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2012-12-10 15:48:04)
标签:

雪燃

綦江

文化

文物

旅游

分类: 好耍在綦江

    据介绍,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由马桑岩木化石、老瀛山恐龙足迹丹霞地貌和古剑山丹霞地貌3个景区组成,总面积108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以典型、稀有、珍贵的木化石群、恐龙化石、恐龙足迹和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并融合了中低山——丘陵地貌景观、水体景观、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是集科考、科普、旅游观光、风光摄影和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2007年7月,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正式批准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为市级地质公园;2009年5月,綦江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之一;2009年8月,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01 马桑岩木化石群景区

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马桑岩木化石群位于綦江文龙街道马桑岩,景区总面积9.1平方公里。木化石群出露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化石群之一。

    目前出土的大小木化石有29根,木化石的枝条和碎块60余处。最长的22.5米,是目前木化石中的世界之最。綦江马桑岩的木化石有三大特点:一是它的稀有性,綦江木化石硅化和钙化共生,木化石外附着树皮煤,硅化、钙化又和树皮煤化共生,且木化石保存完整,规模巨大,国内罕见。第二是它的珍贵性,綦江木化石与恐龙化石相生相伴,是研究地质环境变迁的第一手材料,为古地理、古环境演变,以及恐龙消亡提供了研究素材。

    第三是它的独特性,四川盆地二叠系、三叠系有多个成煤时期及煤层,唯独没有木化石与树皮煤共生的实例,这是成煤过程中十分罕见的特殊现象。

 

    02莲花保寨恐龙足迹化石群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恐龙遗迹化石群位于在三角镇红岩坪村老瀛山陡崖的凹腔内,在20×7平方米的范围内有329个恐龙足迹,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西南地区白垩系地层中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科考人员根据现场调查与综合研究命名了甲龙亚目的中国綦江足迹、兽脚亚目的敏捷舞足迹和鸟脚亚目的炎热老瀛山足迹和莲花卡利尔足迹等新属种。其中中国綦江足迹是中国首次发现甲龙类的足迹。连续分布的足迹还构成明显的行迹,行迹方向规律性分布,为当时恐龙的行为习性提供了可靠证据。除足迹而外,现场还发现了念有恐龙皮肤印痕、毛发、粪便等化石。

    綦江恐龙足迹群对于研究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古生态学有着重要意义。

 

    03老瀛山丹霞地貌长廊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老瀛山平均海拔900余米,最高峰马脑山,海拔1354米,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面积约8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自然天成的“望夫石”,形象逼真的“三轿石”,自然鬼斧神工的虎山绝壁和玉瀑飞虹,瀛山峰烟等自然景观,还有观音沐水、潮音洞、天成大庙、川黔古栈道和众多的崖摩石刻等人文景观。天成大庙雄踞老瀛山峰顶,山门前的石刻对联“天成大庙接雷霆,宏钟惊破万重山”,气势磅礴,至今历历在目。

    这些自然人文景观,既是丹霞地貌奇妙美景的真实写照,又是千百年来人类活动留下的文化遗产,古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说法,老瀛山的“仙气”,就是人类文明留下的足迹,就像我们看到的恐龙足迹一样,在不朽的时光中熠熠生辉,老瀛山也因此而生动起来。

 

    04古剑山丹霞地貌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上图为 古剑山美景(孙波  摄)

   古剑山丹霞地貌景区跨越古南镇和永新镇的南部,包括三江镇的西山度假村一带,面积约46.9平方公里。主要由红色的砂砾岩层和红色砂泥岩层形成陡峻山壁或山峰,赤壁丹崖广泛发育,美景千姿百态,极具观赏价值。主要景观有丹霞地貌、丹霞奇峰、丹霞崖壁、丹霞石柱、瀛山石等。

    古剑山嵯峨挺拔,如剑指云,是著名的川东名胜“巴渝十二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

    古剑山山脉由贵州境内的大娄山蜿蜒而来,它的最高峰鸡公嘴海拔1145米,三面悬崖,缘石径曲折而升,松柏繁茂,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古剑山有10多万亩森林,满眼郁郁葱葱,层层叠翠的美景让人心潮澎湃。

    古剑山是座名山,佛教文化渊远流长。是西南地区最有名的佛教圣地。

 

    05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綦江地质博物馆也是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部份。博物馆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底层是游人活动中心和管理区,第三层是綦江历史文化展厅,第二层便是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展览厅。除马桑岩木化石、老瀛山恐龙足迹-丹霞地貌和古剑山丹霞地貌3个景区外,博物馆里也有很多看点。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看点一:綦龙。綦龙于綦江北渡,它的高度5米多,长度15米。属蜥脚类恐龙的亚成年个体。化石发现于侏罗纪晚期的泥岩中,这套地层中恐龙化石极为罕见。据专家介绍,在整个四川盆地里的这套地层中,这是发现的第二具恐龙化石,十分珍贵。在北渡恐龙发掘的过程中,科考人员发现了5颗肉食龙类的牙齿,这表明,这只恐龙曾经在生前受到过肉食龙的攻击或死亡后被遭到撕咬。目前,綦龙骨骼化石在綦江国家地质公园“綦龙展厅”展出。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看点二:綦江鳞齿鱼化石。鱼化石的产出层位属于中侏罗系遂宁组中下部,紫红色砂质泥岩和粉砂质岩中。鱼化石长70厘米,最宽处约23厘米,鱼鳞、鱼尾、鱼鳍清晰,体型较完好,经专家鉴定,为鳞齿鱼新种,命名为綦江鳞齿鱼。

    这条鳞齿鱼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的北渡,曾经与北渡恐龙相生相伴,和平共处。

    看点三:海百合化石。它的高度是3.65米,宽度为1.86米。海百合是植物而是动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棘皮动物;它是一种浮游生物,根在上,叶在下,是倒着生长的,随波逐流;它有茎有花有叶,个体巨大,姿态优美,品相出众,堪称海百合化石中的精品。

    看点四:鱼龙化石。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们生性凶猛,以较小的鱼类为食,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大约在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这条鱼龙化石长4.8米,宽1.2厘米,完整度超过99%,化石保存完整,形象生动,鱼鳍的骨骼是园形的,连它的牙齿都十分清晰。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知识链接—

    什么是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是地球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记录,而具有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就构成了地质景观。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家公园的一种重要类型。1999年2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首次提出的“地质公园计划”,其目的就是要把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表明对珍贵地质遗迹和景观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使人类环保意识逐步深化的一个标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质公园计划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56 次常务委员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s),目标是在全球建立500 个世界地质公园,并确定中国大陆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之一,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已建立了 19个世界地质公园。

 

 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游览线路图 走进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探访神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