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果农:我有5万斤梨子急需出售,谁能帮我?

标签:
綦江雪燃果农杂谈 |
分类: 社会纪实 |
8月24日中午,骄阳似火,雪燃来到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新炉村五社绍文果树种植园时,看见园主张绍文守在自家果园里,望着树上成熟的梨子一愁未展。眼下正是梨子的成熟期,可是梨子销不出去。“没办法啊,成熟梨子挂在树上,一会儿掉一个,屋子里还堆了一大堆,卖不出去就只能烂掉。”
A
今年41岁的张绍文是土生土长的赶水镇人,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某陆军部队当过3年兵,转业后先后在福州等地的建筑工地上打过工。1994年5月,他决定返乡创业,用打工挣到的钱干起了蔬菜种植,因为种植蔬菜没有上规模,两年下来,其收入也仅“温饱线”上。张绍文思前想后决定另谋出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永川区九三学社扶持果农的信息,当时,赶水镇正掀起退耕还林的高潮,张绍文看中了自家房前屋后的那片荒山坡,经过多方协调,张绍文承包下了100多亩荒山,从永川区购回树苗,开始了黄花梨种植。
“当时这片山全是齐腰深的杂草,我和老婆一起,真的是起早贪黑地干活,因为没有多少资金,不敢请工人,就只有自已干。”张绍文回忆说,那时候又正值冬天,大冷天的累的全身出汗,腰酸背痛的,晚上倒床就睡。为了赶在春天到来之前把草除好,平整好土地,他和妻子天不见亮就上山,上山时,各自带一大碗饭菜,中午就坐在山坡上吃冷饭。
“累点苦点咬咬牙就挺过去了,最难跨越的坎还是缺资金,当时他只在银行里贷到2万元钱,这2万元除去前期的土地承包、平整路基等费用后,基本上是所剩无几了,购梨树苗没有资金,张绍文只好厚着脸皮找亲朋好友借。好不容易东拚西凑了2万元钱。“我买的是黄花梨树苗,当时的购价是2元钱一株,我一共购买了8500株。”购梨树苗就花了近2万元钱,梨树裁种需要施肥,需要请人帮工。钱,再次困绕着他,没办法,他又只能厚着脸皮借。不理解他的人怕他没有能力还钱,都远远地躲着他。“借不到钱,我心里很着急,梨树苗拉回来了,没有钱请人栽,唯一的工人就只有我俩口子,累得腰都伸不直了。”累得实在没办法,张绍文又动员自家父母和岳父岳母来帮自已,初春天气依然寒冷,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山上劳动,被累得生了病。“想在想起来,那段时间还真是挺艰辛的,梨树苗放在地里急着栽种,我就是想放弃都没有这机会。总不能让4万多块钱打水漂吧?干,只能继续干,再苦再累都只能挺着、坚持着。”
B
“梨子要三年后才能挂果,这三年中我心里的焦急无法有语言来表达,等待的日子更让我揪心。我担心这些梨树能不能如期挂果,梨子是不是好吃,能不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因为我欠着4万多元钱的债,所有的期望都在梨子身上。”梨树栽下后,管理梨树的技术又摆在了他面前,要想要梨树成活率高,要想让梨树挂果多收成好,前期的管理技术就直关重要。
“新炉村五社属赶水镇的偏远山区,这里离赶水场镇远,到一趟镇里也不容易,相对来说信息也不畅通。”为了学到梨树管理技术,他到新华书店买了《梨子栽培技术》等书籍。回到果园开始了自学,梨树施肥、锄草、嫁接等技术都是从农技书上学到的。“我只有初中文化,书上的很多的字我都不认识,同学就给我支招,喊我到书店买一本《新华字典》,认不到的字,我就翻字典,我老婆的拚音比我好,她就成了我的老师了。”
几年下来,那本《新华字典》已经被他“啃”得面目全非了,张绍文说,没有这本字典老师,我就像一头蛮牛,有了这本字典,再难认的字我都能搞定。“管理梨树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现在我就后悔自已的文化少了。”
除了“啃”农技书,学技术外,张绍文还多次到邻近的永新镇向梨农请教管理技术。“有的东西是手上活,看书上搞不懂的,看别人做一遍就明白了八九分。”
为了卖梨,第二年,张绍文横下一条心,又借钱修了一条毛坯路,又花几千元钱买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成了他销售梨子的唯一工具,赶水镇就是他销售梨子的最大市场。
近十年来,张绍文就靠着这辆摩托车把梨子从山上运到场上销售。“我的梨子都是在赶水场上零售,从不就没有遇到过大买主,我也不晓得怎样的去推销。”近十年来,张绍文靠着吃苦耐劳,艰难地支撑着果园,因为销售难,每年都有上千斤的梨子被烂掉。
“今年雨水好,我的梨子是历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产量达到了5万多斤,每斤的价格也卖到了2元钱,但是,仅靠我这样用摩托车运输,仅在赶水市场上销售是不行的了,树上的梨子早过了成熟期,成熟的梨子也在不断往下掉,可是没有市场卖,没有更好的运输工具,没有大买主,就目前的销售情况看,恐怕今年被烂掉的梨子会更多。”张绍文看着树上成熟的梨子,忧心如焚。“谁能帮助我销售梨子?谁需要收购我的梨子?”
张绍文联系电话1502324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