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漓江”清溪河
标签:
雪燃綦江清溪河旅游 |
分类: 旅行/探秘 |
清溪河流经永新古镇时,与两岸地形形成一个山水太极图,两岸绿竹扶疏充满诗情画意,清溪河咂酒飘香海内外。
太极神图蕴含了怎样玄机?
清溪河蜿蜒曲折,三弯九转,如一条青色长龙,匍匐潜行,逶迤婉转。
清溪河在永新古镇打了一个回旋后,河道呈“U”形将半岛包抄,山水相间,阴阳相合,当地人称为“阴阳合”。清溪河渠与两岸的地形又恰好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景,无论在河中还是到岸上或者到远山上看,太极图都惟妙惟肖。
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玄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
从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中我们知道,太极图的两个平衡对立的阴阳鱼,象征阴阳互化而万物生。太极图与道家的“物极必反”理论相对应。
道家认为: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乐极则生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道”,道家把阴阳太极理论整个运用到了其思想体系中。《道德经》中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家认为万物是由阴阳构成的,而阴阳又构成了“道”。
清溪河上的太极神图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工造就?这个太极图里蕴藏了怎样的玄机?古往今来,许多欲破解这个太极图谜团的学者都到清溪河实地考察,但最终究还是无功而返。
清溪河有“三绝”
清溪河两岸绿竹扶疏,清幽惬意,白鹤翱翔。茂密的翠竹、清澈的溪水和绵长的河渠,称为“清溪河三绝”。
一绝:河道蜿蜒曲折。清溪河蜿蜒曲折,船在河中游,就好像穿行在迷宫里一样,摸不透这河到底有多长,这船究竟要拐多少道弯才能划出迷宫。
二绝:河水清澈透明。清溪河流域山地多,植被好,保持着原生态的水质。河水平静如镜,清澈透明,站在岸边就能看到成群结伴而行的鱼儿。
三绝:河岸翠竹青青。清溪河两岸是一条20余公里长、几百米宽的繁茂河滨竹廊。密密麻麻的竹林里几乎没有其他杂树。船在水中游,翠竹构成的“绿围墙”遮挡了视野,空气中弥漫着竹的清香,蓝天碧水间常有白鹤翱翔,竹林里时闻百鸟和唱。
清溪咂酒飘香
綦江农民版画有件题为《咂酒歌》的作品,该画不但在国内的各种美展中获奖,还飘洋过海,到美国、法国等国家参加美术交流展,深受各地美术界人士好评。
《咂酒歌》所描绘的就是清溪河畔村民喝咂酒的情景,清溪河咂酒也由此声名鹊起。
咂,是一种饮法,即在盛酒的陶罐口插上竹管,嘴含着竹管吧嗒吧嗒吸酒。吸干了又加水,煮沸后,再吸。
咂酒的原料主要是高梁、玉米、小麦等纯天然杂粮,掺水蒸熟后再配上多种中草药做成的酒曲,然后装在土陶坛里,用芭蕉叶之类的植物叶密封。坛里的粮食发酵大约七、八天后,就生成甜酒。咂酒的酿酒工艺、选料、配方极为考究,酿酒器皿一定要是土陶瓷,酿酒的水一定是要出自清溪河才会清香。咂酒的酒精度低,口感自然,清香爽口。
清溪河咂酒起源于隋末唐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饮咂酒后赋诗:“白云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饮酒尝。”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饮咂酒时的快乐情景。
据说,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与洪秀全闹别扭,气恼之下来到綦江,当地人就用咂酒招待他。那日,他和村民喝的酣畅淋漓后,写下一首诗:“万颗明珠一罐收,君王到此也低头。双手捧起擎天柱,饮得黄河水倒流”。
这首诗很有气势,“明珠”,是指浮在酒水上的气泡,也叫缥蚁。“低头”,是说低头咂饮。“五岳”、“擎天柱”分别指双手和吸管。把咂酒的风情和饮酒的豪壮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咂酒是清溪河孕育出的美酒。清溪河人喜欢喝自已酿的咂酒,除了这酒是纯天然制品外,还蕴含了浓郁的乡土风情。竹香味儿和咂酒味儿交融在一起,爽心爽口,构成了清溪咂酒独有的滋味儿。
綦江人讲究“吃”格调,“双手捧起擎天柱”,吧嗒吧嗒吸得轰轰烈烈,咂酒更是这一种风情独有的格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