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能为我们写出好作品

(2010-04-20 09:33:16)
标签:

好作品

作家

雪燃

重庆

綦江

文化

分类: 文化现场

                       名作家:金字塔的塔尖   
   作家的收入一般来自三个方面,收入多少依次是影视作品改编的版权费用;出版图书的稿酬或版税;作品发表的稿酬。    
   能经常让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的作家都是大腕,像王朔、叶永烈、海岩、莫言、二月河等……他们可以说是作家收入金字塔中的顶层。    
  比如金庸,除了他的《笑傲江湖》只收了央视1元的版权费外,其他作品被屡次改编,收到的版权费绝对是一笔庞大的数额。仅近期《天龙八部》的拍摄,就有几十万进账。

大红大紫的王朔曾经口气颇为狂傲地对媒体称:“我写一个字5元钱,2000字就是1万元。”更有报道讲王朔的每个字能卖到十元。但仔细观察我们便可以发现,王朔那些“

值钱”的字大多数不在“书”上,而是大量的影视作品。     
   但作品能得到影视公司青睐的作家还真不多,作家的收入主要还是靠后两种方式。但两种方式比较,名作家和非名作家的差异也很大。    
  出版社与作家签的合同主要有两种方式:定额稿费制、版税制。现在出版社支付作家稿酬的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版税制,大概能占到总数的70%左右。    
  版税制用公式表示是:作家收入=书价×印数×版税。一般来讲,科技书的版税在7%左右,经济类书刊版税浮动较大,但距离这个比率也相差不远。对于名作家来说,一是

印数数倍高于普通作家,二是出版社也愿意用高额版税来吸引作家为自己写书。两个数据一拉,差距就令人咋舌了。     
  比如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第一部稿费不过千字25元,畅销以后涨到千字45元,再至1%的版税、6%的版税。1999年,中央电视台又播出根据二月河此小说改编

的电视剧……《雍正皇帝》愈售愈红火。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周社长介绍,仅此一部小说,二月河便在长江出版社拿到150多万元的稿酬。“因为这样比较合理,书销量的好坏

直接与作家收入挂钩。”某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说。     
  据了解,《二月河文集》每套定价310元,目前已售出3万套。合同规定,出版社在五年内销售不少于10万套,并按12%的标准付给二月河版税。仅此,出版社就要支

付330万元。     
  国家规定的版税在8%-10%之间,但对于那些炙手可热的作家来说,他们并不受这个规定的限制。一般来说,由作家和出版社共同商定,12%是个“大家”都能接受的

比例。一本书销量的好坏,除了本身内容质量的问题,更重的是名人效应。
  
                          普通作家的生存困境   
  如此高额的稿酬,谁还敢说写书不赚钱?然而并不是每本书都能卖这么好的。在我国现有的图书市场上,能卖到十几万册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而几万册也是很好的成绩。

就一般而言,一本书卖几千册是正常的,所以作家们的收入也就有限。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个理想是:“刻他一部稿,讨他一个小”,讨小老婆是不可能了,出书是很多文学工作者最大的理想。为了圆自己一个出书梦,越来越多的人自己花钱出

书。不但没有稿酬拿,还要倒贴全部的费用给出版社。一本书下来,就算只印5000册,没有两三万块钱也是不行的。     
  如果书也出不了,靠稿费那只能说是维生而已。1980年,我国执行的稿费标准大多是每千字10元,2002年新出台的稿酬标准为每千字30至50元。跨越20余年,国民综合工资收入上涨20多倍,十几年前工资二百多元的人,现在月薪已是1000到1500元。而作家的稿费标准只上涨了不到5倍。    
  据笔者调查,国内目前的主要文学刊物稿费都不高。《中华传奇》的稿费标准一般是50-80元/千字,特稿可以达到100元/千字,该刊以发武侠小说而闻名,据编辑

介绍,现在已经预定了两部长篇小说,他们需要最多的是5万字以内的中短篇小说,按一篇小说5万字计算,稿费一般也就在2500-4000元之间;天津《小说家》杂志的稿费标准一般是40-70元/千字,最高标准也就70元/千字;天津《小说月报》杂志(该杂志为选刊,不发原创稿)的稿费标准是30元左右/千字。    
  稿酬过低造成了作家数量的锐减,有心者也只能兼为“自由”撰稿人。“因为我要吃饭,作家是什么?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状态罢了。人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是生理的欲望

压倒一切,吃饭,永远比一切都重要。”一位网络作家“孤独”不无悲哀地告诉笔者,写作,只能存在于他的精神层面,因为过低或是压根没有的稿酬,“根本连基本的生活都保

证不了”。     
  随着经济地位的下降,文学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差。“作家”也不在是一个罩着光环的职业。中外管理杂志社范主任处身文化圈几十年,他认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

入高低、是否出名,不在乎你写得好不好,而是要看市场能不能接受。因为你出的书不光是给圈内人看的,更多的是要推向市场。这上面有个观念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不是与市

场挂钩。    
   稿费只是一杯茶钱,不多,靠中国的稿费制度压根不能让文人富起来。
  
                    作协: 收入也有三六九等
  
  现在,各个省市都有自己的专业作家队伍,他们聚集的地方叫“作家协会”,作协隶属于宣传部,作协的专业作家享有国家公务员待遇,拿着固定的工资收入。至于大多数作

家还写不写东西,谁也不知道。     
  作协的某位作家对笔者讲:“中国与外国不一样,国外稿费可能很高,但作家没有工资。而中国是官本位,有工资的。作家协会的作家们也都有级别、有工资、有待遇。工资

不是太高,也就跟政府官员差不多。”    
  笔者就作协的收入状况采访了重庆市作家协会办公室的陈老师。他说,就重庆市作家协会而言,只有两名专业作家,即黄济人和余德庄,按照上面的规定,他们两个可以不上

班,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    
  陈老师说,下面大量的“业余作家”按规定要坐班,但因为长时间在外面采访、体验生活,所以实际上坐班也不是很多。重庆作家协会的机构设置有办公室、创作研究部、创作联系部、《红岩》文学杂志、文学院(筹建中)等等部门。这类作家的收入除了有一定的固定工资外,还与自己出版的作品、获奖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至于下面大量的作家协会会员,陈老师说,不管你原来从事什么职业,拿着多高的薪水,只要适合规定的条件,就可以加入到作协,但没有工资,他们的收入就主要靠在外面

写稿发稿的多少,即稿费收入(当然还有他原来从事的职业所得的收入)。     
  而国内其它省市作协的运作模式,也基本上是这种方式。
  
  谁为我们 写出好作品?
  
  谈到目前文学创作的窘困,重庆市作家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作家们的收入和作品已大不如从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陈先生说,作协的作家们大多还是要依托人际关系,因为只有人际关系广了,才有人推荐你去采访某某名人或企业,写一写报告文学之类的作品,这

样才会多一点收入。但现在的企业家与以前的企业家不同了,以前的企业家们,要是有作者给写个宣传的稿子,随手给个几千乃至几万是常有的事,但现在的人“搞懂了”,他们

已不再稀罕于甚至不屑于在某个刊物上做个广告性的宣传,市场毕竟是残酷的,现在作家的收入也不如原来那么令人羡慕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作品,其精神价值和文学价

值到底有多高,就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只要某个企业家肯出钱,愿为其捉刀的文人肯定大有人在了。这些文人可以按照企业家的愿望去包装,去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    
  虽然离开经济谈精神是不现实的,但“经济”文学,在某种层面上讲,却又无疑是对文化的玷污。如今,清高操守的作家还有几人?套用一位网络写手的自嘲:“作家?文人?即将绝种了。知道陶渊明是怎么死的吗?饿死的!而现今即便你想做一名有操守的穷作家也是不成的了,因为我们连陶渊明的那片菜地也没有!” 
                                ----来源:淘智网(原标题:中国作家收入状况调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