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燃
雪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0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2009-05-18 16:50:55)
标签:

雪燃

重庆雪燃

綦江

小提琴

自强不息

文化

分类: 社会纪实

     (雪燃  独家专访、摄影/欢迎转载)一位工厂里的模具工,从小喜欢音乐并熟悉弦乐演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制作提琴结缘。12年前,因为工厂停产关闭,他成了下岗工人,但他不气不馁,在家闭门造琴。他制造的提琴受到许多名家青睐,在国产提琴中售价都是最高的。上海音乐学院老教授郑石先生用他的琴演奏完一曲小提琴独奏曲后,连声赞叹:“难得的好琴!我们学院也没有这样好的琴!”他的最高理想是要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名琴。

    下岗职工制造提琴,这原本就是让人难以置信的神话,然而,这位下岗职工却让神话变成了现实,那么,他都经历过怎样的磨难?他是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呢?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何乾忠和他制作的小提琴/何乾忠电话:13206046516/(023)48623585 )

    演出非常成功!那夜回家后,从不沾酒的他破天荒地喝了一杯 

1952年8月,何乾忠出生在“中国农民版画之乡”重庆市綦江县。由于从小受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何乾忠读小学时就喜欢跟着县文化馆的演员们“跑”,渐渐地他喜欢上了音乐,读初中时,学校组织文艺宣传队,他有幸被老师选为音乐“苗子”来培养。何乾忠对器乐非常敏感,无论是二胡、板胡、还是笛子、口琴,只要有老师指导,花不了多少时间他就能基本掌握演奏技巧。何乾忠对音乐的感悟性极强,再加上他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了学校宣传队的首席二胡演奏员。

1972年5月,因为他的音乐特长,被重庆内燃机厂特招为工人。在工厂里他是模具工,同时又是厂业余文工团乐队的主要演奏员。那年月,器乐是“稀罕之宝”,价格非常昂贵不说,甚至于有时候拿钱都买不到。为了让文工团乐队的配置齐备,完善演出效果,同时也是为了给文工团节约经费,他便利用自己模具工的特长,悄悄地自制二胡。文工团里的二胡、板胡、金胡,包括杨琴这些基本器乐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做出来的。1980年6月,重庆内燃机厂所在地綦江县川剧团要排一台大戏,急需配置一支大提琴,可是,川剧团又没有那么多的钱去买。这时候,有人想到了会制造乐器的何乾忠。于是,县文化局的领导专门去厂里协调,把他从厂车间抽调出来制作大提琴。制作大提琴对他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他心里没底,但领导交给他的任务又不得不去完成。他首先是利用下班时间去了在重庆钢铁厂文工团工作的朋友家,亲眼看了大提琴,反复研究了大提琴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又向朋友借了许多有关介绍大提琴演奏知识和演奏曲目的书籍。回到家他又反复揣摩,动手实践。经过三个多月反复研究和精心制作,一支大提琴出现在綦江县川剧团的舞台上,而用这支大提琴第一次在舞台上向观众演奏的琴手就是他本人。他在演奏时全身心投入,观众深受感染,演出非常成功!由于大提琴是和其它乐器一起演奏的,也不在显眼的位置,观众们也许并没有留意到大提琴的存在所带来的效果,然而,他知道自己成功啦!那夜回家后,从不沾酒的他破天荒地喝了一杯酒,成功的喜悦让他备受鼓舞。

从那天开始,研究提琴制作几乎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他脑子里全装着特拉第瓦利、阿玛蒂和瓜尔涅利,他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提琴的资料,读了大量的器乐书籍,他萌生出要制造一支小提琴的想法。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所在的重庆内燃机厂停产关闭了,他和厂里的近千名职工都下岗了。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测试自已亲手做好的大提琴)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他把自己关在了家里,闭门不出,研究起造提琴的技术来

 由一个端“铁饭碗”的工人变成了下岗职工,失落与沮丧使下岗职工看不到前路上的光明,近千名下岗工人中,有的到市里上访,有的找厂里“闹”。就在大家情绪激愤的时候,何乾忠却在工友群中悄然消失了,他把自己关在了家里,闭门不出,研究起造提琴的技术来。何乾忠的妻子余元会是綦江群达商场的一位普通职工,月收入不高。何乾忠下岗后每月也只能领到几十元的生活费,家里经济收入突然下滑,日子越过越拮据。他整天沉浸于钻研和制作中,常常是女儿放学回家闹着要吃饭了,他才想起该去做饭,有时候正在兴头上,他连女儿都不顾了。妻子下班回家,看见他把本来就不宽敞的家弄得乱七八糟的,心里就来“火”,就会冲着他发脾气:“别人都在为下岗奔走,你到好,成天死在家里要造琴,你就别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了,琴又不能当饭吃。”更让妻子生气的是,他还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取出来,托朋友买回一堆昂贵的西藏风木和制作工具。不管妻子怎样发火,他都只是陪着笑脸——他没法给妻子讲明白自已的心愿,况且能否真能造出琴来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和他一起下岗的工友三番五次上门找到他,要他和他们一起联名上访,但总是被他婉言拒绝。有人说他神经出毛病了,别人都在为争取重新上岗而不断奔波,他却神经兮兮的,整天就呆在家里制造什么提琴,有人说他是白日做梦。

一次,以前和他同在厂文工团干过的老胡找上门来,好心好意约他去珠海一家丧葬公司做器乐手,老胡好说歹说,何乾忠就是不动心,老胡气了,临出门时丢下一句话:“好心得不到好报,我看你是被下岗整出神经病了。”何乾忠送客陪笑:“对不起,我现在没有心思出去。”也有人劝他:“你就别这样做梦了,你一个下岗工人,能造什么琴,中国那么多造琴的高手,你怎能和他们比?还不如趁自己现在有力气出去打工挣点钱。”面对工友们的好心好意,他真的迷惘了,他虽说对制作提琴充满了信心,但能否成功,他心里也没多大把握,眼看着家里经济一天更比一天拮据,他心里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后来,好心的老胡把这事给他妻子说了。妻子听说他放弃了找钱的机会,心里的火气更大了,给他下了最后通碟,再不出去挣钱就离婚!何乾忠没有当面顶闯妻子,他知道妻子心里也烦,下岗快一年了,家里的经济明显大滑坡,女儿也快读初中了,他们原打算女儿读初中就请去一名专职的音乐老师来培养女儿,可是,现在的情况……见何乾忠仍然不动心,妻子又搬来娘家人,委托邻居劝他放下造琴梦想出去挣钱。但他仍是沉默不语,不作明确答复,妻子气得住进了医院。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制作小提琴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制作小提琴01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制作小提琴02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制作小提琴03)

    自己制作的提琴能卖钱,多少委屈、辛酸都汇成泪水流了出来

 1997年春节过后,何乾忠准备行囊要外出打工了,但外出时,他没有忘记带上自己花费近一年时间制作好的两支小提琴。

妻子为他突然改变的态度惊喜,更为他带上小提琴去打工而纳闷。但是,何乾忠只出去了6天就回家了,回家那天,何乾忠不仅买了一大袋好吃的东西,

还给妻子买了一件价值200元钱的羊毛衫。妻子疑惑地看着他,何乾忠却笑着掏出2000元钱交给她说:“我的小提琴终于可以卖钱了,我的一支琴就卖了2500元钱。”妻子又惊又喜,她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原来,何乾忠乘找工作的机会,背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两支小提琴先到重庆市区的几家文具店、琴行去推销,经过努力,重庆长江文具店的老板同意为他代销,之后,他又去拜访了几位朋友,希望朋友帮忙给他介绍个工作,在朋友的努力下,一家酒店同意何乾忠去后厨干杂活,包吃包住月薪500元。他在酒店只干了半天活,中途休息时他跑去长江文具店打听自己提琴的情况,文具店老板告诉他,他的小提琴已经卖出一支了,售价3000元。自己制作的提琴第一次变成了钱,多少心血,多少委屈、辛酸都汇成泪水流了出来,他当即给了老板500元钱酬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了他巨大的鼓舞,让他有了足够信心,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光明,

     从此以后, 妻子不反对也不表示支持,给了他一个自由的空间。不久,重庆长江文具店给他打电话说,他的第二支琴以5000元的价卖出去了,老板希望他多送几支琴去,并告诉他,有一位重庆市歌剧院的演奏家来看过他的琴,试奏之后给他提了一些建议,希望他在琴的音质上下功夫。这是一个令何乾忠振奋的消息,接电话的当天中午,他就赶去长江文具店,希望老板能够引荐他得到歌剧院专家的指教。

研究提琴的发音成了何乾忠的主攻的课题。何乾忠发现,中国是提琴生产大国,生产数量首居世界第一,但还不是强国,总体的质量在国际上排位落后,而造成中国造提琴质量不高的关键问题就是音质不好。有的工艺非常漂亮的提琴却因为音质差,其价格之差简直如同天壤之别,有的提琴完全是模仿之作,连提琴的每一个尺寸都做得一模一样,但就是忽略了木材的特性和乐器声学的规律。中国的造琴者还没有找到一种控制音质的手段,普遍认为一定要使用哪个地区的木料,材料的花纹和年轮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甚至说一定要存放上百年以上的木材,才能做出好的声音。何乾忠把这些资料整理成册,不断试验,反复比较总结,在试验制作中打破一些常规理念,找到了木材振动的最佳方法。

    两年后,当何乾忠把自己精心打磨的一支满意的小提琴委托重庆长江文具店老板转交给重庆市歌剧院那位演奏家,演奏家演奏一曲后,当即表示非常满意,并花高价买下了这支小提琴,后来,何乾忠才知道,这位重庆歌剧院的演奏家是市歌剧院首席提琴、国家一级演员曾和年。他造的琴能得到名家垂青,文具店更乐意为他代销,动员他去参加全国性的乐器展览活动。

随着参加乐器展览活动的增多和与业内人士的广泛接触,何乾忠的提琴也由此名声远播。每年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来綦江选琴的琴师不断增多,因为制作一支琴工序繁多,制作的周期长,何乾忠的提琴供不应求。尽管如此,他仍然苛刻地对待每一道工序,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绝不马虎。正是这样,他的小提琴才在业内享有盛誉。2001年,北京一家提琴制作坊专程派人到綦江来向何乾忠求技,他毫无保留地把制作工艺传授出去,而且还专程去了北京授技。在北京的半年时间里,何乾忠通过琴坊老板,结识了许多行业人士,使他在造琴工艺上有了更多取长补短的机会。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制作小提琴04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何乾忠的工作室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测试制作好的小提琴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郑石先生赞叹:“难得的好琴,每支低于3万元,你千万不要卖。”

 2002年7月,是何乾忠乔迁新居的日子,也是他的“乾忠提琴研究室”挂牌的日子。以前在重庆内燃机厂一起工作过的工友们都来祝贺,当年下岗时认为他神经兮兮的工友都向他投来了敬佩和羡慕的目光。

通过几年的努力,何乾忠拥有了当时全綦江县城最漂亮的住房,装饰漂亮、宽敞明亮的居室里,有当时最流行的家俱、家电,而最让工友们的孩子羡慕的是,何乾忠的女儿何莉莉是全县城第一个拥有钢琴的学生。何乾忠还专门为女儿请了钢琴教师,每个周未还要带女儿到重庆市青少年文化宫去向名师学习钢琴,女儿能拥有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当时的綦江县城屈指可数。住进了新房,何乾忠拥有自己的造琴工作室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妻子的单位效益差,她索性就病退回家操持家务,做好何乾忠的后勤工作。

何乾忠的精心培养下,她的女儿何莉莉考上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现在重庆一所职业学院做音乐教师。他送给女儿24岁的生日礼物是位于重庆市区的一套价值20多万元的住房。

2005年10月,何乾忠把自已精心制作的小提琴送去上海乐器展览会参展,上海音乐学院的老教授郑石先生被乾忠小提琴的精美工艺吸引,郑石先生拿起小提琴娴熟地演奏完一曲小提琴独奏曲后,连声赞叹:“难得的好琴,我们音乐学院都没有这样好的琴!在上海,每支低于3万元,你千万不要卖。” 郑石先生对何乾忠小提琴的评价是:四根弦发音都非常敏感、均匀、饱和,高音清澈亮丽而富有很强的穿透力,低音浑厚圆润而富有深沉感。能得到音乐名家的高度评价,何乾忠激动不已,自已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在上海乐器展期间,何乾忠就销出了5支琴,3支QZB琴,2支QZA琴,收入近10万元,他的琴在国内造琴业中,卖价是最高的,仅小提琴为例,QZE每支售价3000元,QZA小提琴售价30000元一支,

      回到綦江后,何乾忠又接到10余个订购电话,还有天津、上海等地的琴师跟随而来。天津音乐学院一位教师,看了何乾忠这些年来撰写的《打造提琴优质声音,走出制造误区》等多篇造琴心得文章后,感叹道:“真没有想到,这样的研究文章会是出自一位下岗工人之手。”

    乾忠提琴研究室”除了制作工具和一些没有完成的提琴外,还整齐摆放着《中国乐器》、《中外乐器》等专业杂志,他在不断探索不断实验的过程中,希望了解更多的业内情况和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完善自已。

      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是我追逐的目标,中国是一个提琴制作的大国,但至今还没有提琴制作比赛,目前,只有德国和意大利有国际性的提琴制作大赛。但是,多年以来一直都只有人得过工艺奖,还没有人得过音质金奖。我所追求的和向往的目标就是去这样的国际大赛中得个音质金奖回来。”何乾忠说他完全有能力更有信心造出世界上一流的名琴。

    何乾忠:我要造世界一流名琴(组图)

                 (雪燃  独家专访,欢迎转载)

何乾忠:优质提琴声音与制作的奥秘(阅读)

http://www.violin.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42&ID=39283&page=1

---------------------------------------------

阅读小说西部志愿者  《西部志愿者》网友评论集锦  《西部志愿者》更高的理想追求/白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