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綦江县扶欢镇崇恩寺内惊现两块乾隆年间的木牌匾,目前,该镇已将牌匾妥善保管,拟定申报市级文物加以保护。
3月4日,记者专程来到扶欢镇,在崇恩寺青莲院内亲眼看到了两块木质牌匾(如图),牌匾上凹凸不平,阳刻文字清晰可见,一块牌匾上的文字是“椿萱並稀”
四个大字,两边分别刻有“乾隆二拾四年已×岁仲夏月吉日七十上寺赵国梁立”、“特署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桂写”;另一块牌匾上的文字是“至公无私”四个大字,两边分别刻有“乾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黄钟月朔日,吉旦,约乡赵光昭立”
,“署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正堂加三级纪录五次李写”。
据了解,匾中所提的“椿”、“萱”其实是两种植物,相关的辞书上说,“椿”,形声字,从木,春声,本义木名,指大春,庄子自爱《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把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古人以为椿树长寿,故因以喻父。而“萱草”是中国古老传统中的母亲花,在西方的康乃馨还没有成为母亲花之前,萱草就作为母亲的象征。
这两块牌匾是今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崇恩寺的人称,该牌匾是几年前别人捐献给寺庙的。县内文物管理人员对此作过多次鉴定,但至今也不知道牌匾上的文字所表达的是什么内容。目前,这两块牌匾仍存放在崇恩寺中,并由专人看管着。


(綦江报记者
贺玲任君 摄影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