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是李冰父子筑建的吗?01(图)

(2008-06-07 19:47:44)
标签:

雪燃

綦江

都江堰

水利工程

李冰

父子

筑建

文化

分类: 旅行/探秘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称为"离堆"。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不少水利专家,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

  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在玉垒山有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等。

   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都江堰“鱼嘴”出现裂缝,都江堰秦堰楼损失惨重,为祭祀李冰父子而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著名古建筑“二王庙”被地震损毁。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正在编著的《巴渝未解之谜》书稿中的其中一个章节。这是一个关于探讨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的人文探秘书稿.

       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是李冰父子筑建的吗?01(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是李冰父子筑建的吗?01(图)

    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我们从小学时就认知的历史常识,然而,当你知道这个根深蒂固的认知却并不见得是历史真相的时候,你会怎样想呢?是惊讶还是?

    古老的都江堰渠首工程,可以说是李冰父子流芳千古的丰碑。按照史学家的推测,它的建成年代还在长城之前。历经千年风雨,长城昔日的雄浑早已经消散殆尽。而古老的都江堰,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向成都平原输送着水源成为世界水利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工程

    关于这奇妙工程的缔造者李冰,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作了最早的记述:“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但是,让后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部编年体史籍中,蜀守冰的位置被排在大禹之后,西门豹与郑国之前。西门豹引漳是在春秋末期,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把发生秦朝的事情放在西门豹之前呢?对于同样修建于秦代的关中郑国渠,司马迁明白无误的多次提到字,但是对于都江堰的记载,为什么没有年代,没有形象,甚至连蜀守冰的姓氏都没有指出那个传说中的英雄如同神灵一般难以揣测。对于一个严谨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为什么如此模糊呢? 

     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鱼嘴分水堤,分沙堰,宝瓶口,三者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古代先贤顺应山水的自然态势,让水量进行自动调节,这看似随意的构思,却使都江堰历经千年风雨而依然不废。

    鱼嘴分水堤长约3000米,它把迎面而来的岷江水从中间分割为内江和外江。春耕用水季节,内江进水六成,外江进水四成。而在夏秋洪水季节,内外江进水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进水四成,外江进水六成,这就是都江堰治水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此外,鱼嘴充分利用弯道环流原理,表面清水冲往凹岸,含沙浊流从河底流向凸岸,成功地完成了水流的自动排沙。鱼嘴的精妙,即使从今天的水利技术来看都令人叹服,然而,就是这样巧夺天工的设计, 在秦汉之后的数百年间,却找不到任何历史记载。   

     直到南宋时期公元1117年,学者范成大亲临都江堰,都江堰渠首工程三大部分构成之一的鱼嘴分水堤的结构作了第一次描述 范成大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当时这个鱼嘴不叫鱼嘴叫象鼻,是个很长的象的鼻子一样,范成大当时这里看到的虽说象鼻一样的堤但其功能是一样的 ,只是长短不一样,这是史料里鱼嘴分水堤最早的记载那么,在之前,都江堰鱼嘴分水堤又会是什么样呢?  

      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是李冰父子筑建的吗?01(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