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燃
雪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862
  • 关注人气:7,7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地震:避震防震知识问答

(2008-05-12 20:17:41)
标签:

汶川

地震

避震

防震

知识

綦江

雪燃

杂谈

分类: 社会纪实

  1、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2、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  

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地面上任一观测点的距离;  

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注: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3、什么是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4、什么是地震列度?它和震级有什么不同?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等因素有关。  

    5、目前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是哪一次?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一次?建国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  

    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是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界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6、广东省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是哪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广东省影响较大的地震有哪些?  

 广东历史上最大地震为1918年2月13日南澳7.3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广东影响较大的地震有:1962年广东河源新丰江6.1级地震、1969年广东阳江6.4级地震、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1994年和1995年北部湾6.1和6.2级地震、1999年台湾中部7.7级地震。 

   7、什么是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哪些?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8、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目前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什么水平?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指所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生原理、规律有所了解,但远没有完全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以年为度量的中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以天为度量的短临预报的成功还只限于极少数特殊类型的地震。  

   9、如何判断地震谣言和误传?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1)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的传说,如某地要沉为大海等这些不没有科学根据的“地震资讯”纯属地震谣言。 

   (2)传说某外国机构或某专家权威人士提出的“预报意见”,这种通过非正规渠  道,不符合国家关于地震预报规定的资讯不可相信。 

  (3)传说地震震级很大(8级、12级等)或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十分具体 (如某日、某时、某区、某村或几点几级等),这种脱离科学实际、脱离当前预报水平的资讯都应视为谣言或误传。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10、什么是地震直接灾害?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地震灾害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 

   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炎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地震灾害破坏程度,除了与震级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距震中远近、震中区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的防震搞震意识、应急措施和预报预防程度等有关。

   11、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且地震时破坏的程度都比较严重?  

 我国地处世界一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它的影响,我国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地震活动的范围很广,几乎全国各省均发生过强震。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强震,我国约占领35%,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地震时破坏较严重,是因为:首先,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大多数强度比较大,且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于20公里以内。其次,我国许多地区,如台湾、华北北部,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位于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处于7度或7度以上地区的达70%;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兰州等均位于8 度区内。第三,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市建筑质量不抗震性能差,抵御地震的能力低。

  12、地震时应急的原则是什么?  

    地震发生时要就近躲避,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的较好方法。

  13、住平房时遇震时如何避震?   

    住平房避震时,行动要果断,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保障,无危房或狭巷、可立即跑出室内,已冲出室外的人在短的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要避开桥梁、危岩滚石地带,到桥下避震更是错上加错。来不及跑出房,要迅速贴屋角趴下,脸朝下,头近墙壁,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在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这样即使房子倒塌,由于有残墙和家俱可支撑,亦免伤亡或窒息。

   14、地震时在楼房如何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藏在坚实的家俱下,或墙角处,也可转移到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因熟睡来不及躲避者,应当“伏而待定”,切勿仰卧,侧过身来也能争得生存的机会。  15、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搬动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存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