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雪燃
雪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30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2007-04-02 14:46:13)
分类: 社会纪实

    --谨此文悼念在山村教育中默默耕耘了32年的殷远银老师

    我要采访的乡村教师叫殷远银,从1975年9月开始一直在綦江县东溪镇镇紫中心小学西牛完小当老师,32年来,他视西牛完小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这里远离场镇,偏远落后,但他无怨无悔地在这片天地里默默耕耘着……

  3月30日上午,当这条采访线索传到我手里时,我拔通了线索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提供线索的人告诉我,殷远银已经于头天(3月29日)早晨逝世了。这样的消息让我觉得有点遗憾,但我最后还是决定去西牛完小采访。不巧的是,当我和提供线索的人约定好时间后,总编又安排了我新的而且必须立即去采访的任务,这个采访一直延续到下午5点多钟,提供殷远银线索的人一直在东溪镇等我,他告诉我从东溪到西牛完小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他不等我一起去,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而且西牛这地方不通客车。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殷远银老师遗像                  殷远银老师和他的妻子

    我到达东溪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40分了,提供线索的人叫殷盛力,也是殷远银老师的学生,他找了辆车,正焦急地等着我。西牛完小位于东溪镇吉龙村,现在属于东溪镇镇紫中心小学的一个分校。距镇紫中心校还有15公里的路程。我们的车在去吉龙村的路途中与镇紫中心小学王贞素校长他们的车相遇,王贞素和12名老师是专程去西牛小学为殷远银开追悼会的,这个追悼会本来是准备等到我去后才开的,但因为我迟迟没去,他们在推迟了一个小时后还是开了。我和王贞素校长见面后,他决定又陪我前往西牛完小。坐在车上,王校长便开始给我介绍西牛完小的情况,西牛完小,目前共有10名老师,10名老师中除殷远银和王洪梅是国家正式教师外,其余的都是代课教师。这些代课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是400元钱,因为工资少,有的干上一年半载的就走了,就这样来来去去的,西牛完小更换了不少老师。王校长说,说实在话,西牛玩小能支撑到现在,还多亏有了这些代课老师,如果不是他们,好多农村孩子都要失学。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夜色下的西牛完小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顺着学校边这条小路走20多分钟就到殷远银的家

   从镇紫街开始,长安车就一直在爬山,坑坑洼洼的公路巅簸的非常厉害,我们的车行至途中,前胎右轮被石子划破,司机又急着换胎,这时已经是傍晚7点多钟了,太阳的余晖正一点一点往山坳里收,我问还有多远才能到?王校长说,还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我望着前面弯曲的路问,这么远的路途,平时你们怎么和分小的老师联系?王校长说:“学校开会,一般都是通知负责老师到中心校去。这条路还是前几年县里“村村通公路”修的民心公路,平时没有客车,吉龙村的人出行要么步行,要么就坐摩托车,从吉龙村到镇紫街一趟摩托车费是40或50元,如遇下雨摩托车也不愿意跑”。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2002年殷远银老师(前排中)、学校的代课老师(前排)和毕业生留影

    王校长还说起这样一件事,前年,殷远银被镇里评为优秀教师后,需要填一张申请表,他电话通知殷远银到中心校填表,当时一连几天都在下雨,路很烂,摩托车也不愿意跑,殷远银就打电话说,他干脆放弃评优,原因是他没有办法到镇紫中心校填表。
    10多分钟后,车轮换好了,我们重又回到车上,继续往山上爬。7点40分,我们到达西牛完小时,夜幕也同时降临,我首先来到了西牛完小,我是想看看这个位于海拔800米高地的西牛完小到底是什么模样。学校和普通的村小一样,教学楼、操场、操场上有蓝球架和乒乓台,西牛完小共有8个班,老师都是实行包班制,一个老师包一个班,音、体、美、语文、数学等所有的学科全都教。
    学校很旧,但并不烂,教学楼干净卫生,过道上和各班的讲台上方还挂有学校的校训,校训是白底红字,黑体,美术字虽说写的不够标准,但也工整。陪我同我的西牛完小代课老师邓希全告诉我,这些都是殷远银老师写的,只有殷老师才有这样的本事,1982年前,殷远银是代课老师,每月只有不到30元钱的工资,1983年考上綦江师范学校民师班读了两年中师后,转成了国家正式教师,“殷老师一直在西牛这里工作了32年,要说教学水平,没有哪个敢和他比。”邓希全说。
    殷远银一直是西牛完小的负责老师,主持学校的教学工作,直到2004年他生病后,中心校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才另外换了人。我到了殷远银曾经的办公室和教室。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叠留有殷远银“手墨”的学生作业本。昏暗的灯光下,我在努力构想殷远银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的情景。“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殷远银教过的学生。前年我们学校新分来的大学生王洪梅就是殷老师教的学生。”
    邓希全老师还告诉我,每年新学期开学,殷老师都要为老师的事情发愁,说不准新学期又有一个或两个人不来代课了,我们几个老师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一个都不行。有时,中途也会走人,为了找到老师代课,殷老师只能上门去请,有时还从自己积蓄下来的钱里抽一点出来添一些教学上的设备。殷远银常说的一句话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我们都该坚持下去。邓希全说:“就是殷老师这句话支撑着我在西牛完小当了15年的代课老师。”
    西牛完小代课时间最长的殷远强老师说:“我兄弟也在西牛代了两年课,后来他还是去了广州打工,那时候,代课老师一个月只有90元钱的工资,每当别人问起他们的月收入时,他们还会撒谎说是300多块钱,怕说收入少了被别人瞧不起。我兄弟在广州打工一个月就能挣到2000多块钱。”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殷远银曾经的办公室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教师办公室上方的美术字是殷远银老师的遗作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殷远银工作了32年的教室

   如今在遵义做房地产生意的蔡老板曾经也是西牛完小的代课老师,他说,在西牛代课的10年,他一直都在渴望转正,但一直都令他失望,他不顾殷远银的劝阻,最终还是放弃了做代课老师。他说:“如果当年自己不下决心走出去的话,现在也和殷远银一样,生病了没有钱医,只能等死。”

    邓希全说:“其实,殷老师的病早在三年前就该医的,那年冬天,我看见他咳嗽时口痰里有血,就叫他到镇里医院去检查一下,该治就治,殷老师说是感冒了,吃点药就会好的,但我晓得他只吃了感冒药,后来一段时间一直都咳嗽,他还是坚持上课。放寒假时,殷老师才去镇里看病,在医院治疗了半个月,那年公路不通车,到镇里只能步行。”稍作停顿邓希全又说:“说不定,那时候殷老师的病就很严重了,他晓得自己没有钱住院。”

    三年前,殷远银差不多有800多元钱的工资收入,当时他的儿子在清华大学读书,一部分钱给儿子,而自己留下的部分,除了家用,殷远银还时常资助一些贫困学生,殷远强回忆说,2002年冬天,当时西牛完小二年级有个叫王银的学生,父亲外出打工后,母亲也离家出走,时年7岁的王银没有人照顾,王银的家距学校就有1里多山路,每天早上来学校都是空着肚子没吃饭,加上身上穿的单薄,上课时被冷的直打哆嗦,殷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救济他,每天早上到学校时他都要带一个自家蒸的馒头到学校给王银吃,见王银冬天走山路没有胶鞋,他又托人到镇上为王银买了胶鞋和棉毛衣裤。在殷老师的带动下,学校的几位老师都从自家拿来旧衣服捐赠给最最贫困的学生。课老师的收入低,经济也捉襟见肘,但他们都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帮一个是一个,绝不能让一个适龄儿童因为穷而失学,“西牛完小地处800多米高的高山地段,冬日寒冷,上课时学生冷的心慌,双足不停地在地上跺,老师也不好干涉他们,他们的脚很冷呐!”殷远强说。
 
    2004年10月,西牛完小三年级学生徐东,父亲在郑州打工,从房顶上摔下而身亡,家里一下子陷入了穷困,不久,受不了贫穷的母亲的悄然离开了家,徐东一下子在了孤儿,雨天上学胶鞋,徐东怕布鞋被打湿,雨天上学时就赤足走,有一天,徐东的脚被碎玻璃划了一条很深的口子,殷远银急忙送到村卫生所,给他垫付医药费,后来徐东脚上的伤口又感染了,殷远银老师前后三次送他到镇医院治疗,为徐东治伤,殷远银就花了五、六百块钱,五六百块钱对他来说,就是他月工资的大部分。
    “殷老师一直都是带病坚持工作,学校老师都是知道的,可能殷老师也明白自己的病情,只是他不愿意说出来,因为没有钱治疗,亲人同事知道了会很担心。”邓希全老师说:“我们知道殷老师患了肺癌,还是在去年下学期开学后,而殷老师知道自己患了肺癌的事是在半年以前,中心校的领导知道他患病后为照顾他没有给他安排工作,而殷老师主动要求上点副科,他知道我们的课时多,想为我们分担一点。后来他承担了全校的音乐课。”西牛完小有一架陈旧的脚踏风琴,而在西牛完小的10名老师中,也只有殷远银会风琴,能识简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都是由他先教会老师们,老师们再教学生唱,在代课老师们的心目中,殷远银永远都是他们的老师。
 
    殷远银的家就在西牛完小对面的山窝里,从学校步行到他家有20多争钟的路程。在西牛完小感受了殷远银的教学工作后,我们又踏着夜色中的田埂来到了殷远银的家。
    这是一间破旧低矮的瓦片房,夜色中我没法看清楚这间旧屋的真实面目,房前并不宽敞的平坝上坐了二十几个乡邻乡亲,屋檐下放了七八个花圈,这些花圈分别是綦江县教委,镇紫中心小学西牛完小老师和殷老师生前的学生送的,在昏浊的灯光下,这些花圈也涂上了一层悲怆的色彩。
 
    我踏进殷远银的家,从屋里很少的家俱和陈旧的墙壁就可以窥视出这是个贫穷的家。殷远银的卧室里有两个柜子,床边放着一张旧书桌,书桌上还堆放着他的备课本和几本教学参考书,卧室里只有一盏灯,为了节约电,灯的亮度降到了最低。我知道,在这间卧室里殷远银老师不知备了多少课,批改了多少学生作业,殷远银自从知道自己患了肺癌后就没有进过一天医院,累了就在床上躺一会儿,睡上一会觉,这间卧室里度过了他生命最艰难的阶段。

    听说有记者到了殷老师家,学校好几位老师都赶来了,他们都争着向我介绍殷老师的事迹,从这些介绍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平凡的殷远银,殷远银没有特别让人感动的故事,正如邓希全说的那样:“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那样,周而复始,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尽最大的努力把学生教好,我们都希望村里的孩子能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西牛完小坚持下来的信念。”
    在采访中我得知,前两年綦江县教委鼓励教师到偏远地方支教,曾经也从县城来过一位支教老师,可这位老师只在教学大楼站了不到十分钟就要求送她回去,她宁可放弃正式职业也不愿意在这里支教。去年,教委也给西牛完小分来一位师范生,这位学生到西牛完小后连车都没有下就哭了,她不下车闹着我们
把她送回去。“我们这里实在太偏辟了,就是新老师肯留下来,我们学校也没有地方给他住,新老师来不到,学生娃娃没人上课,我们这些本村的老师也不坚持的话,这些娃儿真的就没有书读了。”邓希全说。
  我发现,殷远银的灵堂里竟然没有他的遗像,殷家人告诉我,平时殷远银很少照像,也没有留下一张像样的照片。所以也就没有遗像。家里人又翻出两个影集,里面有几张殷远银和学生一起照的毕业像,看了照片上的殷远银,我脑子里才有了关于殷远银的真实形象。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殷远银老师千古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殷远银老师生前的卧室

    清明节:悼念一位山村教师

        殷远银老师的家(堂屋)

 

    结束在殷远银家的采访后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了,这时我才感觉到肚子出奇的饿,殷家人热情地请我吃饭。一碗土豆,一碗米饭下肚,我才又有了精神。我该离开这里了。乘着月色,我又重新踏上了来时的路,长安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公路上行驶,我不停提醒司机小心点,小心点,安全第一。
    回到县城已是3月31日凌晨零时45分了。

 

雪燃小说西部志愿者  《西部志愿者》更高的理想追求/白烨

激情摇滚: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真是李冰父子筑建的吗?(图)

雪燃:欢迎你们盗版我的作品  三十二集电视剧本《红四军军长王良》问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