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康的摩托车直接把我带到“牛栏洞”前。抬眼望去,陡峭的岩壁上高挂着十多具棺材,有的放在崖壁上的木桩上的,有的放在天然的崖筐里,有几具棺材的另一半还露在崖筐外,有几具棺材整个是横放在岩缝里的,如果不仔细看,站在下面是很难被发现的。
悬棺的下面,是一道竖直的岩缝,岩缝大约两米宽,最高处的岩洞离地面有近50米高。洞子的下方是用方形的石头垒砌的墙,墙与崖壁相连。中间还有四处类似于窗的方形窗口,而且墙的上半部分,还明显有被烟熏过的痕迹。
何宇康说,据说,这个地方以前是住人的。
我问,是住的僰人吗?
何宇康说不知道。
但我找遍了“墙”的周围也不见有可以让人攀援上去的“路”。我想,这是不是僰人为放置悬棺而修筑的呢?或许真的像何宇康说的那样,这里是住人的,会不会是僰人死者的后人住在这里为先人守灵呢?
面对高悬的棺木,我手上这部尼康D7OS的套机镜头显得有些吃力,这个只有18—70MM的镜头不能把高崖上的棺木随心所欲拉近,让我更加清楚地观察到悬棺。
离“牛栏洞”约20米的山巅上有一座古城堡,站在麻塘坝上仰头就能看见那高翘的角直插云霄。
我一口气从“牛栏洞”旁边的斜坡上攀上去,才发现这只是一个观望台,一条石块砌成的长廊从左向右把陡峭山巅连起来,长廊下是悬崖,一条小路蜿蜒伸向远处,消失在杂草之中。
顺着长廊走向六角建筑,双手扶着石栏极目眺望,对面陡壁上的悬棺历历在目,而且悬棺的位置与我身置的位置一般高,只是相距太远,陡壁上近千斤重的悬棺小的像一只蚂蚁。我不知道我置身的六角亭是不是古僰人的建筑,这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上沾染了太多现代人的气息,使古僰人的灵气渐渐消失。
我沿着扶栏走了好几个来回,我真想在这里找到古僰人的足迹。同时,我也有了新的发现,我看见位于南边的那座峰峦的峭壁上挂着两具完好的棺木,因为是由上往下看的,通过照相机我能看见棺木的顶部。两具棺木只用了三根木桩,两具棺木首尾相连放在一起。它的周围还有无数根木桩和空,我想猜以前这里肯定也放了无数具棺材,只是岁月流逝让那些棺材早早坠地了,仅留下这两具坚定地悬在这里。我还发现这两口棺材其实离山巅并不远,而且它的右边还是一个斜坡,我想,古僰人在放置棺材时是不是通过这里把棺材运到山顶,然后再用绳子把棺材吊到事先放好的木桩上的呢?
悬棺如何悬于陡峭山壁上,一直是人们渴望解答的迷题。这里不就可以找到答案吗?我欣喜万分!排除艰难险阻直奔那座山峦。
但当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奔过去立于山峦的斜坡上时,我又彻底失望了,先前在六角亭上看到的两具悬棺已在我视线之外,而这个远看很近的斜坡与悬棺的位置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我不禁笑自己傻的可爱。如果这个千古之迷让我一眼就发现了,那还叫千古之迷吗?
但我还不死心,我努力在悬崖边缘寻找古僰人悬棺时留下的痕迹。
以前我看过一些关于古僰人悬棺的几种猜想,我深信这里的悬棺一定是几种猜想中的其中一种——垂吊法。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