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纪实 |
(一)
2000年清明节刚过,王开先便跟着一位当地的村民到了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镇的一个建筑工地做木工。有一天,一位从江西省来的工友祝某在四楼装修房顶时不慎摔倒,造成左手骨折住院。下班后王开先和另外几名工友凑钱买了一些营养品去医院看祝某,在医院里王开先认识了守在祝某身边的妻子章梅。出于对工友的同情,王开先隔三差五往祝某病房钻,这么一来二去,王开先也和祝某的妻子章梅渐渐熟络起来,章梅背着祝某也向王开先摆谈一些她和丈夫的事情。王开先得知,章梅今年28岁,虽说已和祝某结婚8年,并有一个5岁的儿子,但夫妻感情一直不和。祝某性情粗暴,章梅稍有不如他意,便会遭到祝某拳脚相加的暴力。如今,章梅一看见祝某怒睁双眼,高举拳头时就会吓得面如土色,据章梅说她目前正与祝某办离婚,只是离婚还未判决。王开先是一个年方27岁的小伙子,听章梅这么一倾述,他心里不油产生对章梅的怜爱之情。他想,这么一个温柔漂亮的女人你祝某不知道珍爱,假如她是我王开先的老婆,我疼还来不及呢。但章梅毕竟是人家的妻子,王开先只好把这种怜爱藏于心灵深处,但章梅的影子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怎么赶也赶不跑,他常常以看祝某为借口,去和章梅聊天,他希望天天都能看到章梅。
一个月后,祝某伤愈出院,带着章梅离开了荷叶镇,章梅走后,王开先心里有一种失落感。
(二)
2000年6月底,荷叶镇的建筑工地完工后,王开先又去了下沈村的一个建筑工地。一天中午,王开先在街上遇到了章梅夫妇,章梅夫妇在下沈村租了一辆三轮车,做小菜小食品倒卖生意,王开先得知,章梅夫妇租的住房离建筑工地不远,王开先和章梅夫妇又有了往来。后来王开先知道章梅去了一家年画厂,王开先也辞去工地的活儿,去了年画印刷厂,祝某见王开先和章梅来往密切,两人常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对王开先起了疑心,于是祝某又带着章梅离开了年画印刷厂,祝某本想离开荷叶镇的,因此离开年画印刷厂时连租住的房子都退了,但因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没钱租房,祝某在无奈的情况下又只好住进了王采租的房里。
住在王开先租的房里,章梅主动承担了为两个男人煮饭洗衣的活儿,27岁的王开先第一次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有女人当家的温暖日子。祝某住下后在建筑工地找了个粉刷墙的活儿做,为了在春节前峻工,祝某常常晚上在工地上加班。更多的时候,便是王开先和章梅在一起。
有一天傍晚,王开先吃着章梅做的可口饭菜,用半开玩笑的口吻对章梅说:“章梅,你离婚后,干脆嫁给我做老婆好不好?”章梅听后脸红红的,没说话,只是斜着脸对王开先笑了笑,这一笑,让王开先魂都丢了似的,他恨不得把章梅搂进自己的怀里,但理智告诉王开先,章梅是别人的老婆,尽管她和他已没有了感情,尽管他们正准备离婚,但章梅始终是祝某的老婆,那夜王开先失眠了。
从那天开始,王开先一直觉得章梅对他越来越好,祝某不在家时,章梅会要他陪她去散步,王开先心想,章梅一定是喜欢上了自己,那天夜里,王开先对章梅说:“梅,做我老婆吧,我会对你好的。” 王开先做梦都不敢相信的是,这一次,章梅真的答应他了!王开先激动的心仿佛就要崩出来了,他紧紧搂住章梅亲吻,他激动的泪眼婆娑,那夜他们住在一张床上。抱着漂亮的章梅,王开先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自己终于有了女人,从此结束了单身汉的生活,担忧的是,章梅仍然是祝某的妻子,他怕祝某,祝某就是他失去章梅的阻碍。想来想去,王开先想到了逃,带着章梅离开这里回到老家去。
(三)
章梅早就想离开祝某,当王开先把私奔的事告诉她后,她立即赞同,那天早上,天不见亮,他便收拾好行李带着章梅直奔火车站,他担心祝某追来,便来了个“金蝉脱壳”之计,他们从义乌到杭州市,准备再从杭州直达重庆。
2001年1月12日,王开先带着章梅来到了杭州市,一到杭州他们便傻眼了,因为快过春节了,火车票很紧张,因为带着章梅,他又不敢去售票处排队购票,他怕祝某找到杭州来,为了躲避祝某追来,他又决定不回家了,在杭州市郊区租了一间民房暂住下来,他想,祝某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们就住在杭州的。春节的前一天,王开先忍受不了远离亲朋好友过节的寂寞,又带着章梅悄悄回到义乌,在义乌打工的同乡很多,但同乡们一见王开先还带着别人的老婆都怕惹祸,也不敢收留他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王开先只好带着章梅回老家。
王开先把章梅带回重庆綦江县的老家时,确实让全村的人羡慕不已,王开先的父母更不会想到,儿子会找到这么一个漂亮的媳妇。山里人的传统是,儿子有媳妇就得分家,王开先家共有5间大瓦房,王开先分到了两间,他办了两桌酒席请了几位相邻好友喝了一顿,便算着是和章梅举行了婚礼,开始了新生活。他们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王开先对章梅百般疼爱,尤其是章梅怀孕后,王开先更把她奉为掌上明珠,而章梅也是轻活重活抢着干,这更让王开先心疼爱怜,为了快要出生的小孩,王开先决定还是外出打工挣钱,2001年10月中旬,王开先告别章梅又到了浙江义乌,在义乌的一家棉纤厂打工。他省吃俭用,工友们下班都打牌娱乐,他却把自己关在屋里给章梅写信,他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