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ptv灯少互联网电视流媒体网智能电视三网融合广电总局it |
分类: 互联网电视 |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首席知识官亨利.霍尔茨曼预言:电视台将死。
1、电视和电脑越来越一致;
2、节目已逐步转化为用户体验,运营可以不通过电视完成;
3、电视台消亡,视频兴盛,电视机厂商们必须变革。
4、多屏互动、社交电视的兴起将改变电视特征。
5、每人都将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视”。
新浪微博观点
电视消亡说
@刘步尘:大家想想,“每人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视”什么意思?就是说,手机将承担起电视功能,传统的电视可有可无。
@version82:单向的节目没有优势了,节目需要及时反馈;受众需要哪些内容,有哪些偏好,受众自己聚合一些想看的内容,或者可以称为tv 2.0.,传统的电视台会被这种方式取代,此所谓消亡。 此外,广告方式也会不同。个人浅见。
@北小河边钓鱼人:能参与才是硬道理。国家培养那么多的大学生,高素质的消费者(不一定是高素质的生产者),死板的单向媒体没戏了,这个年代谁还喜欢被说教?电视只能给那些识字不多的人看了。
电视不灭说
@包
@上海芮斌:顶一下包冉,电视机和电视台都不会消失,只是你需要重新去定义。未来家电卖场会出一个设备叫“客厅屏。
@长江潮 :在中国不会啊,有广电总局在呢,电视台怎么可能消亡?
@戴
@飞猪小成:变局在即,给电视重新定义——视听器。娱乐不死,电视台不死。
@Chinese_Child:脑残的节目和沙发土豆的观众还将存在,但是数量会越来越少。电视不再承担灌输教化的工具,而是能为每个人利用的,可选择的接收信息的媒介。
@WilbertHsu:主流内容制作不会消亡的,所以“电视台将死”结论不成立。
@年年有鲤鱼:美国的电视台还没有死,中国的离死更远。电视台也在改变,跟上潮流,跟上网络的步伐,利润的来源有很多。观众可以培养 。
@Clwood:这是典型的新技术乐观主义,电脑出现后说电视马上会死;电视出现后说广播马上会死,广播出现后说报纸马上会死,结果呢?新媒体的出现不意味着旧媒体的消亡,而是会将旧媒体变为其内容。电视成为电脑的内容这不奇怪,只是要建立适合大众的传播方式尚待时日。而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电脑后面还有手机呢。
出谋划策
@刘锋互联网进化论:快速报道和深度分析,内容永远是王者,但是承载内容的技术或载体却会不断进化。互联网会取代很多传统的媒介载体,会诞生更多产生优质内容的方法。决策者需要关注:1、哪一个载体会更有效的传播好的内容。2、新技术是否降低收获优质内容的成本。
@金元帅V:因为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定,未来的电视里,没有频道的概念,只有栏目。碎片媒体的趋势。Cisco Internet Business Solutions Group (IBSG)的十个电视预测里第一个就是“Channels Go Away”。
@文华青扬:这种预言一般不靠谱!多年前有人预言自行车、摩托车、报纸等将死,事实上,这些都活着,有些甚至还返老还童,越活越年轻了!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才是硬道理!
@麻辣小知:互联网导致:1、有价值内容产生数量按几何倍数增多,且产生成本降低,2、传播载体也大量涌现 。构建媒体成本也大幅降低。这两个特点如何相互作用,是新媒体时代值得探讨的课题。
@刘锋互联网进化论:有价值内容会以相对稳定的比例存在于扁平内容中(我的直觉估计),于是未来从扁平内容中筛选有价值内容,一定是重要的工作。
懵懵懂懂的调侃
@广州夕夜如风:国内政策推出三网融合时,国内的厂家为什么不继续在互联网智能电视上大力投入并宣传发展,却去跟风推广外国技术主导的3D电视。这么好的契机被白白浪费了,真不明白国内的电视巨头们是怎么做战略规划的,就知道跟风却总被牵着鼻子走!
@麻 辣 小 知: 谁能描述出,电视台消亡,或者最终流变成什么形态?我想不清楚。
@徐佶Lolaxu :那是不是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呀?渠道终端一直都可变,但内容需求是不会变的。
@冉小庆design:电视出现的时候就有人叫:电台已死,网络出现的时候有人叫:报纸已死。
@Dasen在美国:一直很想在平板上看到实时的新闻节目,CNN已经跨出第一步,但还是要求是传统电视网的用户。什么时候能脱离呢?这个用户群是无比之大的。
@深山-老猴:在中国肯定不会死,如果电视台死了,那些中央新闻、各省新闻、各地市新闻、各县区镇新闻里的主角们去哪里露脸啊?
@长江潮:广电总局可不怕工信部啊!
@蒙特卡洛模拟:多少年的冷饭话题 每推出一款新式电脑就炒一次 当年说收音机会取代报纸的人是不是也这心态?
@小章也姓章:扯淡。中国的情况太复杂,现阶段还处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存时期。哪有那么快?充其量只是一小部分(1/10)人的需求。
流媒体网观点:电视消亡,破而后立
作者:灯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