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ptv灯少农村模式 |
本文将从农村和城市、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各地具体的模式 三大方面来剖析IPTV产业模式间的特点。
一、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
城市和农村用户群体是构成目前IPTV业务的两大组成部分。同样的IPTV,在这不同的群体间也决定了他的业务特质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基于此的不同定位也就决定了业务性质的不同发展思路。
|
用户群体 |
用户特征 |
消费目的 |
同类竞争对手 |
业务特点 |
|
城市用户 |
消费力强,目的性较强,愿意为符合自身需要新事物买单,受宣传的影响购买很大 |
满足更多娱乐需求 |
数字电视、DVD、网络电视 |
新、快 多。 |
|
农村用户 |
消费力弱,消费要考虑价值。靠推销和价格策略 |
满足基本需求 |
很少 |
农村特色,如戏曲等 |
1、城市IPTV----锦上添花
IPTV的产生动力之一是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消费娱乐需求而应运而生的,而这里,城市用户群是消费主力。
但基于现有的城市用户人群的一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出,IPTV在城市用户中的业务定位首先是是一种在替代基础上的新业务,其所针对的是模拟电视、数字电视、DVD、网络电视等视频形态。他针对用户的诉求点应该是基于以上为大成,并增加了互动为卖点,各类新兴增值业务为特色的新业务形态。
业务的推出是为了满足城市用户追求新事物,享受新体验的锦上添花。对于这个群体,业务发展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以传统视频业务为先期切入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增值业务的探索,来细分用户群体,在细分用户群体的基础上,逐渐推出各档次的IPSTB,使整个IPTV产业走向良性的市场化赢利模式。使在属于对一个固有的用户群体中逐渐通过新事物来诱发用户的新生活消费模式。
IPTV的城市业务将在规模化基础上遵循二八原理和长尾效应的结合。通过80%的用户的使用维持整个IPTV业务的成本开销,而20%的高端用户则为运营商带来利润收益。两者是呈正反金字塔的模型。
并在80%的用户里,通过细分和差异化丰富服务,使业务这多样化的盈亏平衡需要在用户规模的巨大长尾中得到体现。
因此,城市IPTV用户的消费替代性特征,决定了业务的发展是需要:
1、
2、
3、
最后,IPTV所针对的用户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不是以个人年龄段为衡量依据的,所以很多业务的设计要多考虑家庭多成员的因素。
通过上海在IPTV业务发展中所得出的相关结论就很值得思考:
65%的用户选择VOD.15%选择时移,20%选择直播
而大部分用户在选择IPTV资费时,都直接选择了最高端的业务包。
由此可见,在城市发展IPTV,用户的消费力并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业务设计要合理,宣传要到位,要注重的是业务质量和内容丰富度,要做精。在城市市场多方面的竞争中成为用户心目中最喜好的那朵鲜花
2、农村IPTV用户----雪中送炭
农村IPTV和城市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消费能力。而这也决定了业务的发展需要有的放矢,要做到以雪中送炭为发展标。
国内目前所走的农村模式是以党建的名义下推,凭借的两大优势是一中组部出钱;二、很多农村有线电视收不到,缺少竞争。所以其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的公益性项目。而不是一项赚钱的业务。
目前国内做的比较不错的农教、党建项目是网通--河南和电信—安徽
|
党建地区 |
支持厂家 |
用户收费 |
现有用户 |
对运营商动力 |
|
河南(网通) |
威科姆 |
100元/年 |
3万 |
政府补贴,月费从党费里收取;可减少固话流失率 |
|
安徽(电信) |
UT斯达康 |
120元/年 |
8000 |
|
|
优势 |
劣势 |
|
推广优势:走中组部、宣传部路线 |
避免了IPTV牌照等限制 |
用户群体消费能力有限 |
|
示范效应:现在的党建是按照一个村一台的形式推广,当同时也会带动村里的富裕户使用 |
使IPTV业务由党建带动公众用户数字的增长。 |
所能带动的后续消费少,ARPU植提升不高。 |
|
业务情况:党建内容和影视视频互为表里 |
对于长期收看不到电视的用户来说,对视频质量、节目内容等要求低。相对来说内容成本低 |
最低的视频需求就能满足他们,其他增值业务很难获得发展空间,存在业务和价值认知上的误区。 |
|
带动效应:减少固话流失率 |
对日益下滑的语音业务来说是利好 |
在单向等资费的冲击下,维持不了多久 |
但就业务的本质而言,农村IPTV用户消费力低,消费需求少,增值业务的开展空间有限,从中长期来看,农村市场还有待培育。而南方的基础或许要好些。
总结:
锦上添花,虽竞争多,但用户支付能力强,无论是业务还是预期收益的发展空间大。而雪中送炭,虽满足用户,但用户消费力低,发展空间有限,所以,前者是业务发展的主力,而后者则是补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