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互联网电视 |
神火和魔盒:宙斯的怒与罚
世间本没有火,是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入下界,为了弥补这个失误,愤怒的宙斯除了将普罗米修斯吊上悬崖外,还给了人类潘多拉魔盒,以最大限度的抵消火给人类的好处。
P2P技术的发展,其对等连接的分布式特色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其无所不在的优势和自由。可以说是开创了网络流媒体的新时代。其意义不亚于火对人类的冲击。但同时也因为突破了网络运营商的把控,引发了来自运营商的反击。
P2P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但如何有序的引导是关键。否则只会不利于产业的前行,而且在中国特殊的产业环境下,和谐发展必然需要厂家和运营商来共同缔造。
面对来自于P2P的威胁,运营商内部也分为两大派系,招安派和强硬派,前者主张为我所用,看的是长远的发展;而后者则从眼前的现实威胁出发,攘外先安内。但自古堵不如疏,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选择的时机而已。
站在运营商角度,P2P技术的优劣势同样明显
优势
P2P技术为运营商提供了成本更为低廉的方案,相对于原有的传统C/S模式,除了减少资金压力外,更为IPTV等大数据量的业务提供了前行的能力。从设备效果等投入产出比而言,P2P有优势。
劣势
1、 因为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对每个客户的带宽需求做到100%,只会算一个最高峰的值以减少设备和线路的投入。(类似银行存贷原理)而大数据量的涌入打破了这个平衡,直接加大了运营商的网络压力,也间接影响了其固有业务2、 运营商处于被吃霸王餐的地位,对于P2P业务干瞪眼,既没法控制又没有半点收入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运营商的症结在于解决如何使P2P为其所用,为其带来利益。否则谁也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
针对现阶段的情况,站在运营商立场,其采用的是软硬结合的方式。
硬:采用封BT,按流量计费。前者如长宽、蓝讯,后者如南京电信。
软:联合P2P厂家进行合作运营的尝试,如贵州网通和SNS,上海电信借助通视寻求合作等。
以该方式,一举四得:一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网络压力,二是摆姿态给P2P厂家看,三是为开展P2P新业务做前期的市场调研和铺垫。四尝试搭建自己的可控的P2P业务平台。现在运营商70%的流量耗在了BT上,而这些流量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收入。所以运营商会封,要解禁,就需要看到收入。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疏为正道,电信运营商采用控制流量的方式来限制P2P,还只是定位于接入层上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转型的服务商层次,对于P2P等新型业务,电信运营商最终还是要转向疏导,为新业务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可控的基础上服务于用户,并获得收益。
只是在电信运营商转变策略的同时,P2P厂家也需要与时俱进。在运营商层次,对P2P技术方面就会有更高要求,以符合运营商的推广需求,这对于广大厂家来说,也是一个门槛的限制。技术—版权---技术,是P2P厂家发展三阶段的三个门槛。
06年,P2P流媒体将会在运营商多方限制中缓慢前行发展:
1、 IPV6、网络升级等将进一步体现P2P的优势
2、 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数据量的传输,将使P2P的成本优势更为凸现
3、 运营商将通过对P2P的运营尝试,逐渐增大对其的把控,而厂家要获得更大的突破,必须和运营商保持和谐
4、 运营商对厂家会采用拉拢一批,打击一批的策略
5、 P2P和IPTV的结合应用的技术探索将更趋于实用
结语:
以厂家为核心,风投和运营商是对P2P发展两阶段的最具影响的要素,P2P厂家的未来目标更需要在加强这两者间的沟通和合作。现代社会惟有共赢才能获得发展。在中国,产业环境给了P2P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制约,但技术作为发展的推动力,向上是必然的趋势,而象P2P应用推进联盟等自发行业协会也将会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相信06年,会是P2P业界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在不断调整中健康前行的开始。
仅供业内交流,不得转载。
世间本没有火,是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入下界,为了弥补这个失误,愤怒的宙斯除了将普罗米修斯吊上悬崖外,还给了人类潘多拉魔盒,以最大限度的抵消火给人类的好处。
P2P技术的发展,其对等连接的分布式特色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其无所不在的优势和自由。可以说是开创了网络流媒体的新时代。其意义不亚于火对人类的冲击。但同时也因为突破了网络运营商的把控,引发了来自运营商的反击。
P2P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但如何有序的引导是关键。否则只会不利于产业的前行,而且在中国特殊的产业环境下,和谐发展必然需要厂家和运营商来共同缔造。
面对来自于P2P的威胁,运营商内部也分为两大派系,招安派和强硬派,前者主张为我所用,看的是长远的发展;而后者则从眼前的现实威胁出发,攘外先安内。但自古堵不如疏,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选择的时机而已。
站在运营商角度,P2P技术的优劣势同样明显
优势
P2P技术为运营商提供了成本更为低廉的方案,相对于原有的传统C/S模式,除了减少资金压力外,更为IPTV等大数据量的业务提供了前行的能力。从设备效果等投入产出比而言,P2P有优势。
劣势
1、 因为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对每个客户的带宽需求做到100%,只会算一个最高峰的值以减少设备和线路的投入。(类似银行存贷原理)而大数据量的涌入打破了这个平衡,直接加大了运营商的网络压力,也间接影响了其固有业务2、 运营商处于被吃霸王餐的地位,对于P2P业务干瞪眼,既没法控制又没有半点收入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运营商的症结在于解决如何使P2P为其所用,为其带来利益。否则谁也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
针对现阶段的情况,站在运营商立场,其采用的是软硬结合的方式。
硬:采用封BT,按流量计费。前者如长宽、蓝讯,后者如南京电信。
软:联合P2P厂家进行合作运营的尝试,如贵州网通和SNS,上海电信借助通视寻求合作等。
以该方式,一举四得:一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网络压力,二是摆姿态给P2P厂家看,三是为开展P2P新业务做前期的市场调研和铺垫。四尝试搭建自己的可控的P2P业务平台。现在运营商70%的流量耗在了BT上,而这些流量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收入。所以运营商会封,要解禁,就需要看到收入。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疏为正道,电信运营商采用控制流量的方式来限制P2P,还只是定位于接入层上的,而不是针对他们所转型的服务商层次,对于P2P等新型业务,电信运营商最终还是要转向疏导,为新业务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可控的基础上服务于用户,并获得收益。
只是在电信运营商转变策略的同时,P2P厂家也需要与时俱进。在运营商层次,对P2P技术方面就会有更高要求,以符合运营商的推广需求,这对于广大厂家来说,也是一个门槛的限制。技术—版权---技术,是P2P厂家发展三阶段的三个门槛。
06年,P2P流媒体将会在运营商多方限制中缓慢前行发展:
1、 IPV6、网络升级等将进一步体现P2P的优势
2、 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大数据量的传输,将使P2P的成本优势更为凸现
3、 运营商将通过对P2P的运营尝试,逐渐增大对其的把控,而厂家要获得更大的突破,必须和运营商保持和谐
4、 运营商对厂家会采用拉拢一批,打击一批的策略
5、 P2P和IPTV的结合应用的技术探索将更趋于实用
结语:
以厂家为核心,风投和运营商是对P2P发展两阶段的最具影响的要素,P2P厂家的未来目标更需要在加强这两者间的沟通和合作。现代社会惟有共赢才能获得发展。在中国,产业环境给了P2P发展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制约,但技术作为发展的推动力,向上是必然的趋势,而象P2P应用推进联盟等自发行业协会也将会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相信06年,会是P2P业界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在不断调整中健康前行的开始。
仅供业内交流,不得转载。
后一篇:谈谈内容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