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码文胸该不该加价?

今天从国际内衣网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
百货公司对大号内衣加价你有何看法?
最近英国著名的百货公司玛莎百货对大号女士胸罩加价出售,在网上引起全球轰动。玛莎百货称,制造大号内衣包含更高技术含量且需更多人工,因此对DD号罩杯以上的大号胸罩加价1.5至2英镑(约合3至4美元)出售。那么中国业内人事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几个欧美知名的内衣品牌,其同一个款式产品的标价是分段进行的,从A—C杯是一个价格,D—E杯的价格要略高一些。很多人对此不理解,难道仅仅是因为大罩杯的文胸要用多一点面料吗?
三年前我就在博客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修正型内衣为何有魅力之文胸设计篇”的文章,里面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
首先我用一件80B的全罩杯文胸做实验,这在当时是我唯一觉得穿着相对舒适的款型,而当时我的实际尺寸却至少是75D的。我是学计算机的,以前上学时候学的机械制图和工作以后业余学习的服装裁剪课程这时都派上了用场。把它的纸样摊开以后,我用自己的穿着感受做依据,开始琢磨如何把罩杯不断的放大,当时为了找到园型的灵感,我不断在几个不同大小的球体上做纸样的分割实验,每天都在脑子里思考,怎么样用几块裁片,增加罩杯深度,加大罩杯的容积。
非常感谢当时跟我配合的那家工厂的老板娘,尽管她一开始并不理解,但是被我的执着和毅力所感动,一直配合我做实验,甚至后来积极帮我想了很多办法。她亲自动手帮我缝制了不少的样品,我不断的在自己身上试穿,我们的第一件80C的全罩杯文胸至少经过了五、六次的修改和打样,后来又增加到了D杯、E杯、F杯的。为了把乳间距缩小,我们又在罩杯里增加了一个侧推片,使双乳更集中。
随着罩杯容积的增大,丰满的乳房可以被包容了,但我发现文胸穿着的平衡稳定性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怎样才能托起沉重的乳房?以及怎样才能把散失的脂肪引导和锁定在罩杯里?达到塑型和美化双乳的目的。
这之前我已经接触了调整型美体内衣,它们一直强调的是功能性,文胸罩杯的尺码分的很细,并在内衣的局部位置进行了双层强调的设计,为的是让脂肪在流动的时候有个辅助的力的作用。尽管价格不菲,但的确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人体工学和女性生理学、美学等方面的要求,有比较科学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始终觉得他们产品中的那种无钢圈的文胸有些缺陷,在我的理解里,除非刚开始发育的小女生,或是经期、生育过程哺乳的特殊时刻,乳房特别涨痛,可以不要钢圈,其余还是应该有钢圈的设计,毕竟钢圈起到塑型和稳定双乳的作用。
于是我又把文胸的侧翼和后翼改为双层设计,同时也加宽了大约一、两个厘米,后背的排扣也增加到了纵向的三至四排。为了不至于让肩带有嵌进肉里的感觉,同时增加提升的力度,我们把文胸的肩带都进行了加宽设计。由于胖人多数溜肩,很多顾客反映肩带容易滑落,我们把肩带跟后翼的结合部位做了一些改进,采用U型或牛角型的设计,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重新设计以后,很多老顾客都盛赞我帮她们解决了一个最头痛的问题,终于买到了穿着舒适的、美观的大罩杯的文胸。我自己也终于第一次穿上了合身的文胸。
为了保证不同面料下的产品规格的一致性,我在我们的营业员和工厂的女工甚至顾客中通过测量筛选了十多个试衣模特,从B杯到F杯,从70cm到90cm,从19岁的到40岁的,我们的内衣款型是在真人身上试出来的,所以穿着舒适,体贴。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大致了解了女性大罩杯文胸的设计过程,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胖人和丰满一族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目前市场的销售趋势来看,尤其是北方地区对大尺码、大罩杯文胸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大罩杯的上身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设计和制作工艺都是一个严格的考验,甚至一线的生产工人会计算出车缝一个大罩杯所需的工时比小罩杯的至少要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
因此,我能够理解为什么玛莎他们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