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

(2008-01-19 23:08:15)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母亲

母爱

康乃馨

情感

分类: 个人日记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

 

    儿子小龙放假了,从武汉来陪我过寒假,妈妈得知他要来深圳,早早地就在准备要他带来的东西,以至于刚才儿子在上火车前还在说:姥姥什么都要我带,单位发的无油烟锅,蚕丝棉被,甚至还有一些日常保健药品。这小子调侃自己就像是返乡民工,只不过是带去相反的方向。

 

    小龙的姥姥,也就是我妈妈,他说的这些我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本来妈妈就是一个特别体贴善良的母亲。每次跟她通电话的时候,她总是心疼地说我一个人在外,家里能够帮助我的地方太少了。

 

    其实,妈妈自己就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的女性,15岁就只身一人去北京上学,是优秀学生干部,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她一直在北京教中学语文,还是学校的团委书记。我记得家里有不少那个时期妈妈的照片,照片上的她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带领着她的学生一起进行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后来,爸爸因为工作需要从北京调动到了武汉,妈妈独自和保姆奶奶带着我在北京的四合院儿生活,听说我小时候经常闹毛病,出水痘感染了肺炎,小命差点不保,妈妈和保姆奶奶一起抱着我哭;从床上掉下来,胳膊脱臼,把她们吓得够呛。再后来,妈妈追随爸爸也调去武汉,一家人才算团圆了。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

 

    妈妈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唱歌很好听,印象里妈妈最美的舞台形象是71年穿着海军军装在单位的新年晚会报幕的时候,英姿飒爽,落落大方。以至于后来同事们给妈妈起了一个“阿庆嫂”的绰号。

 

    也许是因为妈妈一直接受的是前苏联的教育体系,她相信爱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从懂事的时候开始,我记得每天早上妈妈都是用她的亲吻,把我和弟弟从睡梦中唤醒,无论冬夏,她总是先在我们的额头和脸蛋上亲亲,然后叫我们起床了,上学了,这习惯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就是现在每次回家,她也总是喜欢在床边坐着看着我睡觉,这就是慈爱,就是我在设计和生活中每每想起、念起的灵感源泉。

 

    因为妈妈是学中文的,所以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对我进行很严格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八岁的时候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后来看了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再后来是《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那》、、、开始学文言文以后又看了很多的中国古典名著,看了以后还要写读后感。那时候我每天要抄写300个字,写错了还要被罚重写。当时觉得妈妈好残酷啊,心里恨恨的,可今天我由衷的感激妈妈,因为很多媒体的编辑记者都说,我的文章很容易发,根本不用怎么修改。

 

    妈妈做针线活很仔细很认真,织毛衣、用缝纫机做衣服、缝棉被,她属于那种尽善尽美的人,所以当时妈妈因为是儿女双全的“能干婆”,被一些新婚夫妇请去缝新婚的棉被。那时候时兴用棉布做三角裤,妈妈很用心的告诉我,一般多少幅宽和长度的面料做这种裤子不浪费,什么样的尺寸比例穿起来最舒服,还有颜色和手感,在她的指导下,我的第一件作品大约是在初一的时候完成的。那时候跟妈妈探讨女红和家务活的技巧,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学会了很多,还有做罗卜干,做泡菜等等,虽然父母工资在当时算是高的了,但他们很节俭,记得那时一到逢年过节,妈妈总是要去邮局给爸爸老家的一些穷亲戚寄钱,从没听她抱怨过。直到今天,她习惯把家里的一些旧衣服和旧电器、旧家具送给附近那些外地来汉种菜、做豆腐的农民,觉得他们更需要帮助。

 

    1992年的冬天是我们家的一个灾难时刻,刚满57岁的父亲因为工作过度劳累,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血栓,人事不醒,住进武汉军区总医院抢救,度过了一周的危险期,原本谈笑风生的爸爸变得失语、失忆,此时妈妈象教幼儿一样从头开始教爸爸认人,记事,训练和鼓励爸爸开口说话,后来爸爸通过练习京剧唱段,身体和语言逐渐恢复了,十五年后的今天,一般人根本不会看出来爸爸曾经有过灾难性的病痛,而他们的老同事和老朋友们都在称赞妈妈这个贤妻的伟大。

 

    去年春节我回武汉了,当我一进家门放下行李,抱着妈妈亲她的时候,忽然觉得妈妈变得瘦小了,头发也几乎都白了。今年过年我无法回家陪伴双亲,等忙完这段时间一定要回去看看他们。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

 

    元月21号是妈妈的生日,七十大寿,小龙说因为他要来深圳,前天我弟弟他们提前给妈妈做了生日,我也在这里祝福亲爱的妈妈:吉祥安康!我会每天向着菩萨祈祷,把所有的平安幸福,健康快乐都回向给我最值得尊敬的双亲。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