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是生活的香味
“变化是生活的香味”,这是爸爸告诉我的一条美学原理。
父母都是五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受前苏联教育体系影响至深,他们都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特别注重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我和弟弟的美育指导,给我们许多的教益。

记得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每周总有两个下午不上学,难得的是爸爸刚好出差回来或是通宵加班后在家休息,冬天的时候,我们围坐在火炉旁,听着爸爸给我们讲出差在外面遇到的各种见闻和故事。炉子上炖着排骨汤,或者是烤着红薯、馒头,做锅贴、包饺子、煎饼子,爸爸一定要在休息的时间里给全家变换一下口味,调剂一下伙食。
因为经常是去海军部队出差,每次我们都期待着爸爸给我们带回来当时在外边根本见不到的巧克力和威化饼干,还有珊瑚、贝壳和海螺、、、我觉得爸爸很神奇,每次都能变出很多新奇的东西。
爸爸从来不会反对我穿着打扮的漂亮,其实在七十年代,我身上穿的最时髦的东西都是爸爸去上海出差的时候给我买的,衣服、鞋袜。在提倡艰苦朴素的年代里,我一直穿的算是很鲜亮的了。那时我有很多件妈妈给我做的假领,每天早上都要换上一件新的,在当时一直穿着小码军装外套的年代,那翻在领口外面的精致假领格外引人注目。
所有的这一切,都源自爸爸经常跟我们说的那句话:“变化是生活的香味”。
爸爸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上一丝不苟,在跟同事相处中,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好人”,谁家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说说。也许是常年工作压力过大,在1992年的冬季,他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栓塞,中风、失语、偏瘫,在武汉军区总医院的及时抢救下,度过一个星期的危险期,妈妈开始象教幼儿一样的慢慢的帮助他恢复,帮助他辨认来探望的同事朋友。这次大病一场,使得原本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的他,变得笨嘴拙舌、吐词不清了。住院四十多天,出院后他一直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对生活的热爱,对我们的不舍,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
少年时代父亲曾经跟随大人学过京剧,很早就是票友,后来在八个样板戏中也扮演过那几个英雄人物。在养病的那段时间,他又捡起了许久未接触的京剧,专攻老生,在曲谱和唱腔不易找到的时候,他一字一句、一笔一划的抄曲谱,字斟句酌的反复练唱,越来越有韵味,在杨派老生的基础上唱出自己的独特味道。练唱京剧的运气吐字发音,帮助他逐渐恢复了健康,现在谁都看不出来他曾经有那样一次灾难性的病痛。后来单位组织了京剧社,他更是成了核心力量,还成了许多爱好者的老师,他参加的社区京剧票友汇演还上了武汉电视台。在《新中国京剧票友大全》里,他的名字排在第798号,里面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也许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任何情况下我不会绝望,为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变通,我学会了用各种方式宣传我们的修正型理念。在今天这个变化万千充满诱惑的时代,大众的口味是挑剔的,他们需要新奇的刺激,我的设计也会不断的变化发展——变化是生活的香味!
明天,11月22日是我敬爱的父亲72岁生日,我在这里祝福他老人家健康快乐,福寿延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