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层奖励”──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2014-10-23 09:40:58)

一、实施“分层奖励”的模式

所谓的“分层奖励”指的是按照学生现有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水平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教师的评估相结合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被评价的层次,由高到低一般可分为“ABC”三个层次或更多层,在各自的层次中开展争优、创先等竞赛活动,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同时允许各层次中的优胜者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种激励方式。它不仅适用于教学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而且适用于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评价。

二、实施“分层奖励”的意义

著名的教育学家孙云晓做过中小学生的人格调查,他发现学生的压力越大,学习动力就越小,对成功的体验也就越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学习基础和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不尽相同,导致了他们发展速度的参差不齐,个体间的差异很大。那么试想较低层次的学生要与较高层次的学生较快地缩小差距,这能实现吗?这是可以做到的。“分层奖励”就是针对学生这种个体间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之上提高竞争意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突破,以达到对目标的实现。让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个个发展,人人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实施“分层奖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分层奖励”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分层奖励”的含义。学生通过自主地选择被评价的层次,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工作能力在班级所属的层次,从而确定了自己的参照对象、竞争对手,明确了近期的奋斗目标。要让学生理解“分层奖励”是对各层次学生在各自力所能及范围内,通过努力获得成绩的一种奖励。其实质也就是对学生努力程度上的一种评判,而不是简单地对那些取得较高分数的学生进行表彰。没有获得奖励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成绩不理想而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或是努力的程度还不够;获得奖励也并不表示自己成绩已经很优秀,不必再提高了。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中牢牢地树立“力争上游”的思想,而不会去与比自己程度相差太远的学生作比较;同样较低层次的学生也不会有“短期内赶超实力比自己强得多的学生”的那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更不会因为对手的强大而失去信心。相反他们能够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层层突破,自我发展。

2)“分层奖励”实施的过程中评价者应把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看成一个平等的整体,不能在主观意识上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评价者对他们的期望值是一致的,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足够的信心去取得成功。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较低层次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在一个平等、不被歧视的环境中健康地发展。

3)“分层奖励”实施的过程中,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要求。例如在单元测试中,如果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一致,势必造成各层次学生考试分数存在较大差距。较大的分数差距会让学生对评价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也不利于较低层次受奖励的学生良好的心态的形成,他们虽然受到了奖励,但仍然会有“受之有愧”、甚至是“低人一等”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评价与管理的过程中,客观上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在编拟试题时要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要求的考试题目,让较低层次与较高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相对满意的考试分数。同样的,在班级工作评价管理上也可沿用此法。这样既保护了较低层次受奖励学生的自尊心又抑制了较高层次受奖励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4)“分层奖励”实施的过程中,评价者要及时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以及工作近况有意识地鼓励各层次中的优胜者树立更高的目标,勇敢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提醒个别因工作、学习不努力而出现退步的学生使他感觉到有被降到较低层次的危险,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得人人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总之,“分层奖励”使得评价者充分保护了学习者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及时地对那些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学生给予奖励、鼓舞,促使大面积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分层奖励”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