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話聲調
(2013-05-27 10:16: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語言 |
本文主要是給自己整理和複習用的。裏面的內容除了書直接講的以外,也包括了從視頻教程自己總結的內容,有一定的原創性,有疑問的地方歡迎討論。
先說單字調。單字調分陰平、陰去、陽平、陽去(名字是我發明的,不是按書,但可能和其他人有偶合)。
單字調的陰陽就是看聲母。基字是全清、次清的讀陰調;基字是全濁的讀陽調(無前、上加字送氣,有前、上加字不送氣);基字是次濁的,無前、上加字的讀陽調,有前、上加字的讀陰調。輔音加ལ下加字通常當/l/的陰調,相當於基字是ལ(ཟླ zl除外)。其餘下加字不影響聲調。各基字及例外的聲母組合如表:
單字調的陰、陽各分長平、短平和去聲。單元音字母沒有後加字的是短平聲(單འ後加字不帶元音標記的不是眞正的後加字,只是占位用來區分དགའ་ dga和དག dag這樣的,也爲短平聲)。有-b, -d, -g, -s後加字的和有-s次後加字的均爲去聲。有-m, -n, -ng, -r, -l後加字且無次後加字,本身爲長元音(如 ཱ aa),及有後加字འི 'i、འེ 'e、འོ 'o、འུ 'u的都是長平聲。(長平聲和短平聲的區別是我觀察的結果。)
再說連讀變調。藏語的變調我目前理解的都是雙字變調,多於兩個字的詞都要按單字或雙字的組來變調。雙字變調的最常見情況是前字只攷慮陰陽(高低),而後字只攷慮平去(只攷慮是否降調),一概按陰調。即:
或者說,陰調前字調值同普通話陰平,陽調前字調值同普通話上聲的半上變調(上面的調号即我用漢語拼音的調号的近似總結,後同,直接標在轉寫上了,因爲國際音標的5度標調寫起來麻煩)。
這裏講幾個以上規則的例外情況(均爲自己總結):
༡ 在前字爲陽調,而後字爲長平調(不論陰陽)或བ་
-ba(讀音爲/wa/)時,有時後字不讀55調,而讀24調(都是少數情況)。如བྲེལ་བ་ brěl-bá /tʂʰeː
wa/(忙)、སྒྲོལ་དཀར་ sgrǒl-dkár /tʂoː ɣar/(卓嘎)、རྒྱ་གར་ rgyǎ-gár
/ca ɣar/(印度)。尤其帶ཁང་
khāng(房子)的複合名詞如果前字爲陽調,一律讀成昇調,且聲母濁擦化爲/ɣ/,如ཉལ་ཁང་ nyǎl-kháng(宿舍)、སྦྲག་ཁང་
brǎg-kháng(郵局)、ཟ་ཁང་ zǎ-kháng(餐館)。還有敬語的བཞེས་
bzhês在後字爲長平調時也有類似變化,如བཞེས་ཚོང་ bzhěs-tshóng /ɕe
tsoŋ/(蔥)、བཞེས་ཚལ་ bzhěs-tshál /ɕe tsɛː/(菜)、བཞེས་སྣུམ་
bzhěs-snúm(油)。
༢ 在前字爲長陽平調而後字爲小詞時,有時後字聲調弱化而不改變前字的昇調,如ནང་ལ་
náng-la(在……裏、在家)、མཇལ་བ་ mjál-ba / tɕɛː
wa/(見到)而非nǎng-lā、mjǎl-bā這樣。還有རྒན་ལགས་ rgán-lags(老師,面稱)。
༣
兩個字均爲實義詞根且前字爲陽調時,有時前字變調而後字不變(類似普通話的上聲連其它聲調時的連上變調)。有時和第 ༡種情況無法區分。如དགེ་རྒན་
dgě-rgán(教師,他稱)。否定詞普遍是此種情況,如མ་རེད་ mǎ-rêd(不在、不是,第三人稱)、མ་བྱུང་
mǎ-byúng(沒有過)、མི་འདུག mǐ-vdûg /mĩ
tuw/(沒有,第三人稱)、མ་མཇལ་ mǎ-mjál /ma
(n)tɕɛː/(未見)。
(不過反正只有前字爲陽調時,後字纔能爲昇調,似乎無例外。)
༤ 有時後字非去聲,但就是讀降調,不明原因。如ཚེ་རིང་
tshē-rìng(次仁)、རྒྱལ་མཙན་ rgyǎl-mtsàn /cɛ̃ː tsɛ̃/(堅贊)、བློ་བཟང་
blō-bzàng(洛桑)、གསོལ་ཀྲུམ་ gsōl-krùm(肉,敬語)、པུའུ་ཀྲང་
pūvu-kràng(部長)、ཐུགས་རྗེ་ཆེ་ thūgs-rjē chè(謝謝)、ག་འདྲ་ gǎ-vdrà /kʰa
ntʂɛ/(哪兒)。
歡迎討論並提供更多例子。
2013.05.27
先說單字調。單字調分陰平、陰去、陽平、陽去(名字是我發明的,不是按書,但可能和其他人有偶合)。
|
|
|
|
|
|
|
|
|
|
|
|
|
|
|
單字調的陰陽就是看聲母。基字是全清、次清的讀陰調;基字是全濁的讀陽調(無前、上加字送氣,有前、上加字不送氣);基字是次濁的,無前、上加字的讀陽調,有前、上加字的讀陰調。輔音加ལ下加字通常當/l/的陰調,相當於基字是ལ(ཟླ zl除外)。其餘下加字不影響聲調。各基字及例外的聲母組合如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單字調的陰、陽各分長平、短平和去聲。單元音字母沒有後加字的是短平聲(單འ後加字不帶元音標記的不是眞正的後加字,只是占位用來區分དགའ་ dga和དག dag這樣的,也爲短平聲)。有-b, -d, -g, -s後加字的和有-s次後加字的均爲去聲。有-m, -n, -ng, -r, -l後加字且無次後加字,本身爲長元音(如 ཱ aa),及有後加字འི 'i、འེ 'e、འོ 'o、འུ 'u的都是長平聲。(長平聲和短平聲的區別是我觀察的結果。)
再說連讀變調。藏語的變調我目前理解的都是雙字變調,多於兩個字的詞都要按單字或雙字的組來變調。雙字變調的最常見情況是前字只攷慮陰陽(高低),而後字只攷慮平去(只攷慮是否降調),一概按陰調。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者說,陰調前字調值同普通話陰平,陽調前字調值同普通話上聲的半上變調(上面的調号即我用漢語拼音的調号的近似總結,後同,直接標在轉寫上了,因爲國際音標的5度標調寫起來麻煩)。
這裏講幾個以上規則的例外情況(均爲自己總結):
(不過反正只有前字爲陽調時,後字纔能爲昇調,似乎無例外。)
歡迎討論並提供更多例子。
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