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尾战略

(2007-06-25 11:43:26)
标签:

读书

书评

评论

互联网

经济

商业

长尾

理论

网络

行业

it

市场

分类: LEEFORCE COLLECTION
 
 
一直以来都在关注姜奇平先生在《互联网周刊》上的专栏,总是从中受到很多启发。这本《长尾战略》便是他的最新力作,号称国外《长尾理论》的中国本土实践版。
 
作为2006年的最佳商业理论,长尾理论(long tail theory)在国内已经泛滥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国人对西洋的理论喜欢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结果导致很多精辟的理论变得符号化、脱离了原来的本质。引爆点、蓝海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但是姜奇平的这本《长尾战略》则不同,此书从头到脚都散发出高手的气息。如果说《长尾理论》的原著克里斯·安德森是一位新锐前卫的西方传教士,则姜奇平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东方儒雅剑客。《长尾战略》虽然仍是以长尾理论为核心,但却到处都是与中国本土实践尤其是传统行业紧密结合,早已超越了普通人仅仅关注所谓互联网新经济的窠臼。
 
1)长尾理论并非仅仅关注曲线的尾部,而是头尾可以并存。长尾并不是说要片面追求“冷门”,而是要通过“小批量多品种”的核心战略来降低成本。
 
2)长尾理论在本质上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围经济是相通的,但需要IT技术的支撑。范围经济原本是和规模经济并列的,但长久以来被西方经济学界所忽视。长尾理论的提出,其实是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对西方经济学的缺失进行了弥补。
 
3)书的后半部分讲到海尔的成功经验,强调企业不应该是机械式的,而是应当构成一个复杂的生命体系统,我认为是全书写的最帅的一段。我虽然之前对海尔的企业史了解不多,但作者能够将企业问题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次,确实让我有惊艳的感觉。要知道,这世界绝大多数人对企业发展还停留在数理分析甚至更低的感性认知层面上。
 
4)书中多次对曾经流行的蓝海战略进行了理性批判。对此我相当赞同。蓝海战略虽然因为其通俗性而被广为接受,但它本质上还是事后诸葛亮式的结果评述,而非原发性的分析。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蓝海战略甚至不足以构成一个理论。而且事实上,蓝海战略的“价值曲线”等工具也是存在诸多硬伤的。
 
5)书的末尾提供了基于长尾战略而对我国多个传统行业进行的数据分析,并用“利润池”的创新工具来做直观的表述。这就从数理分析的层面上为之前的理论和哲学提供了必要的实证。据作者说,这些独到的数据调研工作,是作者的妻子花了15天时间辛苦帮他做出的,这种夫妻协作的战斗精神,也着实让人钦佩(笑)。
 
姜奇平的确是高手,从他行文的旁征博引就可看出他平时极广的知识涉猎和极深的研究功力。《长尾战略》这种高手的理论著作,在国产商业书籍里面还是太少了。可惜阅读此书需要同时具备长尾理论和传统经济学的必要基础,所以估计能彻底读懂的人也不多。而有所删节的《长尾理论》原著则通俗易懂,很容易在大众层面流行开来。但是,由于中国的学术界向来固步自封,长尾理论本身又是很新的事物,因此在两三年内应该都不会在中国正统的大学里被讲授。
 
游弋在数字经济边缘的创新派和极度保守的经典学院派之间,早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逾越的知识鸿沟。而这知识鸿沟所导致的各种理论冲突,也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愈演愈烈,并走上前台。
 
极其期盼这个早有预谋的、即将到来的、不可抗拒的,贤者的盛夏。
 
以下介绍摘自豆瓣(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51089):
 
长尾理论排山倒海而来,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无尽冲击,可是在仔细揣摩长尾实质的同时,人们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由于新经济的出现而应运而生的长尾理论,究竟能否应用于传统产业,抑或能否适用于中国当前的环境?本书正是结合本土案例,说明中国的本土企业早已不自觉地应用尾理论,践行着中国特色的长尾战略。长尾战略早已在中国扎根,并势必将影响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谓长尾就是避开大热门,到冷门中去发大财。作者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季节性地的内涵,对于那些觉得长尾理论还是云雾罩的玄奥学说的读者来说,本书绝对能让你轻松把握长尾战略的实践秘诀。
 
为了让读者能更顺利地在本土环境下运用长尾战略,作者更为本土的企业家量身打造了利基型、隐形冠军型、蓝海型、大规模定制型、体验型5种长尾战略,详加分析各种战略异同,并黛助鲜活的本土案例阐述了战略实施时应该遵循的法则,读者在亲身实践时定能少走不少弯路。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还创见性地提出了利润深池的概念,也就是在搜集整理庞大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各行业运用长尾的可能获利空间,为企业家更充分地开拓长尾世界提从了清晰指导。
 
姜奇平,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网络文化启蒙者之一,中国“数字论坛”发起人之一,青年经济学者,著名IT评论家,IT界“奇平视点”专栏作家,《北京青年报》1999年财富风云人物之一,1999年中国网络十大杰出人物的提名奖获得者。现为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名誉主编。
 
 
Leeforce

LEEFORCE BOOKs

http://book.leeforce.com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