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EEFORCE VIEW |
3G时代手机应用软件之变革
By Leeforce,本文首发《卓望通讯》2007年春季号
3G将至。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大幅扩展与移动终端的功能强化,基于手机平台的应用软件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并对移动增值业务体系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然而,技术与应用的进步必将引发新一轮业态的变革,并对原有的产业链形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趋势下,作为目前移动产业链主导的电信运营商,就应该积极开展对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研究与分析,并预先制定相应的策略,为即将到来的3G做好准备。
本文尝试以手机软件为中心,分别对3G以后的应用平台、产品开发、产品发行、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欢迎各界朋友参与讨论。
3G手机应用平台的变革
在2.5G时代,手机上的各种增值应用,如短信、WAP、彩铃等等,都是以局端为核心的业务结构。由于主流手机的性能有限,无法进行丰富的计算处理等功能,所以业务运行所需的计算资源绝大多数都由局端的服务器完成,而手机在业务中只是作为一种显示和控制设备出现。这就带来了两个弊端:一是很难通过性能贫弱的手机终端形成丰富有趣的用户体验;二是服务器端也很难承载过高的计算负载,因为手机服务的用户量往往都是以数十万人计的。
笔者曾经在2005年尝试为某卫生部门开发一个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健康管理系统,通过每日的信息互动来实现对用户的健康监测功能。初期的移动健康管理体系设计还比较顺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方面,短信的界面非常单调且不友好,很难营造有亲和力的互动体验;另一方面,服务器端也很难承载面向大规模用户的健康专家系统所需的人工智能计算量。这个项目后来失败了,我在惋惜之余,也对2.5G的应用平台深感失望。
这一切将在3G到来后发生改变。而3G手机应用平台的变革,将首先从手机终端本身的进化开始。
事实上,在2.5G时期,各种智能手机就已经在事实上淘汰掉了曾经盛极一时的PDA。无论是处理器的速度、摄像头的精度还是内存卡的容量,都在不断呈指数增长。2.5G时代手机终端进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诺基亚推出了游戏手机N-Gage。虽然N-Gage这款产品遭遇了失败,但它意味着手机终端已经能够彻底进化为一种娱乐用的数码机器,而不再只是一个用来打电话的通讯工具。几年来,诺基亚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性能远超N-Gage数倍的新型智能手机,通过整合Office、MSN等各种软件,已经越来越有取代PC的势头。在诺基亚的官方Blog上,我们注意到该厂商对其最新的N系列手机的叫法,已经不再是“Mobile Phone”,而是彻底变成了“Nokia NSeries Multimedia Computer”。从手机到多媒体电脑,移动终端在产业中的角色正在发生进化,并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变革。
在PC行业里,计算机发展的速度遵循18个月翻一番的摩尔定律;而在中国市场,用户平均不到两年就要更换一次手机。所以笔者有理由相信,各种花样迭出的新型手机终端,很有可能会在3G网络真正普及之前,就对现有的市场产生空前的冲击。无论是游戏手机、音乐手机还是商务手机,移动终端与个人电脑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据了解,海外一些公司甚至都在考虑是否将员工的笔记本电脑替换成智能手机以节约IT成本。
这样一来,3G手机应用平台之局端与终端二元分立的结构,正在逐渐浮出水面。过去,移动运营商主导手机应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但在各种智能手机应用占据主流之后,运营商的产业控制力将被削弱,而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各种平台提供商(如Symbian、微软等)将走上前台,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Windows
Mobile和Linux等,已经各自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手机应用平台。其中,Symbian目前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Windows
Mobile具有最好的PC兼容性,Linux则体现出更多的开发柔性和可定制性。此外,一些专业的应用平台,如RIM的Black
Berry、苹果iPhone的Mac
OS等操作系统,也正以全新的姿态崭露头角。这些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分别与其对应的终端完美地结合,在给消费者带来优质操作体验的同时,也为各种应用软件提供了丰富有力的运行环境支持。
对比目前的2.5G应用,中国移动的手机软件业务主要以基于K-Java的百宝箱业务展开运营。但是,K-Java平台极度缺少对终端设备的硬件控制力,这就使得终端厂商努力推出的各种摄像头、存储卡、蓝牙设备等在K-Java平台上很难有用武之地。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则可以深入硬件底层操作,比如软件开发商将可以在Symbian平台上开发加入摄像头识别功能的手机游戏等等,这都是目前的K-Java平台无法做到的。
另外,现在的各种智能手机都无一例外地配备了与PC通讯的数据线,个别手机甚至开始具备了无线连接的Wi-Fi功能。这样,过去传统的通过移动局端远程下载应用程序的单一发布渠道也正在被渐渐打破,用户越来越不需要移动运营商的参与就可以从别的渠道下载安装使用自己心仪的应用软件。比如笔者正在用的一款Windows Mobile手机,不但可以用USB/红外/蓝牙与电脑连接自动进行Outlook资讯同步,安装各种软件程序更是如同使用优盘一样简单。
对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终端商来说,在面临手机同质化和价格战日益激烈的时候,它们急需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来维系市场领先地位。比如诺基亚,它已经将过去“移动电话”
的定位彻底改为了全新的“多媒体电脑”,并在网络、软件、Web2.0等多方面发力,试图营造一个综合无线应用的巨大平台。包括微软这样的操作系统提供商,也正通过手机操作系统与其PC软件业务的融合,来实施对市场的逐步渗透。2007年初苹果公司震撼发布的iPhone新概念手机,除了其令人惊艳的外表之外,所集成的Google、Yahoo等各种互联网应用软件,也是其最大的卖点之一。这些厂商自身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强大的设计研发资源积累,而它们的全力介入,也使得电信领域越来越多地带有了IT和互联网的多重特征。
现今,智能手机的份额已经接近中国手机市场的10%,并将在未来五年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而中国市场本身由于3G等概念的推动,很快就将迎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期。笔者预计,不出五年,局端与终端二元分立的3G手机应用平台架构就将在事实上得以确立。那么,运营商应当怎样应对这些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冲击呢?
(未完待续)
![]() |
LEEFORCE VIEW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