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LEEFORCE VIEW |
中美日教材之比较
本文写于2004-3-1
今天狂学计算机图形学一日,深有感触。
我手头上的计算机图形学教材有三本:美国Donald Hearn等著的《Computer Graphics:Second Edition》,日本OHM大学理工系列的前川佳德编著《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王飞编著的《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比较着看,结果发现了很大的差别。
美国的教材比较实用,一般IT书籍里的“圣经”均为美国人所写。比如这本厚厚的《Computer Graphics》,内容详细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笑),对PHIGS的一切细节和算法均有全面的记载。我看了一下,光是前面的综述和简介就有50页。我现在只能有选择地学习,否则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这本书既适合本科生打基础,又适合研究生深造。缺点是内容太过详尽,学起来压力很大。
日本的教材就显得短小精悍,十分别致。这本《计算机图形学》是一本典型的基础入门书,我觉得其实应该叫做《计算机图形学概论》更贴切。其非常值得称赞的一点就是正式引入了CG的缩写,其第二章的标题就是《CG的构成》。别笑,如今CG这个缩写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用语。可是现在一般的教科书用的仍然是干巴巴的“Computer Graphics”或“计算机图形”,不够人性化。而且,这本教材开篇就重点指出了CG在游戏影视中的重大作用,更体现了日本社会对数字艺术的高度认同。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作为一本CG入门书,居然对2D的内容只字未提,简介后直接进入3D建模,让人有点突然,抑或是,我的思维定势所致?
再看这本国产教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通篇都散发着浓郁的本土气息。国产教材的特点就是理论性极强,随便翻一下,如果不是间或出现一两张插图,我几乎要以为这是一本纯数学方面的论著。书挺薄,可见作者的意图也是短小精悍,但是作为一本入门的书籍,其内容太过枯燥乏味,学术腔十分严重。同样是薄薄的一本,日本的教材覆盖了3D建模、变换、渲染、颜色系统、动画理论等CG方面各种各样的知识,而国产的教材全书都还只停留在那几个基本算法上。当然日本教材略过了2D部分,但是其内容的安排却显得更加有趣、实用。这种现象可能与两国CG行业的发达程度也有关系。
结论:美国教材适合研究用,日本教材适合入门,国产教材适合考试。
我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