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娱乐至死”的解药

(2005-09-30 11:00:51)
分类: LEEFORCE VIEW

“娱乐至死”的解药

  —— AMUSING OURSELVES TO REBIRTH, By Leeforce


介学科的经典著作《娱乐至死》里面提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媒介不断取代传统的印刷术,使得我们的主流媒介的特性产生变革,而进一步控制了我们的传播、文化与思想。进而,作者发出了一个较悲观的论调,即我们的传统的理性的以阅读为基础的文化即将演变成一种以娱乐业为核心的基于电子媒介的“不良”文化。这是对目前电子媒介飞速发展的强有力的批判。

作者的理论前提“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即主流媒介的特性会影响我们认识问题与传播思想的方式。不过基于此方面研究而导出我们的文化即将向娱乐文化全面过渡的悲观论调,我觉得还是有争议的余地。

因为一方面,现有的电子媒介对于视听语言功能的挖掘还是远远没有到达极限的。电影所承载的意义(包括文学意义)较之电视剧在深度上有很大的提高,这和二者所采用的视听语言的结构性差异有很大的关系。我相信,随着视听语言本身的不断进化,电子媒介也会越来越具备理性思维的表达能力,其内容的深度也会有所加强。

而另一方面,电脑、手机等互动媒介的介入使得传统的视觉系电子媒介增加了互动的功能,使得媒介对于人的“信息——行动”比例有了极大的改观。播客等技术使得普通人也可以对影像音频的电子媒介进行编排与控制,超级女生等节目也通过短信互动的形式使得普通观众可以对节目施加影响。虽然这些形式目前仍然是以娱乐类节目为主,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互动媒介将会极大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且会逐渐趋于理性化。《娱乐至死》里面将信息爆炸所带来的信息与行动脱节的“躲躲猫”现象,将由于互动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彻底的改观。

因此,视听语言与互动技术的结合,也许能成为我们的社会避免“娱乐至死”的关键解药。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是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系统,并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和自我调整性。而这个社会的运转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我们的媒介,因此媒介特性的进化可能不光是由技术的升级而决定的,而是由更宏观的社会需要决定的,是更高的一个层面。印刷术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要,电子媒介满足社会对传播的需要,互动媒介满足社会对行动的需要。

这个社会正在娱乐至死,但也许我们真的有解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思维萌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