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开Bloglines博客链接的十大理由

(2006-02-09 16:27:28)
分类: IT
我说过,能让我做到每日流连的网站不多,其他几个分别是Google、从前的新浪,和如今的Bloglines。Bloglines每日必读,订阅列表也是越来越长。虽不似Keso那样上千Feed之疯狂,但高峰的时候我也曾经订阅过近300个博客。
 
每天只有有限的时间来看这些,几百的更新倒让我选哪个是好?下面就是我打开Bloglines订阅中更新文章,以及文章全文链接的十大理由。(当然不会一条条套,但反观自己Bloglines选择性阅读习惯,基本于此)。
 
1. 看博客作者。把这想法写出来,自己都感觉有点势利眼的意思,呵呵。但面对几百的文章和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怎么办?当然,这条显然不是绝对的。否则干吗还要订阅其他的呢。但这一条在有限资源下也是重要的,应该我订阅的博客我基本都认可,但先后之别仍是少不了的。
 
2. 按类别分类。博客虽然也是七荤八素什么都有,但就我订阅的博客而言,多半都有其特色,这样就被划入了不同的类别,IT类别级别最高,“其他”类别里的就多数靠边了,当然徐博客是我“其他”类里的例外:)
 
3. 所以接下来的过滤器就是——标题!Yes! 因为现在RSS订阅软件的局限性,我只能订阅到博客一级,而不能根据每篇博客的具体标签(Tag)来过滤,所以我只能通过标题来确定,是否继续阅读。
 
4. 与标题相关的,另外一个有效过滤器,就是本人的大脑高速运。既然现行程序没有做到在自然语言基础和的话题和对话聚类(Clustering),我就先占用我有限的大脑CPU来进行真的生物神经元的聚类了,呵呵。举例来说,一个网络事件出来,往往激起Blogosphere的许多涟漪,大都讨论相同的话题,果真如此,我一般只选3个以内来看,再多读,附加值往往较低,除非题目上就“特别”吸引我。
 
5. 看更新频率,除了国内的许多辛勤的博客之外,我也订阅了大量英文博客。而像TechCrunch,BuzzMachine等等一批博客的更新频率很高,偶尔滤掉无关大雅,而且以后也往往会有其他博客Follow up。所以,时间紧的话,先紧着那些好不容易更新一次的博客同志们!
 
6. 好了,现在打开链接了,Feed里的内容是显示了,但还有个是否仔细阅读,和更重要的,是否进而点击Bloglines提供的这篇博客的原文链接的问题。首先一个最简单:图片博客我都看,哈哈。一眼扫过去,只养眼,不费脑的事,这样的决策还不简单?
 
7. 如果这个订阅是网摘,而且网摘人的水平有历史担保,评价有吸引力,就点将过去。例如Keso(呵呵,又拿咳嗽举例喽),94smart等少数几个人的网摘,多半要点击看原文。不少新的博客就是这么认识的,不少新的订阅种子,也就是这么长出来的。同时也觉得这种网摘博客是跨接松散博客世界的纽带,真帮大家节省了时间(当然也真多花了大家时间,哈哈)。
 
8. 看是摘要,还是全文。最近Keso投的一块石头,就是关于RSS的文章输出是摘要还是全文的问题,激起颇多反响。我的一般做法是,如果只有摘要,而且标题不会吸引人,点的就概率就小多了。
 
9. 博客文章写得好的,我是一定要点击原文链接的。这条也简单,写文章不易,写好文章更不易。我自己在看点击率的时候,我知道我也应该把点击率献给好博客的作者。
 
10. Bloglines原文点击后,我多半也留言。我最喜欢在MSN留言,我的信息都存在那,而且留言不用输入验证码,而且几乎100%不会失败(而有些博客网站,我留言常需多次提交)。而且打开好的博客原文后,我也可以用del.icio.us的美味书签将之单独珍藏起来,回头还可再品其中真味。
 
当然,如果时间允许,我也会坐下来一个个细细看了过去,这是一种享受。然而现实是很多时候,时间是稀缺的,繁忙使品读变成一种奢华,这时候就只有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