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 |
1. 学回刘韧,来个1-2-3体。
2. 最早是商业P2P, 然后是文件传播的P2P, 现在是信息的P2P,当前典型代表是博客之P2P。
3. 每个博客既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博客时间的草根,就是那个“P",博客的
影响力就是带宽。体系上,每个博客都可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服务器。当然,这只是体系上的,事实上还是两极世界。
4. Blogosphere的Feed,是想跑都跑不掉的种子。比特流世界的P2P体系中最稀缺的种子来源,在博客世界里却很丰富。
5. 人的潜力非常之大,在适合的机会和土壤之下,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互联网无疑是土壤,但这机会嘛,有时是水到渠成,有时则要半推半就。博客就是一个机会,它结合了平台与传播。
6. 随着博客和Web 2.0对信息发布、信息交流和双向定制和甄选的变革,信息流P2P的基本框架已经初具规模。
7. 如果有个现在作个试验,就向60年代六度理论的奠基实验那样,不过把实验的方式从传统的邮寄传递,变成在网上进行一封Email的传递,选择多样化的传递起点,每次传递时都加上一个传递者的名字,最后来计算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跨度,相信一定是个极为有趣的实验。而从博客上事件流的P2P传递,是不是可以用来衡量这方世界的广度?
8. 信息传递的P2P的趋势,将是这种互联人之间的跨度继续递减,传递成本递减,速度递增,应用递增。
9. 博客P2P系统是Blogosphere博客世界的子集,是一个松散关联,高速传递的“自动机”。既带有随机性,又具有高度的聚合性。
10. 博客P2P是一个自然演化的系统,Blogroll,TrackBack,以及被发言光大了的传统超链接等等都是传送工具,但还不够,远远不够。比特流的P2P机会很多,因为很多人同是贡献着;博客世界信息流的机会更多,因为我们距离每个人都来贡献的目标——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