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eeSunshine
SeeSunshin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69
  • 关注人气: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真不不同吗?

(2005-09-09 01:22:55)
分类: IT
博客,真不不同吗?
互联网本可以是一个个性张杨的世界,但铺天盖地的舆论讯息导向,往往反倒压抑了大家自己的想法。当埋在沙发里看电视的时候,我只会被动接收,最多只通过换台和关上电视来发表我的意见。而当在我漂流在互联网上的时候,我则可以更积极地参与,甚至公开发表的我见解,通过博客。不过,这还只是博客最为人知的,也最表面的特点。
 
反思一下,我发现博客可以当真同普通媒体有许多本的不同。
 
1. 博客的传播方式是“拉”而不是“推”。传统媒体的方式主要以“推”为主,例如无所不在的报纸、电视和平面媒体。作为信息,同时也是广告的媒介,无一例外地要把内容强力传递给读者、观众。因为,传统媒介背后运作的动力是商业利益,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方式是要被扫地出局的。所以,注定他们要四处出击。相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方式对于博客则是最为贴切合体不过。
 
 
2. 博客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显然不言自明,谁都知道的。不过,让我们细看其间的差异,会发现这种文体的差异不只是在行文、体例和格式上的区别,还直接导致了内容和诉求方式的迥然不同。
如果要以发表或者主动广泛对外传播为目标,那么就要顾及许多方方面面,要严谨、要“达标”、要不得罪人,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不在少数。而博客的目标则不同,虽然对极少数精英来说博客是变相的出版物,但对绝大多数普通博客,博客的目的则是表达心声、保存想法和反思问题的工具。我可以自由评说褒贬,可以捧上天堂,也可以打入地狱,因为我喜欢这样,因为这是Blog日志,我的。
 
 
3. 博客是个人媒体,甚至是个人门户的雏形。个人媒体,说俗一点就是“我的一亩三分地”。我是编辑,我是记者,我也是最有发言权的读者。博者自己完全可以是媒体的全部,把它“私有化”,通过限制访问属性;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开放。简单说,把自己喜欢的,感受的东西,随便搭上个博客的架子,就可以种在自己的博客地上了。
 
 
4. 博客是有层次的。博客可以是聚人的法宝、也可以是伤人的工具。说聚人,就象网易当年的口号“网聚人的力量”。因为你博客多了,唠叨多了,那么就会聚起一帮博友。可你若当真知无不博,则可能把心声、内幕坦露得太多,不小心得罪了许多人(这种例子已经不少了)。所以,博客要注意层次。要彻底地“敞开心扉”也可以,但那就要“私有化”或者至少选择性开放了。否则,明天不管是芙蓉姐姐还是木子美美,都立马不灵光了,因为一下子会涌现出无数的木子芙蓉。 妙的是,博客自己就是他的媒体和门户的CEO,有取舍权、定向权,而且许多博客网也都从功能设置上给予博客们许多生杀定夺的便利。
 
 
其实,博客也可以称作“网络日志”。根据我的记忆,几年前,互联网实验室的方博和王俊义曾经声称过“博客”一词是他们的首译,但现在看来连这个已然做到国内最大的博客网主方博都放弃了“博客之父”的帽子。因为,网络的力量太大了,任何大言不惭的人,都会被整成追悔莫及的典型。
 
 
说到底,博客日志和私人日记的区别就在于:日记是纯粹写给自己的,而博客既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别人的。别人不看,没问题,博客就称了我的日记;许多人看,也没问题,博客就成了我的媒体、口舌。
 
博客,赋予大家一种平等的权利。博客中,你说话的分量不是由你的社会角色决定的,而是由你说的话本身的分量来决定的。读者是未知的,看博客,在于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弃博客,则因为不能有所收获,无他。
 
博者,可以自报家丑而一夜“木字”,也可以因为见解不俗想法不断而一越成为Keso, Owen那样的博客“明星”。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博客,比如我,博客就是博客,它是不用自己费力去推的自由的媒体,不要别太放任自流,多少加些呵护,就可以让我们在这个强势媒体的社会,好好享受一下这“一亩三分地”的其乐融融的。
 

文章引用自:http://spaces.msn.com/members/seesunshin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