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开否决,12年义务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2009-04-01 07:53:12)
标签:
义务教育免费教育高中教育教育改革学前教育教育部12年两会教育 |
分类: 杂谈随笔 |
尽管万众瞩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但综合各方的言论感觉也不会有太大突破。因为就在不久前的3月7日,出席两会的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表示:目前的义务教育还只包括九年制教育,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暂不列入义务教育范畴;暂不会考虑将义务教育时限延长到12年,普通高中规模也不会再扩大,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发展重点将是中高职业教育。3月31日教育部有关人士也否定了“12年义务教育”的说法,理由是国家财力跟不上;但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貌似理由充分又很巧妙的把皮球踢给了地方政府。
当下,由于高中教育不属义务教育,因此它在许多地方成了收费“特区”,高昂的学费让家长们不堪重负。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建议把普及12年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发展国家目标;2005年,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谢鸿光建议修订《义务教育法》,把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并实行免费;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被代表委员多次提及。但这一切,都始终未成现实。目前除了2007年首开先河的珠海市,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地方对残疾学生或孤儿实行了12年免费教育。
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发达国家大多普及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并向15年免费义务教育迈进,即使在不发达国家,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也正在成为共识,如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和校服。许多非洲穷国也照样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
专家分析,假设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每年每个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平均义务教育费用分别为500元、1000元、1500元,按资料推算,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一年约需2500亿-3000亿元左右。而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元,所占不过4.2%-5%。可以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12年免费教育,财政负担能力不是根本问题。古巴以及许多非洲穷国经济实力那么差都能够做到的事情,历经过数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渐强大的中国没有理由做不到。一个将公款消费、重复建设投资、面子工程控制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用“不符合目前中国的国情和政府的财力”来推辞显然不符合实际。
首先,实行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可以缓解乃至消除教育不公。这样做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这将使教育不公和与此相关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得到缓解。要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就应当缩小教育差距,保证下一代接受尽可能平等的教育,这是一项基本的发展权,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其次,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可以整体提高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素质。研究表明,教育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大约50%,有学者估计,我国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可能高达30%至40%,考虑到教育能够改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和谐度及凝聚力,回报将更高。再次,普及12年免费教育,把高中和中职教育作为孩子们进入社会前的“预备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可以正面促进教育改革,使高考不再成为初中级教育的惟一指挥棒,促进教育现代化。
对于如此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为什么鲜有地方政府触及呢?因为义务教育时限延长不但吞噬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还堵塞了一条非常有效的收费渠道。一增一减,考验着当政者的神经。再说,一个孤掌难鸣的改革哪有摆个架势弄个“坚决推行素质教育”的姿态来的安全可靠不影响仕途呢?在此,笔者不得不说,两年前第一个吃螃蟹者——珠海市政府的眼界、魄力和勇气令人尊敬。
如今,已经不是考虑将哪个阶段义务、财力是否充足、什么时候启动合适的问题,而是我们应问责多少年来无所作为的教育决策者:你们对义务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多深?你们对实施教育改革拿出了多大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