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风暴下送给同样境遇大学生的三点就业教训

(2009-02-28 16:00:40)
标签:

就业

金融风暴

境遇

大学生

家庭背景

亚洲

校园

分类: 杂谈随笔
  金融风暴的到来再次将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大军推倒风口浪尖上;就业形势严峻,从去年第四季度就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声音,从教育界、企业界、学术界、媒体,到处充满着悲观的论调。作为一名老大学生,一位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也在毕业时候遭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改革实验品,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在进入某名牌大学国际金融系读书的时候,心里充满很多幻想,在这么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在这个学校最热门的一个系,未来一定不可限量——用时髦的话说,跟了本山大叔,不火都难。当在自满与自得的心理优势下读完四年大学的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给非人民银行系金融专业学生的后遗症显现。1998年是大学生自主择业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当时朱总理严令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第一年。在那种环境下,银行基本上对没有家庭背景的非人民银行系金融毕业生不屑一问的。证券公司当时把招聘起点定在了研究生,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放弃读研的自己因此与这个自己最喜欢的行业擦肩而过。后来走投无路的自己,凭借在学校不务正业修炼的一套新闻写作能力成了省内某经济类报纸的记者,月薪600元。
  去年10月,大学同学毕业10周年聚会。当时83人的学校第一大系,如今在金融行业的也不过四分之一,除了不到10人选择了教书走上学术道路外,其他人都分散到了各种行业。同学中做的最好的竟然是毕业时候没人录用的,依靠自己白手起家现在已经在当地房地产、娱乐业做出了很大成就。谈起自己在学校逃课、不遵守纪律的往事也是一脸后悔,可他认为在大学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思维。另一位做玻璃管生意的同学,大学四年外语成绩一直不理想,现在却在对南亚几国的玻璃管出口中占据可很大的比重。她最大的感受是,外语能满足交流就可以了,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将外语当成主要科目,甚至研究生考试还设置很高的外语门槛,真的让人费解。
  一个在高科技行业做到总经理的朋友在一次聚会上很是感慨,说现在的大学生要么是死读书,要么是无所事事,却一直对薪水要求很高,还对继续教育普遍有抵触情绪。所以他公司招聘的时候,宁肯要两年的专科生,一人力成本低二是可塑性强。其实,朋友的看法让曾经在职业发展中多次碰壁的我很不是滋味,可这确实是很多企业老板的共识。
  600元+稿酬的生活我只维持了几个月;当采访了多个若干后果然被羁押的贪污犯后我放弃了一直以为是无冕之王的职业。因为真的不愿意看着那些吮吸着人民血汗的人在媒体面前无耻的作秀。离开报社,我们几个年轻人一起合伙做生意,领域是广告创意策划方面的。但是在心理、资金没有完全准备好、而且急功近利的情况,公司也很快因为大家意见不合而倒闭。我于是加盟了当地一家很著名的集团企业下的IT公司,跟一个新西兰人一起朝着纳斯达克上市的梦想进军。7年后,当国内很多网络企业成为神话的代名词后,所服务的公司依然在集团的约束下扮演着内部IT部门的角色。7年里,从一个网络技术的文盲逐渐进化成IT朋友一堆、逐渐融入这个圈子的本地小小名人。当认定在这个行业无法实现发展突破的时候,我再次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寿险。一切从头开始,跟离开大学时唯一的区别在于,尽管身价依旧是大于等于0,但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已经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其实通过这些文字,我想跟与我一样遭遇的大学生朋友说三句话:一不要把自己当大学生,你进入一个新的企业(行业)你的身价就是0;二坚持你最初想达到的梦想,企业不会为你准备好一切,不要被暂时取得的成绩蒙蔽,必要的时候要果断的选择你的未来;三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承认你之所以为你,面对你所面对的现实,选择你认为正确的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