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盛舒
张盛舒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3,57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改沉思录——科技紫微观点

(2004-03-05 15:36:39)
分类: 张盛舒——社会热点

    李远哲在教改沉思录中,提及下面一段故事。

 

    “大约是去年春节过后,我收到一位高中家长的来信。信末提到一件事,让我感叹难过了好一阵子。有一位著名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功课非常优异,因为喜欢物理,读大学时希望选择物理系,但她的母亲则对她另有期待,要她去参加医学系的甄试。这位女同学也很坦诚,在推甄面试时,向主持面试的教授坦言是被迫来参加甄试的,因为医学系不是她的最高志愿。

 

    推甄没被录取,她参加联招,考取了一家很不错的私立医学大学的医学系,但她的母亲却不以此为满足,又要她重考,希望她能考上著名公立大学的医学系。没想到开学不久,这位女同学开始精神恍惚,最后还得接受精神科医师的精神状态评估。

 

    像这样的例子过去时有所闻。天下父母心,谁不期盼子女将来能够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谁不希望他们一生幸福快乐?只不过有时候父母可能并不了解子女想要的幸福快乐是什么。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日渐开放,社会价值渐趋多元,据台大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告诉我,由于类似的压力而需要精神科医师帮忙的年轻人已经减少了很多。

 

    我不忍追问这位女同学的现况,我多么希望她能够顺利渡过难关,但结局有可能是:我们未必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医师,却可能失去了一位很有希望的物理学家!

 

    这件事涉及社会观念的问题,而社会观念往往又受制于社会的价值取向。民国八十三年我参与教育改革的工作,当时即深深体会到,改革除了体制的改进外,最后必须面对的终究还是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的问题。”

 

    李远哲的感叹错了!因为这个故事的关键并不在教改,而在于父母对子女的天赋认知,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期望问题,如果不透过合参紫微命盘来互相了解,最后还是无解,同样的故事还是会继续发生。看过我的造命书的人就知道,我自己也是这样的过来人,大学想读文学,父母却希望我读医,最后读了理科,因为志趣不合,大学四年,过的非常忧郁,也导致最后被学校退学,没有毕业。

 

    这几年,我同样也看过非常多的案例,父母与子女,在升学时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各自痛苦不已。

 

    一个妈妈来看我,忧心忡忡,说儿子没考上第一志愿台大医科,只考上第二志愿,非常痛苦,怎么办?

    我看了两个人的命盘,说:“你的儿子不喜欢读医,一定是你要求的,对不对?”她吓了一跳,说:“你怎么知道?”我继续说:“他不是因为没考上第一志愿而痛苦,是你逼他重考而痛苦。你儿子说,如果你叫她重考,他就不读医科,所以你们两人现在关系非常恶劣。”

 

    她简直崇拜极了,因为,我用命盘就揭开了她虚假的词令,直指到她与儿子之间真正的问题。如果不从命盘来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让她说出心里的话?才不会误判形势,给了错误的忠告?

 

    在过度竞争的现代社会里,父母永远焦虑子女是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但父母为子女做出选择以后,会更焦虑自己是否替子女做出错误的选择?

    父母一定要顺着子女的兴趣去让他自由发展吗?

    子女的兴趣就一定是他的天赋吗?

    何时子女才会成熟到能决定自己的未来?

    父母替子女规划未来有错吗?

    如果错,怎么样才能让他做到对呢?

 

    人是宁可快乐而不要竞争力?还是要有竞争力而宁可不快乐?你去问每一个人,不止答案都不同,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点里,会给你不同的答案。教改的目的,到底是希望学生更快乐?还是希望家长更快乐?到底希望他们学习一技之长?还是学习人生的意义?教改如果没有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来思考,则教改的结果只可能会让教师更加焦虑,让父母无所适从,让子女有一个做不好的藉口来逃避。

 

    来研究紫微吧!答案就在你的命盘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