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 上有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试图丛金融股市解释PalmSource一系列疯狂举动的背后。
文章太长, 只做简单摘要。 有兴趣的看下面原文http://www.channelregister.co.uk/2005/09/10/palm_os_futures_past/
PalmSource最后落到一家大家都没听过日本厂商手里不能不说是件悲哀的事。 毕竟大家对它未来的期望远不止这个
早在 1999年, Palm 宣布了和Symbian的伙伴关系。但一年后改变了主意,当时的 CTO Bill Maggs说 Palm 根本不需要一个现代的操作系统, Nokia 和symbian在浪费时间。傲慢使它失去了一次进步的好机会 Maggs 2001年离开公司后, 一群工程师未能成功说服公司用Linux,谁能想到4年后的今天… Linux.无知又使它失去四年的宝贵时间。 而后来开发大多数移动运营商不太感冒的智能电话操作系统 - 'Garnet' 则是慌不择路的惊恐。。。这些都不说了,认为PalmSource从Palm分拆出来是个失误。 除了公司领导层的决策失误, 是否也能重新审视华尔街对科技股的估价模型
不管是否合理, 讨好金融资本是这场游戏的规则, 虽然金融资本有时证明是疯狂和无序的,比如上次通讯泡沫。
"我们不是做软件 - 我们是做平台" 华尔街喜欢平台这概念,它意味着带来新市场 ,
不愿意把自己定位于“平台”的公司股票通常就遭到抛售的惩罚
而 "平台"从定义来说就是要找不断寻找愿意用的第三方被授权人。
大家可能都听说了 Google 在准备 'Google OS', google的成败不在于平台,而在于保持健康的广告经纪业务,google是聪明人, 所以仅限于嘴上说说, 让人感觉我在做什么就够了
而 Palm,在1999年从3Com 分拆上市后,. Palm领导层就心痒痒了, 不如吹个大牛,玩"平台“概念, 没准赚大钱。。。
于是疯狂开始了, 不好好完善自己的软件, 开始忙于找 licensees, 最开始找到 Symbol,那类的OEM厂商,后来中了大奖 ,找到 Sony. 加上自己分出去的Handspring. 使 Palm看起来像 "平台".
然而天不作美, PDA市场开始萎缩。 对手机市场来说, Palm OS 技术上可行, 但太贵,尤其是对中低端手机. 而对高端智能手机来说,又未成熟也没试验过,大手记制造商都只是口头应付,不愿意把它用在主要核心产品上, 基本上都是Microsoft 和 Symbian 的天下。 所以 Palm发现自己玩 "平台" 概念的时机真是糟透了。只好自己用吧。
据讽刺意味的是 Palm忘记了靠什么起家的, 在 1994年1月,还是个小 软件公司时仅3百万美金在银行账户里, 当时的实力是不足以玩“平台”游戏的,是纵向投资到硬件生产,造出了 Palm Pilot 才取得了成功。 苹果也有类似教训,一玩“平台”就栽,想把Mac OS licence出去栽,反而 象ipod+ itune , 自成体系时就成功。。。
---------------------------------------------------------------
从分析来看,似乎当初分家的后果考虑不足, 虽然Palm在PalmSource被收购时把palmOS的license签到了2010年(比原来2009多了一年), 即便如此,之后也难免被人玩弄于掌股之间。
OS是皇冠上的宝石, 捆绑在皇冠上不易被恶意收购, 分拆出来市值太小, 容易被收购而使Palm 有失去继续发展之路的风险, 现在只能看Access的脸色了。 而且照上面分析来看分拆是不务正业,把精力本应放在改善OS,结果都用在玩平台概念,找市场,帮licensee 维护和个性化OS去了。。。
文章太长, 只做简单摘要。 有兴趣的看下面原文http://www.channelregister.co.uk/2005/09/10/palm_os_futures_past/
PalmSource最后落到一家大家都没听过日本厂商手里不能不说是件悲哀的事。 毕竟大家对它未来的期望远不止这个
早在 1999年, Palm 宣布了和Symbian的伙伴关系。但一年后改变了主意,当时的 CTO Bill Maggs说 Palm 根本不需要一个现代的操作系统, Nokia 和symbian在浪费时间。傲慢使它失去了一次进步的好机会 Maggs 2001年离开公司后, 一群工程师未能成功说服公司用Linux,谁能想到4年后的今天… Linux.无知又使它失去四年的宝贵时间。 而后来开发大多数移动运营商不太感冒的智能电话操作系统 - 'Garnet' 则是慌不择路的惊恐。。。这些都不说了,认为PalmSource从Palm分拆出来是个失误。 除了公司领导层的决策失误, 是否也能重新审视华尔街对科技股的估价模型
不管是否合理, 讨好金融资本是这场游戏的规则, 虽然金融资本有时证明是疯狂和无序的,比如上次通讯泡沫。
"我们不是做软件 - 我们是做平台" 华尔街喜欢平台这概念,它意味着带来新市场 ,
不愿意把自己定位于“平台”的公司股票通常就遭到抛售的惩罚
而 "平台"从定义来说就是要找不断寻找愿意用的第三方被授权人。
大家可能都听说了 Google 在准备 'Google OS', google的成败不在于平台,而在于保持健康的广告经纪业务,google是聪明人, 所以仅限于嘴上说说, 让人感觉我在做什么就够了
而 Palm,在1999年从3Com 分拆上市后,. Palm领导层就心痒痒了, 不如吹个大牛,玩"平台“概念, 没准赚大钱。。。
于是疯狂开始了, 不好好完善自己的软件, 开始忙于找 licensees, 最开始找到 Symbol,那类的OEM厂商,后来中了大奖 ,找到 Sony. 加上自己分出去的Handspring. 使 Palm看起来像 "平台".
然而天不作美, PDA市场开始萎缩。 对手机市场来说, Palm OS 技术上可行, 但太贵,尤其是对中低端手机. 而对高端智能手机来说,又未成熟也没试验过,大手记制造商都只是口头应付,不愿意把它用在主要核心产品上, 基本上都是Microsoft 和 Symbian 的天下。 所以 Palm发现自己玩 "平台" 概念的时机真是糟透了。只好自己用吧。
据讽刺意味的是 Palm忘记了靠什么起家的, 在 1994年1月,还是个小 软件公司时仅3百万美金在银行账户里, 当时的实力是不足以玩“平台”游戏的,是纵向投资到硬件生产,造出了 Palm Pilot 才取得了成功。 苹果也有类似教训,一玩“平台”就栽,想把Mac OS licence出去栽,反而 象ipod+ itune , 自成体系时就成功。。。
---------------------------------------------------------------
从分析来看,似乎当初分家的后果考虑不足, 虽然Palm在PalmSource被收购时把palmOS的license签到了2010年(比原来2009多了一年), 即便如此,之后也难免被人玩弄于掌股之间。
OS是皇冠上的宝石, 捆绑在皇冠上不易被恶意收购, 分拆出来市值太小, 容易被收购而使Palm 有失去继续发展之路的风险, 现在只能看Access的脸色了。 而且照上面分析来看分拆是不务正业,把精力本应放在改善OS,结果都用在玩平台概念,找市场,帮licensee 维护和个性化OS去了。。。
后一篇:博客大赛,我型自我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