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升随笔1942:信念与实现

(2020-10-02 11:43:42)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升随笔(600帖开始)
炒股理念与炒股手法多多少少都是自相矛盾的。这就导致了股票投资非常不容易成功,投资者所付出的代价非常高,学习时间非常地长。只有达到了像中医里的极阴和极阳的两种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发生冲突时才达到了股票投资的入门级别。有时我在想,没有20年的投资实践最好不要讲话,因为你讲的话都可能成为笑话。特别是读了大学的人,更要注意“科学思维”给人的影响。越有科学思维的人今后容易亏损。股票投资是社会学,不在科学范畴内,只能使用文科的理念来思考问题。巴菲特特别反感全世界的所有金融学院,他认为金融学院培养的学生就是为了在股市里亏钱。巴菲特曾经讲过,金融学院培养更多的学生对于他赚钱是有好处的,但良心发现这样做不对。因此他从来不对金融学院捐钱。

主力无所不用其极。大众投资者相信什么他们就利用什么,让人防不胜防。因此想要成为赢家就必须坚定地相信:“多数人一定是错的,但少数人不一定正确,我们只做少数的正确人”。首先我们要站上少数派这一边,不要与大众站在一起。如果你是属于大众,那么最好远离股票市场。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们的老师或者辅导员都强调要团结同学。在学校期间,只有团结同学才会有朋友,在校生活才会愉快和幸福。可是10多年的在校生活无形中产生了一种观念,好像多数人一定是正确的,养成了跟着多数人走的坏习惯。这样在股票市场里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多数人一定是正确的。这种群羊效应必然让多数人成为亏损专业户。

在股票上涨行情中如果不能坚定地持有股票就赚不了大钱。那么靠什么才能持有股票呢?当然是信念,是对大盘指数未来行情的信念和对股票上涨行情的信念。那么信念又来自哪里呢?你可以说信念来自感觉,或者来自长期研究和仔细分析,或者来自经验,或者来自佛主的旨意。但不管怎么讲,信念这东西多多少少都包含了主观因素。而主观的东西可靠么?当然不是绝对可靠的。我们拿着不可靠的理念或者信念坚持长期持股合理么?好像不太合理,至少学理工科的人不会相信主观的东西。特别是那些经常打着科学旗号的人肯定对信念这种东西持反对态度。这些人更相信数据,要用数据说话。有科学脑袋的人相信科学里的硬货,例如统计学、股票业绩等。而在真实的股票市场里,凡只有科学脑袋的人基本上都成为了输家,不会成为赢家。因为机构主力就寻找这些具备科学脑袋的人在高位接盘,通过逆向思维让正统思维的人成为输家。

最妙的是,多数人相信数据,相信科学,相信用数据说话。可是如果在股票交易中数据是假的,那么用数据说话不是很荒谬么?我们看似很科学的东西,到了股市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了。因为股市是博弈,不是科学。投资者需要什么数据,主力就提供什么数据,让投资者深信这种数据所生成的k线图或者k线形态。而有经验的投资者也会通过k线形态来判断未来行情的方向。股市充满着诡道,大众投资者相信什么主力都可以提供什么,满足大众投资者的需求。在数据或者k线形态都失真的条件下,你还要求用数据说话么?这就是为什么具有科学脑袋的人通常会莫名其妙地沦为输家。

正统思维的人通常都崇尚数学,认为数学和数据都是万能的。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上变成了数学家的天下。巴菲特早就痛批过这类人的自以为是,用一套数学模型怎么能表达股票市场呢?为了能够用数学来描述市场,就把股票市场里人性的东西删除了,在假设一个机器交易的股票市场里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当去除了交易者的心理和认识差别以后,股票市场就成了有效市场,大家水平一样,反应速度一样,信息的反应速度一样。这就是典型的机器交易的市场。当美国萨缪尔森教授在一个机器交易的有效市场环境下建立了数学模型以后,萨缪尔森教授的市场有效性理论便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并且可爱的萨缪尔森教授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真是经济学界的一大奇观。在一个没有人类交易的市场里做出来的交易模型有用么?当然没有用。这就是巴菲特经常批评经济学或者金融学里的有效市场理论假设完全脱离实际,他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数学模型再精确,但它是错误的,拿来没有用。它不是真实市场的模型,只是机器自动交易市场的模型。而用过去社会学理论描述的经济学或者金融学,虽然模糊不精确,但正确。在近100年来,由于数学引入到经济学以后,经济学就从人文学科转变成了理科,大量引用数学模型以后经济或者金融学基本上成为了数学家的天堂,但这些数学家计算出来的结论是十分荒谬的。荒谬之处在于,现代经济学或者金融学只是描述了人类灭亡以后由机器交易的市场行为,并不是真实的人类参与交易的市场行为,可笑吧?

在股票投资中大部分人都是正向思维的人,属于正常人。在股票市场里正常人由于是多数人,自然会成了鱼肉,不会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主力机构会通过人性分析寻找到多数人的特点和思维模式,让这些正常思维的人上当受骗,最终成为股票交易的牺牲者。

我们通过投资理念学习、炒股实践,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炒股理念。当市场和个股都符合我们的炒股理念时我们将深信不移。这就导致了从心理上到哲学上的完美统一,产生了坚定的信念,相信大盘指数或者某股肯定能上涨或者肯定会下跌。这种极端的思维模式会受到多数吃瓜群众的欢迎。因为广大交易者容易接受肯定的判断或者肯定的预言,并将这种肯定的判断和肯定预言当成了判断高手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位股评者说话模棱两可或者不确定,必须会导致股民的不信任和怀疑。对于市场行情来讲,未来就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真个完全能够预测未来行情,只能对大盘指数或者个股行情有一个大概的预判。如果有人敢说他能完全预测在盘指数或者某股行情,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能够在电脑上像打电子游戏那样左右行情的涨跌,即股票市场就是他家开的,他可以通过电脑操纵行情。而对大盘指数或者个股行情的预判都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所有的预判都不是真实的市场行情。因此,我很早就讲过,面对未来行情,我们不能预测,只能先预判然后作出对策。炒股不是预测论而是对策论。每位交易者都要自觉地对未来行情有一个基本的预判,但这个预判是主观的,并不能代表实现中的行情走向和细节。我们只能活在当下,当预判与行情保持基本一致时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行情走向与我们的预判不一致或者相反时,我们就要重新整理或者思考我们的判断可能弄错了。不管我们能否寻找到自己的错误,面对行情与持仓相反时,一定要减仓或者清仓,以减少亏损。这就是“切断亏损”的含意。多数投资者之所以长期亏损,在做错了单子时不愿意割肉出局。我们多数人会把亏损当成了愚蠢或者错误的信号,一旦发生亏损就会认为这是非常丢脸的事情,就好像小学生在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时感到难受一样,感觉到自己愚笨,感觉到是一种羞辱。当我们明白股票行情不是我们能掌握的时候,并且我们的观点和认知都是主观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正确的做事方式,而不能回避经常性地亏损现实。成熟的投资者只追求正确的买卖方式和正确的投资理念,不在乎频繁的小额亏损。如果一位投资者对于小额亏损都感觉到输不起,那么从心理上讲此人不适合做投资这一行,最好做一些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不要在股票市场里受罪了。

信念一定植根于潜意识里。在漫长投资实践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包括投资理念、投资手法、投资经验和教训等。这些东西会慢慢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信念。因此,信念这东西很难建立,同时一旦建立也很难修改。我们的行为模式一定来自潜意识,而不是来自书本或者其他人的教诲。当我们在操盘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时,在下单之前都想得好好的,我要回避某种陷阱。可是一旦下单马上就发现,自己重复了过去的错误。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明知道自己错了,可以同类错误会频繁发生,并且还会频繁发生下去。在下单前知道自己要回避什么样的错误,可以一下单马上明白了自己又错了同样的错误,并且还是犯下了在下单前警告自己的同类错误。因此,信念出自潜意思,建立正确的投资信念非常重要。如果某人建立了错误的信念,那么炒股就会成为常败将军。

在纠正错误的信念是非常困难的,就好比要治疗恐高症一样至少需要二年时间。如果治疗方法不对,10年20年都可能无法治愈。股票投资到了最后阶段不是智商问题,也不是经验问题,更不是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问题,是潜意识里投资信念或者投资信仰的问题。相信价值投资的人看到持有的股票下跌破位以后也会坚定地持股不动,他们相信价值有兑现的那一天,只是不知道在哪一天能够实现价值兑现。相信技术分析的人会在震仓中频繁出局,导致持仓成本攀升,最后发现频繁交易盈利水平低,盈利效率低,还可能在行情涨跌中处处感觉到风险,心态不好,持不住股票,就算手里持有大黑马股票也会被洗盘出去。因为在他减仓或者平仓以后,在行情继续大幅上涨以后才知道自己错了。谁天生就知道哪些股票是黑马呢?只有黑马走出来以后才知道某股是黑马。当我们从k线图上看到了黑马时,此股黑马行情已经错过了,不能再加入炒作。面对我们发现的黑马,我们应该欣赏但必须放弃。如果你看到了黑马非要进场买入,通常短线风险极高。从我个人经验来讲,当我们发现黑马时已经晚了,不能一时冲动进场炒股。当然,如果你懂筹码理论,知道主力在行情上涨过程中并没有大幅减仓,在换手率不大的创新高的股票上还是可以适当跟进的。在换手率较大的高价股,小心随时见顶,至少是一个短期顶或者中期顶。我这儿说的高价股是相对股价概念,不是绝对股价概念。当一只股票从较低的价格上涨了几倍时,即使股票的价格并不算太高,但上涨幅度很大了。这样的股价在我的理念中称为相对股价较高。相对股价较高的股票最好谨慎炒作,没有把握不要轻易进场炒作。

如何快速纠正信念上的错误或者漏洞呢?

1、建议把过去的大黑马k线图调出来研究,每晚研究一小时很重要,比看10本书还要管用。要寻找到不同主力的操盘手法,要通过k线图理解主力的想法以及炒股逻辑,通过认真阅读k线图积累大量的经验教训。

2、总结自己在炒股过程中的教训,一定要堵住漏洞,才能让自己慢慢变得更成熟。承认自己的不足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不想反思自己的问题,不能面对自己的亏损,在心理上肯定不适应炒股,最好永远远离股票。

3、至少花2-5年时间来纠正自己的潜意识里的错误。我们要做到正确的做事,但肯定做不到每一次炒股成功。我们能不能炒股成功与我们的技能关系不大,与主力的想法有关。即我们不能左右行情,我们只能看天吃饭。我们手中持有的股票能不能上涨,就得看“天”吃饭。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买入前后一定要根据k线图上的交易过程体会或者揣摩主力的意图,弄清楚主力的操盘手法,否则买入股票以后会感觉到难受和被动。为了纠正这类被动局面,通常要跟踪某股票行情几周才能下手,对于有经验的交易者来讲,跟踪几天是必要的。如果你看到k线图就买入,那是非常危险的。

4、只有长期交易成功才能让你深信自己的交易理念和交易系统是正确的。你才能把自己成功的交易体系慢慢纳入到潜意识中,成为你无意识的交易行为,在交易中会自觉地遵守自己的交易系统。只有你到了这种程度才可能成为长期的赢利者。

5、交易是对策论,不是测试学。对未来行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我们要知道,自己对未来行情的看法是主观的,并不是客观的现实。因此,在未来行情中如果行情迎合了我们的预判,不是我们水平高,而是我们的运气好。这时我们要尽量持股不动。如果未来行情没有迎合我们的预判,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处理单子的问题,是减仓还是继续持仓。这时要活在当下,不管你减仓还是持仓都不是什么错误。但一切都要有一个度,当行情达到了某个亏损额度时就得切断亏损。这就是止损的必要性。

6、买入股票时最好分仓买入,不要一次性重仓或者满仓。的确,如果你逮住了一只黑马你一次性满仓习入肯定是最合理的。问题是,当股票价格还没有大幅上涨以前,或者行情还没有走出来以前,你怎么知道你持有的股票就一定是黑马呢?如果靠经验判断有一些作用,但并不是神一般地准确,多数情况还得靠运气。从现实角度上讲,小户可以把资金分为5份,最多持有4只股票,留下一份资金作业T+0短线操作或者做算术利润买卖(注:满仓操作属于几何利润买卖,做短差亏损后买不回原来的股数。如果不是满仓操作,在做T+0短差时如果做错了,在算术利润交易下可以回补相同数据的股票)。把每一份资金又分成2小份或者3小份,在买入某股时,第一仓使用1小份资金,随后根据行情的上涨有了适当的利润以后证明此股没有买错,才在行情回调时加仓买入第2小份资金的股票。通常加仓一次就够了,这时一份资金分成二小份就可以了。如果行情继续上涨,从k线图上或者实盘中你已经感受到了主力的决心,并且通过实盘交易你发现是大主力,资金雄厚,拉升坚决,你可以使用第3小份资金加仓买入。第3小份资金最好作为短线资金,当行情上涨不动时或者放量滞涨时就要减仓这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可随着行情上下滚动操作。如果你没有短线操作水平,就只用2份小资金持仓就行了(当然要把一份资金分成2份小资金)。加仓过多会导致持仓成本升高,不利于持股。如果你的持仓成本过高,行情一回调就可能让你暂时套牢,就会降低你的持仓信念,会让你感觉到精神压力,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当然,最严重的问题是,短套转变成为长套,并且越套越深,最后把赢利单做成了亏损单。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对于大资金个人投资者,可以把资金分成10等份,通常持有6-8只股票就行了。只有到了特别大的市场行情才满仓几只股票或者一只股票。从原理上讲,满仓一只大黑马最赚钱。可是大黑马只有走出来才知道,在任何股票行情未走完以前,谁能预先知道某股一定是大黑马呢?炒股要求长期做正确的事,而不在乎做对一件事。因为你不可能做对每一件事!炒股就等于打仗,先派10-30%兵力试一试,看情况再作出决定。如果敌人太强,就增加兵力到50%,如果还顶不住,就加增兵到80%,如果还是顶不住估计就得撤退了。指挥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不可能用100%兵力去战斗,不留预备队。留预备队是求得生存重要原则。炒股也一样,如果你有全仓买入股票的习惯,你一旦亏损将会巨亏,几次亏损下来可能让你10年无法恢复元气。因此全仓买入股票不是正确的选择。有时我们全仓意外买入了黑马大赚了一笔,这是运气,不是常态。我们要做常态正确的事情,而不是靠运气做对一件事情。当然,如果你通过较长时间的跟踪或者持股,发现你持有的股票就是一只黑马股,上涨幅度空间还比较大,值得加仓投资。这时你满仓此股是合理的,并且也是客观的。

7、平仓时一定要坚决,不要拖泥带水、犹豫不决。通常股票的底部换手率低,筑底时间长,底部区域显示较宽。而到了顶部换手率比较高,主力会在大家继续看好未来股票行情时意外顺利出局。由于顶部区域的换手率高,通常顶部时间短,在不经意间主力就顺利出追了。在顶没有出现以后,看着k线图,你会感觉像是短线强势整理,只有当顶出现以后你才能相信筑顶成功。如果你判断顶出现了,很可能平仓在腰部,放弃了后面的利润。如果你不减仓又可能出现真实的顶部,让利润打折不少。所以,炒股没有那么容易决策,一切都不完美,适可而止就行。只要自己满意就行,不要强求完美。

8、行情走出来了每位投资者都可以成为股评家,都可对面过去的行情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都可以从k线图上讲述对行情的理解。可是在行情进行中,你为什么不讲未来股票行情如何发展呢?你为什么在股票行情进行中不知所措呢?现在许多大腕开了短视频道,面对过去的k线图讲得很好,很有道理。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积累经验,研究过去的行情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拿来炫耀自己水平那就大错特错了。行情生成了k线图,不是k线图生成了行情。这个因果关系许多投资人不明白。通过k线图来观察或者体会行情,一定是借助证据链来反推行情,而不能通过k线图直接看清行情。凡读过《谐同学》的人都明白,只要物质运动规律一样都可以用同样的数学物理方程来描述物质的运动规律。例如,当音箱的震动与LRC电路的震动规律一样时,可以用相同的数学方程来描述。因此,在音箱设计书籍里,基本上使用了LRC电路来模拟音箱,让音箱的物理特性更好。同样的道理,当一波行情走出来了,我们来研究k线图,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寻找出多种可能性来解释行情的发生过程,但是你所解释的行情理由是不是真实的发生行情过程或者理由呢,只有天知道。因此,那些大腕们用k线图来讲述行情时,都是主观的个人理解或者判断,并不能代表真实的行情表现或者内幕。形成同样的k线图形态和成交量,可能有多种原因或者可能性。只是多种可能性的一种或者几种同时发生了,才导致了当时的行情走势,行情走过后才形成了k线图。因此,k线图只是当时客观行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行情才是k线图的充分条件。是行情决定了k线图的形态和成交量,而不是k线图决定了行情表现,只是k线图记录了行情表现。如果你能明白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你就容易弄明白通过K线图只能猜想行情的来龙去脉,但不可能完全得到行情的真实情况。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建议你把初中的几何学复习一下。

9、你对k线图研究得越多,你掌握的证据链就越丰富,你距离真实的行情就越近,你成功的概述就更大。即便是这样,你仍然无法100%地掌握行情,也不能100%的了解行情的真实情况,你只能通过行情走过的迹印k线图收集证据,然后通过证据链来猜测行情的状态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走向,但绝对不是你说了算。当你充分收集了证据链以后,同时行情的发展几乎与你的猜想一致,这样会加强你的认识,并且行情暂时证明了你的正确性,随着行情的发展,你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把自己的认识或者判断上升到了神圣的高度,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自我膨胀开始了。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操盘水平已经达到了超群状态时,很容易神化自己的能力,感觉到自己无所不能。这时失败和破产就开始了。我们要畏惧市场,要把自己放在很低人位置上,随时在强大的市场面前投降,不要与市场死扛和争斗。人在市场面前是很卑微的,只有明白这一点才可能客观地面对市场,才可能尊重市场,才可能在不利于自己时候果断撤退。

10、不要随便告诉别人自己的看法,因为“军中之事不可示人也”。既然投资者不能改变市场,并且投资者的看法几乎等于放屁,那么到处讲自己的对股市的看法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自寻烦恼。当某位投资者到处讲自己的市场观点时,如果行情迎合了此人观点,就会强化此人的观点,深信自己不会错,一旦行情反转,此人由于强化了自己的观点到信仰的程度,不会反手减仓或者平仓,自然会输得很惨。如果此人的观点没有被市场迎合,就会被广大股民听众或者朋友嘲笑,让自尊心受到伤害,烦恼不断,让操盘失去理智,结果仍然是亏损严重。保持沉默是炒股的基本要求。这样做还有一项好处,就是保持能量不外泄。讲话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不讲话有利于思考,并且不受外界评论的影响。在20多年前就有高手讲过,炒股票只做不说。当时市场上流行一种观点:会做的不说,会说的不会做。其实,这种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你想赢钱就得不说话,或者少说话。如果你讲话过多,就会受到干扰,还会由于能量外泄导致精力不够,最后在疲惫中失去方向感,导致炒股失败。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只做不说”。只有这样才能在环境和条件上有利于我们。

11、过去不等于未来,无论是技术面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都是一样的。今天的行情不等于明天还要继续。有些人主观地认为,今天行情上涨了,明天还会继续上涨,至少他们心里是这么思考的。其实,k线图上表示的行情只是行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今天的行情不能决定明天的行情走向。同样的,过去的业绩也是上市公司生产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公司的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产生了每股利润,因此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是基本面里每股利润的充分条件,而基本面的每股利润只是生产活动或者商业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想通过今天的每股业绩来推导未来的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牢记,在基本面和技术面里,过去不等于未来。今年业绩好不能推导出明年业绩也好。同理,今天行情上涨不推导出明天行情会继续上涨。当多项证据都说明未来行情可能会继续上涨,证据链越多,可靠性越高,但仍然无法决定行情的真实情况。在刑侦里,证据链都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即使证据链上的证据越多,只是判断某人可能是罪犯嫌疑犯的概率越大,但仍然不能100%决定某人一定是罪犯。所以在刑侦里,一定要把嫌疑犯抓起来,然后利用心理战让对方屈服,让对方自己讲述犯罪过程。只有当嫌疑犯讲出来的犯罪过程与证据链吻合的时候才能对嫌疑犯定罪。如果犯罪嫌疑人讲出来的犯罪过程与证据链不一致,还是不能定罪。基于刑侦思想,我们如何抓住市场里的“犯罪”分子呢?个人投资者几乎办不到。但机构投资者完全有能力办到。对于个股来讲,市场里的“罪犯”就是上市公司里的高管,例如懂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账务处长或者总监、销售处长或者总监等。只要机构投资者可以聘请或者收买这些人,自然就能掌握某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大盘指数,自然就知道如何发动行情。

12、交易者是交易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使用自己亲手创建的交易系统才会成功。大量的投资者都在寻找独门绝技或者诺亚方舟,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或者工具取得炒股全胜。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某人是长期的股市高手,并且是位常胜将军,他毫无保留地把他的投资理念、交易系统和交易工具都全部送给你,你一样会亏损,不会成功的。因为多数人不明白,自己也是交易系统的组成部分。那位高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投资理念、性格和认识水平刚好符合了他制定的交易系统。而其他人拿到同样的交易软件或者工具,也知道了同样的交易系统原则,但由于人不一样,意识不同,脑袋不同,认识水平不同,不适合此交易系统,必然会交易失败。因此,所有成功的交易系统都是本人亲自研发出来的,在炒股实践中得到了长期考验,通过了长期盈利的基本事实成功研制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由于交易系统是自己亲手制定的,符合自己的性格和认识水平,自然交易时得心应手,能够取得成功。交易系统如何研制,需要严谨的系统知识,比较复杂。未来有时间再写在博文中。

总的来讲,炒股的各门派理论和手法都不相同,通常相互矛盾,没有一种炒股理论或者手法是完美的、全能的、常胜的。如果初学者自学门派过多,可能在交易中不知所措。面对行情,东说东有理,西说西有理,初学者很容易陷入迷茫之中。所以,建议初学者不用着急,一定要选择附近的一位高手,拜他为师,先选择适合的投资门派,再来投资实践。如果自己没有判断能力,各种门派的书看多了,适得其反,让自己陷入矛盾之中,或者思维混乱,技法混乱,让自己不断亏损。

当然,各种门派的理论和方法都要了解和学习,但要批判地学,要结合实践来学,要有的放矢地学,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炒股是件很难成功的事情,需要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胜任,千万不要自信到盲目的程度。

信念是主观的,而行情是客观的。我们用主观的思想或者技法去炒股票,失败将成为常态。面对失败我们如何处理,这是成功的主要问题。炒股更像军事打仗,不像经济学或者金融学,更不属于科学范畴。炒股是军事学科,是人文学科,不能用1+1=2的思维去理解。你一定要记住二句话:

1)面对亏损要切断,面对盈利要坚持。这就是“切断亏损让利润奔跑”的含意。

2)炒股不是科学,数学没有那么管用,更像打仗,属于军事、政治和人文学科。我们要记住:宁愿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不要把数学当成全能的上帝,毕竟数学不能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

道升写于2020-10-2日14点22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