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孩子没有闲着:每天练一小时琴,每周两个半天学写毛笔字,有时间的话,再写写作文,做点数学思维训练题。所以,尽管居住的小县城与老家相距也就四十分钟左右的车程,遥遥还是很少回家陪奶奶。一次,奶奶笑着对遥遥说:“将来我的孙女儿能文能武,是个全才啊!”
笑过之后,突然想到一个话题:我的孩子算是全面发展了吗?怎样才是全面发展呢?
前段时间泡在博里,看到了不少优秀孩子的假期安排,不能不令我咋舌!这些小乖乖一个假期得学多少东西啊!完全不比正规的一个学期学的少啊!而且真的做到了能“文”能“武”。我所在的县城颇小,条件与大城市自是不能比,有些课外活动我们是心之所向,而力不能及的。这样不由得恐慌起来:我的孩子是不是与别人相比落后了一截了呢?我的孩子算是全面发展了吗?
最近在看《教育哲学》,恰巧其中有关于全面发展的内容,很感兴趣地看过之后,于是有些释然。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怎样才是全面的呢?学了钢琴,那么民族器乐你会吗?学了民族器乐的某一门类,比如笛子,那么二胡你会吗?学习了音乐,那么体育方面的特长你行吗?如此推论下去,可能全面发展根本就是一个神话了!当然,这样的思维方式肯定是有些问题的。毕竟,全面肯定不是单项的叠加,否则无论如何是全面不起来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正是通过叠加的方法来让孩子全面发展的吗?
于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突然惶恐起来,究竟如何才算是全面发展呢?继续看下去,继续思考下去,才发现我们对全面发展的“全”理解得有些偏差了。“全”不是指向于我们所追求的某些“单项”技能的,它主要指的是孩子的基本素养,比如思想道德修养、知识能力素养、体质健康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等等,这里的“全”更多是奠基性的,而不像我们所追求的“专”、“精”,是有所知,而非知之深。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学校评选的三好学生应当就是全面发展的了。当然,其实有更多的孩子是全面发展的。所以,我开心地明白:并不是暑假里学得最多的那个孩子就是最全面的孩子,他的基本素养未必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而在质上有真正超乎寻常之处。素养的修炼更多的是慢工出细活,而不是技巧式的飞速提高吧!
再把目光回到女儿身上,她的假期安排不是十分紧凑,没有科学的计划安排,甚至有不少时间她是自由地玩耍的。当看到她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拿着芭比娃娃设计游戏时,我有时不得不佩服她的想象力。在游戏与交往过程中,谁能说她的能力不在得到提升,她的素养不在健全呢?因而,我突然明白了一点:也许我的孩子算不算全面发展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应该是,我的孩子是否在健康发展。只有健康地发展着,她的全面才更有意义,也才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再给孩子的暑假增添其他的学习内容,相反,我要给她更多的自由的时间,让她学习自由支配,让她有机会慢慢地自我式地全面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