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一张地图--东南亚光影之旅之吴哥篇

标签:
旅行东南亚吴哥旅游 |
分类: 蜗牛的四海游记 |
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面对的这个国家。曾经的灿烂文化和现在的贫穷落后纠缠不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血腥的战争屠杀如影相随。正在建设的大型赌场一座接一座地向口岸外延伸着,但是开出去不久的大片农田清楚地展现了这个国家真正的根基。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飞驰,被我们临时拉过来凑数的泰国人坐在前面和司机热烈地交流着,望不到边的绿色田地在太阳下舒展着,看到这些,你会忘记那些隆隆的炮声,你会忘记那些触目惊心的鲜血,你会忘记那些阳光背后的阴暗。我们会用奇怪和好笑的心情来看着路边用饮料瓶装着汽油的加油站,只有偶尔闪过的牛车和赤脚走路的孩子,才能把你拉回现实:柬埔寨,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我们对每一个看到的简陋和肮脏是猎奇和不屑;而他们对每一个看到的简陋和肮脏就是忍耐和承受。在混混欲睡的氛围下,车子开到了暹粒。旅行的高潮真正开始:吴哥,我们来了。
第一次体会吴哥,是在到暹粒后的三个小时。在办完了一切琐事之后,轻装上阵,骑着自行车,从暹粒城出发,前往七公里外的吴哥窟。道路宽阔平整,是专门为开发旅游而配套的“样板路”,我们低头骑行,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眼看着前面的道路左右分开,正在犹豫要往什么地方转弯的一刹那,电光火石之间,猛然发现道路尽头,宽阔的护城河的那一边,吴哥深色的城墙就掩映在茂密的树林里,气势宏伟地蜿蜒排开。吴哥,就这样和我们不期而遇。也许是敬畏的心情太重,也许是还没想好怎么仔细体味,这个在蜗牛脑海里浮现过千百次的吴哥就那么安静地出现时,蜗牛徘徊了,留恋地看着在西斜的太阳下的巨大城墙,宽阔无比的护城河,车子却骑向了另外一个地方,巴肯山。是为了去看日落,也是为了把吴哥留在更好的时间里,仔细品味。
说是巴肯山,其实也不高。但是据说在这里可以看到美丽的日落。和大批游人一样,慢慢地走上山,四周全是茂密的树林,遮天蔽日。但是往往就在绿色掩映之中,一段破败的砖石道路,一片坍塌的城墙,一个粉碎的佛像,就跳入了你的眼帘,总让人有种时空交错的幻觉,总让人不断地追问:在那茂密的树林里,究竟隐藏了多少未知的秘密。巴肯山上的巴肯庙,也只是个遗迹。人们爬上爬下,都得非凡功夫。好在爬上去,有个巨大的平台,站在这里的确可以放眼四周,看出去好远。只可惜天公并不完全作美,大片的乌云让看“壮观”的落日成为泡影。看来好东西都不是那么容易就看到的。回程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汽车一辆一辆地把游人搬回城市,吴哥窟躺在星光下,宠辱不惊地看着候鸟一般匆忙的人,平静无比。它看人类的演出,已经无数个世纪了。
第二次体会吴哥,是抵达柬埔寨的第二天。恰好是雨季中一个难得的晴天。整个一天,蜗牛和吐气鱼都决定环保低碳地使用自行车进行游览,路线就是攻略中的小圈。
如同一种仪式,整理好行装,抹上厚厚的防晒油,第一站,吴哥城(通王城)外的吴哥窟。作为柬埔寨这个国家所有人,也许,包括很多地球人,最值得骄傲的宗教建筑,它那些直摄内心的神秘与恢弘,让每一个试图走进的人,都为之深深折服,除了谦卑地看着它,似乎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动作表达敬仰,至于语言,哦,还是算了吧,太苍白了。
当蜗牛顶着朝阳,慢慢地走过宽阔得有些夸张的足有190米宽的护城河时;
当蜗牛穿过黑暗的吴哥外城墙,遥遥地从门洞里眺望似乎远在天边的吴哥主塔时;
当蜗牛随着人流,缓缓地在200米长的砖石步道上前进时;
当蜗牛轻轻地抚摸道路两旁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出黑褐色,代表着七头蛇神纳迦身体的长长扶手时;
当蜗牛的用想象,复原着在建筑物之间一眼望不到头的空空草地上,原本排满了僧人或平民居住的草木房屋的景象时;
当蜗牛后仰着脑袋,抬头看着碧蓝天空下巍峨挺立的巨大佛塔时;
当蜗牛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绵延数百米,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的大型浮雕时;
脑子里一直在想:那个生活在12世纪的苏利耶跋摩国王(1112-1152)究竟是个怎样胸怀宽广信仰坚定的人,竟然指挥着他的臣民在茂密的森林里,为供奉毗湿奴而日夜劳作,不辞辛劳;抑或是个怎样骄横残暴穷奢极侈的人,为自己的陵寝而风雨兼程,开荒辟地。
无论是出于什么考虑,对蜗牛而言,站在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里面,内心只有两个字:折服。要知道当吴哥城内拥有百万人口的时候,伦敦不过是个只有五万人的小村庄;而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紫禁城—故宫,外面的护城河也不过区区50米。
穿过比第一层高7米,周长约430米的第二层平台。让人喘不过起来的第三层铺满眼帘。这一层呈正方形,边长75米。这是神庙的最高层,四座小塔拱卫中央主塔,高达65米,象征着诸神居住的圣地须弥山。通向主塔的台阶被称为“天堂阶梯”,高13米,几乎与地面垂直,攀登时必须手脚并用,信徒以此体会天堂之路的艰辛,表达无限虔诚。而当蜗牛艰难地爬到游人可到的最高层时,在无数的汗水之后,终于站在了吴哥之巅。四周的景色和身边精美绝伦的雕塑、笔画,全然忘记了刚才的痛苦,要想克服探索过程中的痛苦,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获得最后的成功。
现在,整个吴哥平铺在我的脚下。完全对称的造型向四个方面舒展着,围墙之内的草地铺张地填满建筑与建筑间的空地,向外延伸的,宽阔的道路悄悄地消失在密林深处,四周全是造型古朴而又精细到令人咂舌的建筑、浮雕、神像,一眼望不到边的巨大黑色建筑群不断提醒着蜗牛:这就是世界第一,这就是地球上的奇迹,这就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历史。
我几乎不敢呼吸,生怕粗重的喘息会惊醒沉睡的神;我几乎不敢呼吸,生怕冒失地游览会打破弥漫在四周浓浓的岁月感;我几乎不敢呼吸,生怕太快的眼光会失去更多美好的风景。于是就安静地围绕着走廊移动着,观察着,体会着,想象着,选择各种角度去捕捉光线与色彩的组合,徜徉着不肯离去。已经好几个小时了,还觉得意犹未尽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感受。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再来一次,把吴哥窟最美好的镜像拍下来,永远珍藏,永远不忘。
离开吴哥窟,从南向北继续骑行,一会就真正看到了吴哥城。这样巨大的城墙,让很多引以为豪所谓历史古城相形见绌。在斑驳的石头城门上,是一具巨大的四面佛雕像,四张冷峻而带着神秘微笑的脸,看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城门前面,是两列长长的七头蛇身Acuda的雕像,在昂首挺立的扇子一样展开的七个蛇头之后,是十几个壮汉摸样的雕像,把蛇身抬了起来,这个有趣的造型,在柬埔寨随处可见,越是体量巨大的蛇神,越是抬的人多。
穿城门而过,巴戎寺在一片树林之后悄悄地等着我。让人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远看巴戎寺犹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据说有多达49座佛塔林立其中,中间一座即是顶峰,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这座建造时间漫长、风格多样、浮雕众多的寺庙,最让人着迷的是它的四面佛。49座佛塔均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神秘莫测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虽然已经是正午,但是巴戎寺仍然黑乎乎的,一言不发地耸立在那里,穿行在众多佛塔间,身处任何一个角落,总感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从任何一个角落看出去,从任何一个缝隙望出来,那些带着让人抓狂的微笑的石头脸,总是占据着你的视线。蜗牛在黑暗的围廊中穿行,黑暗和骄阳争夺着这片断壁残垣的统治权,互有胜负,却死不退让,而那些高高在上的,看着四面八方的“笑脸”,总是让人在艳阳下一片冷汗。蜗牛几乎带着一种自虐的感受深陷其中,痴迷地与“笑脸”对视,妄图从这些不会说话的石像中追踪到900年前的王,他的面容,他的思想。对峙以蜗牛的落荒而逃告终,将近千年的沉默石像,不是我等凡人就能看出端倪的。回避着“他”的眼神,只好去看另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壁画浮雕。1200米长的浮雕长廊令人惊叹的刻画了11000个人物。内层回廊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而外层回廊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应有尽有,这样世俗化的雕塑题材在吴哥建筑群中是非常少见的。
在离开巴戎寺的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高高在上的阇耶跋摩七世,是想永远这样看着他的子民劳作、生活、战争、交易,他想永远这样看着。。。
离开巴戎寺不多远,就进入了吴哥城的中心区域,在这里,吴哥再一次用一场密集的寺庙、雕像和藏在茂密树林里的坍塌的砖块,把蜗牛击败了。
在通王城正中的大树下把自行车停好,沿着战象台阶,蜗牛返回到差点疏忽的巴方寺。巴方寺(Baphuon)曾经是旧王城的中心,吴哥常见的三层平台建筑,底层雕有各种动物雕像,顶部已坍塌。目前该寺因维修已暂时关闭。也正因如此,偌大的巴方寺内几乎没有人烟,笔直的步道从入口一直延伸高塔下面,两旁是浅浅的水池,在正午的阳光下,仿佛一幅油画。从破败但是高大的四方窗口看出去,除了寂静的绿色和发黑的石头,什么也没有。而这种寂静下隐藏的力量,却丰满地几乎要破茧而出,那座损毁得厉害的高塔,仿佛随时可以拔地而起,恢复几百年前的身姿,让每一个走进的人都不由得深深地低下头,不敢与其正视。
很奇特,每次蜗牛抬起头,试图用最大的视角来包围整个寺庙的时候,都目瞪口呆,呼吸停止。它们是在太高大,太沧桑。
离开巴方寺,穿过藏在树林里面的门洞,直接进入到通王城的最中心地带,原来的皇宫区域。皇宫里有一座空中宫殿,城中最高的建筑,最高层平台上曾建造一座金塔。现在除了一堆石头,并没有更多的金光闪耀。也许是游客们都急着赶景点吧,在原来的皇宫里,在茂密的树林里,鲜有人迹。几乎就是在原始森林里穿行,一路追随着简单的路标指示,才没有让寂静的景色变成迷失的恐惧。有意思的是,在寂静的路上,碰到了一群柬埔寨孩子,虽然拒绝了购买他们推荐的矿泉水的要求,但是好心的吐气鱼把零食分给了黑乎乎的孩子们。他们顿时欢天喜地,用流利的英语邀请我们去看看隐藏在皇宫西北角,一大片茂密丛林里的一座坍塌的高塔。峰回路转之间,就在树枝掩映之下,一座高大的,旅行手册上不曾介绍的建筑就出现在眼前。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流着汗,背着沉重的行囊,穿过一大片树林来看它。但是它静静地伫立在哪里,在辉煌的时候接受人们的膜拜,在坍塌以后等待一个不远万里一睹遗容的中国游客。时空的交错,让蜗牛钉在原地,又慢慢地坐下来,就抬头看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离开皇宫,一路向东,出了胜利门没多久,就看到路边的周萨神庙,周萨神庙虽然规模不大,但蜗牛特别关注它。因为这是是由中国工作队负责维修的。周萨神庙维修项目很多,现存9座单体建筑中除西塔门保存较好之外,其余8座建筑毁坏情况极为严重。蜗牛特别仔细地看了看有关神庙修复的背景板内容,在异国他乡,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的图案,那种欣慰之情难以言表。只是背景板上爬满了蜥蜴,小小地生灵,无视中国游客的激动,兀自捕食爬行,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再往前就是茶胶寺了。有的神庙是因为气势恢宏闻名,有的是因为浮雕精美而闻名,而这座寺庙却是因为残缺而闻名。这原本是国王为自己兴建的葬庙,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工人们在建造到一半时,停止了工作。作为一座未完成的建筑,茶胶寺记录了吴哥建筑的建造工艺: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茶胶寺建筑为神山金字塔结构,三层平台上建造五座莲花塔,底层平台长120米、宽100米,中央塔高50米。登上寺顶可以俯瞰通王城全貌,但无限风光往往都在险峰。攀登的过程绝对不会轻松简单。窄窄的石阶又有要命一样的高度,所有人都只好侧着身子,确保脚掌有足够的面积踩实而不至于滑落。如果忽略这一段让人筋疲力尽的旅程,顶端的风光还是深深令人陶醉。四周全部都是茂密的丛林,绿树如茵,紧紧地把寺庙包裹起来,坐在背对阳光的塔基后面,听着风划过树梢的声音,脑子里全是古高棉人辛勤劳动,热火朝天地建设场面。当时的他们也许也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甚至只是在皮鞭下不得已苟延残喘的无奈之举,但是不朽的传奇就在他们的手里诞生!
短暂休整后,目标直指能在长时间骑行和徒步之后仍然支撑着蜗牛必去之地的塔布笼寺。名字虽然不熟悉,但是名动一时的《古墓丽影》的多个场景就是在这里捕捉的。据说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为了祭祀他的母亲而修造,也叫“母庙”。有人说塔布茏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丛林吞没。这是和之前看过的寺庙不同的另外一种景致:充沛的雨水和无处不在的植物,已经将绿色彻底融合到黑色的石块中,盘根错节的巨树缠绕着佛塔,占领了长廊,撕裂围墙,掀开石阶,探进门窗,举起房顶。。。。。。那些看起来柔弱的枝蔓肆无忌惮地疯长着,以夸张姿态扭曲的树干树根,仿佛流水一样,从高度流淌下来,所到之处,所有的建筑都是都被搂入怀中,小心地呵护着。在感叹了高棉人的伟大之后,蜗牛更感叹时光的无情与大自然的力量。在后两者面前,再伟大的文明也不过沧海一粟。树与塔的浑然一体,自然与人工的进退拉锯,最终都体现在眼前复杂无比的景象之中。一时间,蜗牛也搞不清楚是为了看这些树还是为了看这些寺,发呆,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在这么伟大的建筑与更伟大的自然面前,思考什么都显得如此苍白。
眼看日头西斜,蜗牛加快了骑行的频率,匆匆看过曾为佛教僧院,中央寺塔及长廊都已坍塌的斑黛喀蒂以及它正东方的皇家浴池。这一天艰辛旅行的最后一站,又回到了吴哥窟。整整一天的烈日炙烤,整整一天的长途骑行与跋涉,最终希望在美丽的日落里得到最大回报。上天没有让人失望。在漫天的晚霞下,整个吴哥窟变身为一片金黄透亮,熠熠生辉。在五彩云朵的映衬下,更显得威武雄壮。然而辉煌之时一瞬间,转眼间夜色笼罩大地,吴哥窟又隐身于茫茫薄雾之中,危险而又神秘。
热水澡和一顿当地风情的火锅,是这个夜晚犒劳自己的最佳方式。睡梦里,神秘的微笑、高大的门廊、摇摇欲坠的石柱、高耸的佛塔,如幻灯一样重复播映着。。。。。。
又一个清晨。抵达暹粒的第三天,是在一片星光中开始的。凌晨4点半,已经坐上了当地的Tuktuk,风驰电掣般(相较于前一天的自行车)赶往十几公里外的皇家浴场。这个昨天匆匆来过的地方,其实是一个观看日出的绝佳地点。黎明前的黑暗被摩托车大灯撕开一小条缝,车身过后,又马上被黑暗重新填满。就在黑暗和凉意中,闪闪的皇家浴场到了。这一大片水域在微微放射出来的晨曦中显得波光粼粼。渐渐地,天色亮了起来,大片的云朵被霞光照射得五光十色,从地平线上投射出来的光影,让天空从黑色变成了深蓝色、蓝色、灰色,浮云倒映在水中,放眼看去,两个对称的光影世界让人着迷。最终,通红的太阳跳出地面,毫不吝惜地将色彩倾倒而出,把一切都染上赤橙黄绿,树木、建筑、人,都成为美丽的剪影,在天空和水面的背景下,更显得生机勃勃。一直等到太阳完全升起,四周已经白茫茫一片,蜗牛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返回城里,等待开始新一段旅行。
机器和人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悠闲地坐在摩托车后面,迎面吹来凉爽的风,昨日的艰辛更承托出今天的惬意。早饭后,经过吴哥窟,穿越整个通王城,很快来到圣剑寺。寺名来源于阇耶跋摩二世传继承人圣剑的传说。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吴哥城时曾在此居住,这里曾经是高棉人最重视的寺庙之一,最重要的节日典礼都在这里举行。据说高峰时期,有数千人供养和维护着这座寺庙。沿着外圈顺时针方向,我们又去探访了龙蟠水池。这个水池位于北池(已干涸)中央的龙蟠寺内。由一大四小五个水池构成,中央大水池边长70米,池中有一座山形小寺。小池中分别有象、马、狮、人四座喷泉。龙蟠水池象征着佛教教义中四大河流之源“无热池”,它的水被认为具有治病消灾、洗去罪恶的功效。现在基本上属于死水微澜,只能远观了。离开水池,去探访了西门完全被一棵巨大的树包裹塔逊寺,在这个游人最爱留影的景点里,柬埔寨孩子用四国语言推销手中的明信片的场景更让人刻骨铭心。剩下的时间,就全部交给了东梅奔和比粒寺、豆蔻寺。在比粒寺里,见证了贪婪的后人是如何切开古人的坟墓,如何挖去密布在墙上珍宝,让人扼腕痛心。
晚上的时间交给了热水澡,高档酒店的柔软大床,美味的火锅。那些看到的听到的辛酸,暂时放到了一边。
第三次体会吴哥,是在抵达后的第四天。凌晨四点,打着手电,骑着酒店的自行车,沿着墨黑的道路,前往吴哥窟。身后不断有出租车、TUKTUK呼啸而过,闪亮的车灯在黑夜中绽放而又有一下子消失,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微凉的空气里,泥土的芬芳弥漫着。再一次穿过宽阔无比的护城河,微弱的阳光已经出现在吴哥窟的背后透露出些许亮光。天气很好,天空渐渐从黑色过渡到深深的蓝色,四周的丛林和建筑还在沉睡中,黑色的轮廓浮现在眼前。慢慢地在天边浮现出一抹亮丽的黄色,天空的浮云也被染成紫色。在自然的风光里,夺人眼球的吴哥窟以无以伦比的威严伫立在那里,天上的云朵呈发射状升腾在四周,拱卫着它。标志性的尖顶佛塔以最完美的剪影伫立在天边,神秘、充满了力量,让人忍不住想靠近,但又心怀畏惧。蜗牛不断向前,脚步匆匆,只想把这一切深深地刻在脑子里,留在相机中。最后在西北侧的莲花池前停下了脚步,凌乱但是平静的水面把我和它远远隔开,青色的天空与云朵倒映在昏暗的水中,更让这一切形成了完美的镜像:青天、彩云、黑塔、乔木、残荷,在晨曦中铺成开来,构成了一个荒凉却至美的图画。我几乎要趴在泥地上拍摄这天、这水、这寺庙,身体下潮湿的气息笼罩着我,恍惚间,终于找到了萦绕在梦中的关于吴哥窟的一切想象,那种带着辉煌的残缺,那种带着敬畏的庄严,那种带着沧桑的历史,我趴在地上对此膜拜,我感受着这片土地带来的心灵震撼,我看着眼前这座伟大的建筑,那些迷思、那些神往,那些挥之不去的沉醉,我试图伸手去触摸,但又畏惧着;我试图转身离开,但又留恋着,全身上下完全被吴哥窟的气场笼罩着,你是谁?你为谁而来?你又为谁而去?我问着吴哥,想解开这个迷;吴哥也问着我,让我自己寻找答案。迷一样的建筑,建筑本身就是迷。
再一次被震撼之后,回城休整吃饭,天色大亮的时候再度出发。开始在暹粒的最后一段旅程,50公里之外的崩密列。来回都找好了TUKTUK,本打算是一场惬意休闲的观光,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意料。
开出暹粒城,一路向东北方向行驶。天空看起来还很晴朗。四面透风的拖斗车里,不用背着重重的行囊,只用四处张望。一片浓郁的柬埔寨乡村风情围绕着我们:简陋的高脚屋,围聚在屋下吃喝着的农人,挂在两棵树之间的吊床,半梦半醒的男子,绿色的稻田,土黄的道路,蹦蹦跳跳而过却衣衫褴褛的小孩子,水牛,瘦狗,拥挤而杂乱无章的集市,越往前开城市和游人的气息越少,当真正完全融入到这一片悠闲自得的农业社会中,几乎让人忘了过往的创伤。只是这个国家的贫穷会在破落的房屋,赤脚的孩子的身上显现出来,在生机盎然的水田之外,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但是对旅行的人来说,这的确是相当舒服的一段时光,以至于太阳昏昏地照在身上,无言的幸福感让蜗牛几乎悬空着打了个盹,愉快地想着,就这样一直坐着,一直开到金边,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几个小时候,来到了崩密列。一走近它,看着完全坍塌的原来的城门,刚刚轻松的心情一下子完全改变了。我似乎看到吴哥窟未被发现前在丛林中沉睡的模样,这个据说是吴哥遗迹群中最值得去同时也是最难前往的遗迹,用最惨烈的方式欢迎着我们:因为这是一片隐藏在森林的真正意义上的废墟。崩密列的规模几乎与吴哥窟一样大,布局和建筑风格也大致相同,甚至周围有同样宽阔的护城河。当年这里一定是与吴哥窟一样重要的宗教圣地。但和游人如织的吴哥窟不同,它的所有光荣与梦想,恢宏与气魄完全被时间摧毁,被丛林包裹,也许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它的全貌了。在这个有点荒僻的景区,丛林的神秘气氛在断裂的柱石、坍塌的墙壁间弥漫,大有探险的味道。几年前电影《虎兄虎弟》(twobrothers)在这里拍摄时搭建了一些木质栈道,沿着湿漉漉的栈道前行,连几乎无法分辨一个成型的建筑,连石头都被植物染成了绿色,它们龇牙咧嘴地倒着,在静静的森林里,冷漠着注视着稀少的游人。一个当地人用不熟练的英语招呼着我们,带领我们穿过一段有黑有长的甬道,又攀越断壁残垣,旅行更变成了一种冒险。周围实在太静太暗,恐惧从心底而生。最后来到了一个庭院中,中间的一个藏经阁也倒塌地不成样子,只能看个大概,蜗牛惊魂未定之时,脖子突然一凉,用手一摸,好像是雨水。这才突然想到,十月本是柬埔寨的雨季,但是几天来艳阳高照,滴雨未下。看来,热带丛林的雨要来了。就在蜗牛还在考虑是不是有必要把雨披拿出来,或是躲在树下等雨停的短短一瞬,一场前所未见的大雨倾盆而下,就在一两秒钟之内,地下的泥土被打出一朵朵泥雾,黄豆大的雨点顽强地从遮天蔽日的树叶中穿越,打在我的身上。蜗牛倔强了不到一分钟,身上已经没有什么干的地方了,跑到树下,还想让脚保持干燥,结果没过五分钟,地上已经一片积水。身边本来就少的游人四散而逃,不知去向。身边只有一个老美,一个他的导游,世界好像也只有这么多人了,剩下的都是雨水!
热带丛林的暴雨,不是我们这种城市里生活的人可以想象。即便是站在最粗大的树下,也完全是一种在莲蓬头下洗澡的感觉,躲无可躲。开始还期望着这个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美国人的导游说,这个雨下个三天三夜也是有可能的。本来就模糊的简单道路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在雨中站了30分钟,又冷又累,摸索着来到了一条小河前,惊讶地发现柬埔寨的男男女女正欢乐地在河里游泳!全然不顾浑浊无比而又暴涨数倍的水流。在雨中所有的地图都成了浮云,因为根本就打不开。和吐气鱼搀扶着在水中摸索前进,最深的地方已经淹过小腿。最后靠着蜗牛天生的本事,大概找准了方向,从崩密列的左侧迂回到进来的大路上,一路上树林里的建筑淹没在雨水里,更显得危险可怖,但也更加摄人心魄。
等到挣扎着走了出来,雨又奇迹般地小了。回头看看黑黢黢的一片遗迹,总感觉它露出了神秘莫测的微笑,看着我们狼狈而去。
重新上了TUKTUK,还没等将背包放下,雨又倾盆而下。车子开起来四面透风漏雨,等于无遮拦地泡在雨中。司机开出去一段,手忙脚乱地搭好遮雨棚,但也仅仅是聊胜于无。身上完全湿透,风一吹冷得发抖,就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也打起了瞌睡。就在苦苦坚持的时候,又好像突然关了水龙头,雨不下了。蜗牛把上衣脱了,挂在车子外面吹干,皮肤被晒得生疼。但是总算不冷了,又有闲心四处张望,正准备为美丽的景致欢呼,第三场大雨倾盆而下,两分钟以后,身上的刺痛尚未消退,又变成了落汤鸡。衣服也再一次湿透。在剩下的两个小时里,衣服就这样干干湿湿,蜗牛体会到了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艰辛。
即便如此,蜗牛还是坚持顺便到罗洛士建筑群参观了一通。这片土地上有好几个寺庙,被人们称之为高棉艺术的开端,吴哥王朝的创立者阇耶跋摩二世曾建立了数个首都,罗洛士是第二个,吴哥王朝在此定都70年。大概的位置是在暹粒东面12公里左右。这里面的巴公寺(Bakong)是罗洛士群里规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庙,它曾经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庙宇,用以供奉林迦。建筑风格与印尼的婆罗浮屠类似;神牛寺(PreahKo)是罗洛士群的第二大重要建筑,供奉湿婆和国王的祖先;而罗莱寺(Lolei)是建造在高棉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池罗莱池(已干涸)中央一个小岛上。是耶输跋摩一世迁都吴哥前的最后一个主要寺庙,供奉湿婆林迦。这些地方名气和参观人都远远逊于之前所去的地方,但也更安静,更有乡土气息。蜗牛甚至在这里买了好几块带着高棉风格的石雕纪念品。
傍晚时分,重新回到都市。在乡村里的风雨交加,丰富了旅行的记忆。那些坐在空调车里跟着导游四处拍照留念的人们无法体会蜗牛心中的满足与欣慰。晚上6点,天色渐暗。蜗牛在一大群柬埔寨孩子的叽叽喳喳声中,冒着蒙蒙细雨,告别了暹粒,登上了开往首都金边的大客车。金边,就在前方。
历史的斑驳
http://s1/middle/465bdb2dh9dd108805e50&690
吴哥窟外墙
http://s10/middle/465bdb2dh9dd1088f9949&690
遥望
http://s16/middle/465bdb2dh9dd1092819cf&690
精美的石雕
http://s11/middle/465bdb2dh9dd108ae181a&690
残缺的辉煌
http://s1/middle/465bdb2dh9dd10861cf60&690
围墙外的世界
http://s11/middle/465bdb2dh9dd10909a2fa&690
高棉微笑
http://s10/middle/465bdb2dh9dd10992f379&690
具有罗马风格的藏经阁
http://s4/middle/465bdb2dh9dd10b4d8ae3&690
战象坛
http://s8/middle/465bdb2dh9dd109653bc7&690
幽静的长廊
http://s7/middle/465bdb2dh9dd109cff5b6&690
城门上的四面雕像
http://s7/middle/465bdb2dh9dd10a4a1ee6&690
未完的遗迹
http://s14/middle/465bdb2dh9dd10a9669cd&690
自然与人工的搏斗
http://s1/middle/465bdb2dh9dd10ae29ba0&690
宏大的场面
http://s14/middle/465bdb2dh9dd10b8a7d9d&690
日落吴哥窟
http://s1/middle/465bdb2dh9dd10b013de0&690
皇家浴场的朝阳
http://s2/middle/465bdb2dh9dd10b1fb6d1&690
破败的崩密列
http://s10/middle/465bdb2dh9dd1089ecd19&690
摇摇欲坠的崩密列藏经阁
http://s14/middle/465bdb2dh9dd108cc93a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