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回忆重庆大学同学会教育 |
分类: 蜗牛的信口雌黄 |
我不是怀旧,我是要记得—安塞姆.基弗(德国)
14 -95 10-99 7-02,
这不是达芬奇的密码。
在95年那个特别炎热的夏季,当懵懂的蜗牛第一次离开故乡来到重庆的时候,40多度的高温以及拥挤破旧的街道让人绝望。大多数同学在学校的第一觉并不是在床上睡的,而是门前操场上的乒乓球台,或者是寝室里面的桌子上。开学典礼则安排在了清晨的六点半—学校的组织者清楚地知道,过了八点,所有在太阳下的人都会抓狂。一直到开学后的第五天,据说也是高温的第四十二天,雷雨来了,校园里面的欢呼声告诉蜗牛:求学,就是烈日和暴雨下的磨砺。
那时的我们,是缘分相聚,是豪情万丈。
那场雨,距离现在已经十四年了。
在99年那个特别炎热的夏季,当蜗牛和同学们卖完了最后一捆旧书,扔掉了最后一点破烂,揣着最后一笔生活费,开始所谓的“最后晚餐”。在“告别酒”桌上,人人都变成了豪饮的好汉,个个都是千杯不醉的英雄,干了这杯酒,前路自己走。没有人知道未来具体是什么样,虽然未来就在不远的前方。到最后,一个班级里面,半数的人醉倒,朦胧月光下的校园,成为很多人学生生活的最后定格。
那时的我们,是从此分别,是散落四方。
那场酒,距离现在已经十年了。
在02年那个同样特别炎热的夏季,继续留在学校里面的蜗牛作了人生的重大决定,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外面的世界有多无奈。完成了艰难的答辩,办完了所有手续,变卖了全部辎重物品,看完了世界杯的最后决赛,把7年的大学生活全部浓缩在7个硕大的纸箱子里面,然后伴随着窗外的瓢泼大学,和吐气鱼一起坐在空空的房间里面,带着一点点惆怅,带着一点点向往,想象着今后异地他乡的工作生活。
那时的我们,是前程茫茫,是辟土开疆。
那场比赛,距离现在已经七年了。
1995-1999-2002,那四年,那七年,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就这样不知不觉留在了西南的山城。
当车子飞驰在新修的高速公路上,看着渝北、沙坪坝、陈家桥、烈士墓、双碑的指示牌不断在眼前闪过,那种熟悉的城市格局再次印入眼帘的时候,才真切地感受到这座记忆之城,如今又完整地呈现在眼前。然而,那些留在脑海中的场景,似乎被高大的建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神出鬼没的地下隧道以及宽阔平整的广场、热闹拥挤的人群给击碎了。这才发现,细节,那些让人留恋的细节,已经被时间的橡皮擦悄悄地抹去了。
从车站到酒店,再从酒店出发,迫不及待地要把现在的这座城市和记忆深处的城市进行比较。沿着十年前最熟悉的路线,从沙坪坝出发,上石门大桥,穿过红旗河沟,转观音桥,到上清寺,再去解放碑。这条181车的路线,在十年前,就是蜗牛和吐气鱼在艰难求学、兼职打工、周末玩耍的最佳路线。如今,181路还在,只是中巴车被大巴车所取代。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道路已经修整如新,四周的一些原来破旧的房屋被悉数拆除,观音桥的行进路线更是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巨大的人行广场取代了原来的干道,车辆都不得不兜个圈子。而上清寺到解放碑一路,道路曲折依旧,大礼堂辉煌如昨。不少破旧的街面房屋都进行了改建或者修缮,唯独在房屋和房屋的间隙,依然能看到隐藏在背后的破旧楼房。只有地名、街道的走势还深深地刻在脑海里。花团锦簇的解放碑,人海如潮;富丽堂皇的大都会购物中心,仍然一派王者气息。在背街有些破落的小路上,公共汽车还依旧停留在原来的站台处,电子元器件商场已经被一个家电大卖场所取代。原来的最佳打望地,已经很少能看见美女帅哥,据说,美女和帅哥已经转移,现在的这里,早变成了“外地人打望外地人”的集散地。再沿着七星岗、两路口、大坪、石桥铺返回,道路已经修整得让人感到有些不真实,只有那些熟悉的标志性建筑见证着蜗牛的惊叹。而原来最熟悉的沙坪坝,已经完全改变了摸样。大三角碑、小三角碑的道路已经变得复杂异常,各种地下通行隧道绵绵不绝。而原来的整个核心地区,全被改造成无比巨大的三峡广场。站在广场的中心,不断被四面通行的人们撞来撞去,蜗牛几乎要迷失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里。只有一些间或存在下来多少年格局不变的邮局、银行、学校,顽强地钉在原地。蜗牛在崭新又破旧、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上穿行。用心去捕捉过往的光影。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面前,个人的记忆显得有些脆弱,如果不仔细在脑海中搜索,就很难把现在的一切和过往的画面联系在一起。这么多年,这座城市在变,而我们,不也一直在变么?
(拥挤不堪的磁器口)
可是,棒棒军还是三五成群地在树下等着生意;摩的依然在商店外面的街道上排队;火锅店里面飘散的辣椒味还浓;让人坐着可以擦皮鞋的椅子还是摆得整整齐齐;贩卖各种物品的小摊还是那样随意得散在街边;旁人大着嗓门说出来的话不时飘入耳朵;一边吃一边走的妹子的打扮还是那么火辣。。。。。。如同高高低低的道路没有改变一样,那些代表着市民生活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十多年的时间,对山城浓郁的生活气息,对坚韧而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留下任何改变的痕迹,那种扑面而来的,似乎永远带着浓郁牛油气的风,清楚地告诉所有人,重庆还是原来的那个重庆。
(依然热闹非凡的大都会)
相聚,是我们回来的理由。
看十年的时光,把我们都雕刻成了什么样。
十年之前,我们一个房间睡觉,一个食堂吃饭,一起喝酒打牌温书逃课看录像打三角力量看校园美女感叹工作难找。十年之后,我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是张总王工陈经理李教授商人教师干部倒爷技术员海归博士。
但是,即使把时光机把我们分得再散,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兄弟。
容貌依稀还是原来的容貌,原来苗条的已经未到中年先发福,原来嚷嚷着食堂没油水的说自己已经三高,原来老是为考试发愁的已经家财万贯。但是,不管摸样如何变化,境遇有着怎样的落差,见了面,那些十几年前的外号还是脱口而出:王胖子头哥肥喜丁丁马脸小狼疯子东东洪撇货,顺口得如同这十年我们就一直这样叫着一样。
喝酒,大家一起喝酒,一点犹豫也不能有。回忆,大家一起回忆,笑到直不起腰。
回忆,像一部开着的机器,趁我不注意,慢慢地清晰反复播映。
喝可乐的与喝啤酒的PK,喝可乐的最后吐了。。。。。。
某人半夜起来捣鼓电脑,散热风扇如同飞机螺旋桨发出巨大声响,进而被大家暴打。。。。。。
下了自习在寝室走道上喊:打牌!一缺三。。。。。。
看了足球太兴奋,往下扔东西结果引发冲突。。。。。。
一群人跑到校外去打游戏,结果打到冒火。。。。。。
考试前抓瞎,很晚了跑出去复印笔记。。。。。。
点滴的生活片段,串起了大学时光的精彩画面。那些原来以为已经遗忘的事情,被你一言我一语地提起,顿时鲜活起来,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脑海里。那时我们年少,谁都是有故事的人,说者万分激动,听者会心一笑。这就是相聚带给我们新的美好。
最让人心潮澎湃的,还是去看看现在的校园。
在茫茫夜色中,蜗牛和吐气鱼沿着以往走过的道路,慢慢从闹市走向学校,身边青春的脸庞越来越多,仿佛提醒着我们:快了,就要到了。
熟悉的校门没有改变,但是十二字的校训粉刷一新。跨进学校,那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在明亮的月光下,传来阵阵桂花香,虫蛙的鸣叫让校园显得更加寂静。就是一墙之隔,闹市的喧嚣和校园的宁静形成了巨大反差,我们几乎不敢大声说话,生怕破坏了四周的氛围。钟塔依然巍峨屹立在中轴线上,背后的新主教学楼灯火辉煌。
(巍峨屹立的钟塔)
古色古香的五教,一片沉寂,节日里面这座教学大楼封闭了。透过紧闭的大门,的告示栏里面贴满了课程调动的通知----教师一个也不认得,课程全部陌生。只是一间间教室和宽阔的楼梯丝毫未变,棕红色的油漆让人感到熟悉又温暖。突然一阵铃声响起,就在一刹那,蜗牛仿佛看到了十几年的某一个晚上,也是一阵晚上课程结束的铃声响起,安静的楼梯上顿时布满了上上下下的同学,带着学习一天的微微疲倦,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走出来,那里面,有意气风发的蜗牛,有温柔美丽的吐气鱼,不过,那个时候,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稍作停留,几乎是没有经过考虑,几乎是下意识地就从五教走到了八教。和原来一样,这里总是在节日里面开放。不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蜗牛当年最喜欢去上自习的114教室。站在门口,蜗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向里面张望。来之前,有个小小的愿望,一定要去看看曾经坐过的教室,摸摸曾经坐过的桌子。而当这些都在眼前的时候,蜗牛却几乎不敢走进去。慢慢地来到最喜欢的第一排最顶角的位子,安静地坐下来,看着没有改变的讲台、黑板、日光灯,看着没有改变的窗户、格栅,看着周围一个也不认识的年轻同学,恍惚间,时光和空间穿越在一起,蜗牛搞不清现在是一九九几的某一天再或者是二零零九的某一天,蜗牛搞不清自己是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的一个访客还是一个从寝室里面出发按计划来自习的学生。在夜色里,蜗牛拉着吐气鱼的手,慢慢地走过校园,探寻着过往的痕迹。那些蜗牛曾经待过的宿舍楼连一片瓦也找寻不到,全部被高大的学生大楼所取代,不变的是一条条穿行其中的道路。宽阔的校园,需要更加仔细探寻。
(坐在最喜欢的位子上,视角和十多年前一样)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回到了校园,几乎有些贪婪地比较着记忆和现实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探访原来的食堂(连遗址也没有剩下),我们探访原来的操场,我们探访原来的水房(早已不知踪影),我们探访饶家院、民主湖、二教、学院办公楼,在温暖的阳光下追寻过往的时光。总感觉那里有我们留下的气息,那里有我们存在的痕迹。让人有些意外,很多地方明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路怎么走,却都是下意识地,几乎是一种本能。这些东西,好像永远不会随着时光而消失;这些东西,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种本能。
当然,阳光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崭新的设施,年轻的脸庞,学校,就是这样不断地吐故纳新,焕发着青春活力。七年的时间,作为个体是老了七岁,但作为回忆,却更加丰富;作为学校,却更为靓丽。就这样,我站在过去与现实交汇的点,思绪翻飞,感慨万千。
(崭新气派的主教学楼)
回到校园,不是怀旧,只是要记得。
不光是记得过去的时光,还要让回忆来证明原来的青春没有浪费,更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来回报曾经有过的光荣岁月。这大概才是我们之所以频频回首的真正理由。
最后一天,就要离开重庆了。蜗牛和吐气鱼第三次来到校园。在吐气鱼的鼓励下,蜗牛换上了跑鞋,用自己最擅长的、过去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改变的方式----跑步,沿着最熟悉的道路对校园进行了一次游历,在充满了鸟语花香的校园里面飞驰,多少时光过去了,但就像跑步的速度没有丝毫变化一样,蜗牛怀着一样的纯真心理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一样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路边的景色。过去,蜗牛就是这样不停地跑着,从这里跑到更广阔的空间。未来,蜗牛还会这样不停地跑着,跑到人生新的阶段。滔滔嘉陵江水和巍巍钟塔,看到奔跑的我们,一定也会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