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应为上周市场恐慌负何责?

(2006-07-15 14:12:37)
分类: 指手划脚
央行应为上周市场恐慌负何责?
 
禹刚
 
  6月份及上半年的金融运行数据昨日下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其应有的引导市场合理正确预期、消除不必要的外界臆测、荡涤各种市场流言的作用却未得到发挥。
 
流言让市场“很受伤”
 
  为什么?因为上周各大金融市场已经乱象丛生、上蹿下跳找不着北了。根据部分媒体陆续泄露的6月份金融数据,由于货币信贷数据好于预期,上周三在银行间市场,一年期央票利率在连续攀升15周后首次停止上涨,并带动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市全部上扬,两市指数分别收于109.68点和114.28点。
 
  非官方数据在市场上空飘荡,由此产生的各种版本的流言也在不同市场内蔓延。于是,紧跟着在周四,加息的传言重创股市,沪综指和深成指分别下跌4.84%和4.63%,创下年内第二大单日跌幅。电脑显示屏上绿油油的一片,让无数投资者茫然无措。
 
  没有方向没有道路没有人来说明真相之际,任何方向任何道路都成为可能的“正确之路”,流言借机占据高地。这样的混乱预期使市场极易产生各种非理性表现,周四周五两天权证的上蹿下跳就是明证。
 
  投资预期被打乱、准确消息无从获知的情况下,只能让投机者大行其道。疯狂炒作下,以万科认沽为首的大批权证,虽然其内在价值已形同废纸,但在混乱的市场中却一再被拉高。
 
   央行一定是逆市场而行的么?一定是让市场“上下求索”而不得解的么?一定是听任炒作分子大行其道、扰乱市场的么?如果这样,市场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岂不是来自于货币当局的无作为和不透明。
 
  流言止于透明
 
  稳定并引导市场走向正确预期的货币当局在哪里?
 
  如果说央行不能代替投资者做决策,学会保护自己是投资者自己的责任。那在数据无法证伪、流言无人澄清、正确消息无从获得的时候,提前泄露于市场的各种版本的非官方数据、以及根据这些零碎数据进行大相径庭解读的各家机构,是否就能担负起这些责任?
 
  格林斯潘发明的“美联储语言”,尽管艰涩难懂,但却是“市场友好(Market Friendly)”型,美联储给予市场的预期尽管不是斩钉截铁,但却是重在指明方向,引导合理预期,避免市场做无谓的剧烈波动,减少资金的“东奔西走”。
 
  回过头看看刚刚过去的美联储十几次连续加息,应该还没有哪一次让投资者目瞪口呆或者让市场反复剧变。
 
  笔者在一次同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主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蕾切尔·洛麦斯(Rachel Lomax)女士见面时,就曾问到过这样的问题,她就曾委婉地表示,“在利率政策这样重要的问题上,央行还是应该增加透明度。”
 
  她向笔者介绍了英国央行如何运作,“我们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每季度发布一次预测,我们的例会非常公开,不仅要公布详细会议记录,而且每一名成员在例会上的投票都要公布,是否同意加息、降息或者维持不变,都会让社会公众了解”。
 
    她补充道,“此外,例会结束后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详细解答我们形成政策的依据、数据和预测。”
 
  在英格兰银行网站上,专门有一份Excel文档,上面详细记录了现任甚至历任委员会成员在例会上的投票情况,以及例会对利率水平的决定。
 
  她强调,央行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并理解,央行到底在做何事、担负怎样的责任,让普通民众了解身边有关利率的事情:物价、房价、通货膨胀等。
 
  在英格兰银行网站上有一个链接,指向一个名为“目标2.0(Target 2.0)”的网站。这是为广大学生所设立,旨在引导他们对经济的思考和兴趣的网站。该网站提供许多宏观数据,依靠这些元素,学生可以模拟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判断如何调节利率水平以维持2.0%的通货膨胀率。
 
  笔者在英格兰银行的网站上看到一份长达19页的例会纪要,上面详细记录了货币委员会10月6日一次普通例会的进程和问题讨论重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最新季度例会的会议纪要,共5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