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码字存档 |
禹刚 2005年11月15日 05:19 第一财经日报
三年来围绕在美元身上的故事是跌宕起伏、颇多曲折,美元的走势经历了险象环生、岿然不动、柳暗花明多个阶段。美元之于全球金融市场,不啻于英特尔的芯片之于计算机业,虽有AMD迅速崛起,但仍不能撼其独一无二的地位。
基于此,对于美元2005年走势的预测,是经济学家尤其是投行分析师们今年最为重视的工作。影响美元走势的任何风吹草动,其连锁反应将会波及股市、债市、期市,乃至国际政治关系,而这些也是投行的利益所在。
“石油美元vs石油欧元”和“外汇储备多样化”就是伴随美元、欧元走过这两年的最好例子,见证了世界主导货币之争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影响。作为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有着独到分析并拥有话语权的国际投行经济学家们,则活跃于这一预测领域。
美元历经三年多的跌势,但欧元却逐步树立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美国国内经济双赤字居高不下,是压在美元心中的一块巨石,而石油美元的没落、多国流露减持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等,则在美元头顶聚集着乌云。
长期熊市下,树倒猢狲散,分析师预测的分歧逐渐拉开。去年下半年,在趋势上,众投行几乎众口一词看跌美元,在指标上,则分别给出了3-6个月,甚至12个月内美元对欧元的区间,即便最乐观的高盛,也只给出了1欧元兑1.35美元的预测。
但自从进入今年以来,美元触底反弹,重新夺回失地,虽然有多个国家欲减少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的消息,美国的贸易赤字也屡攀新高,但美元却一直缓慢爬升。反应灵敏的投行开始收回早先的预测,调整美元预期,将更多的非经济因素变量加入其预测模型当中。
今年以来,美元不退反进,重回攻势,这其中有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的推动,有美国颁布《本土投资法》刺激巨额美元回流的影响,也有欧元区国家政治动荡不断、经济发展停滞导致欧元疲弱,间接推升美元的因素。
年初至今,法国和荷兰相继公投否决欧盟宪法,随后英国地铁恐怖袭击、德国大选乱局、法国骚乱,一块又一块大石砸在欧元心口,欧元再没有了前两年争夺国际主导货币时的咄咄逼人。
倒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让亚洲货币在今年保持了对美元的强势。且在欧元暂时败下阵来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呼声再度高涨,亚洲开发银行宣布将于明年开始编制和公示亚洲货币加权平均值的亚洲货币单位。这将是美元把持货币霸主的又一隐忧。
预测美元走势,是所有经济预测中最刺激、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无数经济学家、分析师、投资者对此乐此不疲,这固然与美元在当今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有关,但也与影响美元走势变量最多、非经济因素最多、预测难度最大有关。
回顾众投行年初对美元走势的分析和预测,更象是给一出迷局作解,语焉不详者有之、模棱两可者有之、语不惊人死不休者有之、高估低估者更属正常。
有谜有就有人渴望知晓,有人想知晓就有人来解谜,但就像欧元当年衔玉而诞,一路高歌猛进,承载着多少人打破美元独霸的梦想。但谁又曾想,从波峰到波谷也就一跨步,现在的欧元疲弱至此,跌破多少分析师的眼镜。
迷局依旧有,欧元会否卷土重来?亚元会否腾空出世?美元的地位到底谁能撼动?眼看年关将近,众投行的分析师又该预测来年美元的走势了,如果开局好预测,也就顾不得那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