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码字存档 |
禹刚 2005年08月22日
昨日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后的“满月日”,一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0.0654%,对欧元累计升值1.92%,期间央行和外管局共发布涉及外汇的政策11项,央行官员就汇率形成机制作过两次重要讲话。
从外汇市场看,央行所设计的汇改方案行之有效,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既反应出基本趋势,但并不同步国际市场;其次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无明显特征,并停止公布每日交易量等数据,让投机者无从猜测;再有,人民币除即期市场外,掉期、远期等衍生品也逐步上马,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完善。
同时,央行和外管局相继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将汇改的重点进一步推向了汇率形成机制上,推动外汇市场发展、增加参与主体、促进衍生品入场、增加企业持汇比例,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了规划和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同时,按照央行此前所设想的,汇改将促使企业和金融机构自我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一点在所颁布的政策中有明显的体现。
市场跌宕起伏 远期产品波澜不惊
如果把7月21日看成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诞生日,随后的22日人民币就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历了第一天的市场洗礼,并从此经受了截至昨日的22个交易日的考验。
在22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有13个交易日升、9个交易日跌,最高值出现在8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跌至8.0971,有意思的是,就在上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欧元则出现了汇改后的最低值,欧元对人民币升至10.1036。
更有意思的则是,随后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就背向而行:对美元一路下滑,对欧元一直上升,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元和欧元对人民币分别为8.1047和9.8706。
根据央行每日公布的收盘价统计,人民币对美元单日最大涨幅出现在8月11日,涨幅达0.0740%;最大跌幅则出现在8月8日,跌0.0654%。从涨跌幅看,远小于央行设定的上下0.3%区间。
从连续涨跌看,在7月28日至8月2日的4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曾连续上涨,涨幅0.059%;而在8月9日至15日间,又出现连续5个交易日的上涨,涨幅0.122%。
7月26日,针对市场猜测人民币初始升值2%后会持续升值,央行新闻发言人对此郑重澄清,并否认会有进一步的调整。随后的27日,人民币对美元升至汇改后的最高点,美元对人民币涨至8.1128,并超过21日汇改的初始值8.11。
但此后人民币对美元在波动中持续走强,需要注意的大背景是,同一时段美元在国际上也在走强,由于一系列利好经济数据出台,以及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元对欧元和日元都有一定幅度上涨。上周美元兑欧元就涨了2.4%,美元对日元也从109.38升至110.46。
银行间外汇市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人民币远期交易8月15日正式上马。当天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了远期外汇交易品种。开盘首日即出现5笔报价,成交2笔。但截至昨日,远期产品的总成交笔数也只有3笔。不同时长的报价显示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随时间推移不断走高的趋势。
在交易量方面,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在人民币升值当周不但没有出现大幅增加,反而比前一周有所减少。据外汇交易中心的统计,当周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87.30亿美元,与前一周下降6.55%。其中,美元成交量85.76亿美元,较前周减少7.17%。
但随后央行停止公布交易量,央行官员在回答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该官员表示,不公布市场成交量属于制度规定,成交量这一数据很重要,公布可能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而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网站上公布,该局将按年度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成交量
综合来看,汇改一月来,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并无明显走势特征,符合此前经济学家所言“有涨有跌,央行会让投机者无从下手。”此外,人民币对美元、欧元以及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在反应基本走势的情况下,并不与国际市场同步,也显现出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是参照而非简单盯住的特点。
政策发布紧锣密鼓 央行透露一篮子设计
央行7月21日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随后决策层着力强调此次汇改并非简单调整汇率,所改革的是汇率形成机制,相关配套政策将会次第出台。初步统计,央行和外管局自7月21日至今,分别出台有关新政策7项和4项,涉及外汇交易市场、交易主体、外汇衍生品等领域;央行领导也两次对汇改政策作出重要解析。
7月21日宣布汇改当日,为减少与美元息差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同步宣布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7月23日,针对外界误解以及部分报章的翻译错误,周小川行长向外界澄清并强调人民币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而非紧盯。
26日,央行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对外澄清人民币初始升值2%的含义,排除继续调整汇率的可能性;当日,央行还宣布,将在每日外汇市场闭市后,公布人民币汇率交易收盘价。
随后在29日,周行长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对人民币汇率初始水平调整的准确含义、“一篮子货币”的有关内容,以及人民币汇率有管理浮动与国际市场汇价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解答。他在这个会议上透露,下一步工作将是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
随后的8月9日和10日两天,央行密集公布有关推动外汇市场以及外汇衍生品发展的政策。9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的银行主体,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同时,允许银行可自行对客户报价,并放开交易期限限制,由银行确定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数。
而在交易范围方面,首次将全部经常项目包括在内,同时增加部分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同时,央行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10日,央行宣布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其次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允许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开展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会员开展银行间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
同日,周小川行长还首次透露了有关一篮子货币在币种选取、权重确定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篮子中所包括的大部分币种浮出水面。
在此期间,外管局为配合央行有关汇改的政策,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在7月28日宣布在全国推广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系统;8月2日宣布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随后第二天又宣布提高居民个人经常项目购汇等政策。16日又宣布调整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
从央行和外管局此期间紧锣密鼓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决策层按照“先聚焦、后发散”的步骤逐步展开,首先释放汇改的最中心内容,继而公布相关技术信息。
其次,这些政策紧紧围绕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尽快向市场提供管理汇率风险工具的两个原则进行。同时,系列政策也显示央行借汇改的机会,一方面推动企业锁定汇率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提高它们的竞争力。
昨日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后的“满月日”,一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0.0654%,对欧元累计升值1.92%,期间央行和外管局共发布涉及外汇的政策11项,央行官员就汇率形成机制作过两次重要讲话。
从外汇市场看,央行所设计的汇改方案行之有效,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既反应出基本趋势,但并不同步国际市场;其次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无明显特征,并停止公布每日交易量等数据,让投机者无从猜测;再有,人民币除即期市场外,掉期、远期等衍生品也逐步上马,汇率的形成机制更加完善。
同时,央行和外管局相继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将汇改的重点进一步推向了汇率形成机制上,推动外汇市场发展、增加参与主体、促进衍生品入场、增加企业持汇比例,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了规划和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同时,按照央行此前所设想的,汇改将促使企业和金融机构自我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一点在所颁布的政策中有明显的体现。
市场跌宕起伏 远期产品波澜不惊
如果把7月21日看成人民币汇率浮动的诞生日,随后的22日人民币就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经历了第一天的市场洗礼,并从此经受了截至昨日的22个交易日的考验。
在22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有13个交易日升、9个交易日跌,最高值出现在8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跌至8.0971,有意思的是,就在上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欧元则出现了汇改后的最低值,欧元对人民币升至10.1036。
更有意思的则是,随后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就背向而行:对美元一路下滑,对欧元一直上升,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元和欧元对人民币分别为8.1047和9.8706。
根据央行每日公布的收盘价统计,人民币对美元单日最大涨幅出现在8月11日,涨幅达0.0740%;最大跌幅则出现在8月8日,跌0.0654%。从涨跌幅看,远小于央行设定的上下0.3%区间。
从连续涨跌看,在7月28日至8月2日的4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曾连续上涨,涨幅0.059%;而在8月9日至15日间,又出现连续5个交易日的上涨,涨幅0.122%。
7月26日,针对市场猜测人民币初始升值2%后会持续升值,央行新闻发言人对此郑重澄清,并否认会有进一步的调整。随后的27日,人民币对美元升至汇改后的最高点,美元对人民币涨至8.1128,并超过21日汇改的初始值8.11。
但此后人民币对美元在波动中持续走强,需要注意的大背景是,同一时段美元在国际上也在走强,由于一系列利好经济数据出台,以及美联储继续加息,美元对欧元和日元都有一定幅度上涨。上周美元兑欧元就涨了2.4%,美元对日元也从109.38升至110.46。
银行间外汇市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人民币远期交易8月15日正式上马。当天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推出了远期外汇交易品种。开盘首日即出现5笔报价,成交2笔。但截至昨日,远期产品的总成交笔数也只有3笔。不同时长的报价显示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随时间推移不断走高的趋势。
在交易量方面,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在人民币升值当周不但没有出现大幅增加,反而比前一周有所减少。据外汇交易中心的统计,当周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87.30亿美元,与前一周下降6.55%。其中,美元成交量85.76亿美元,较前周减少7.17%。
但随后央行停止公布交易量,央行官员在回答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该官员表示,不公布市场成交量属于制度规定,成交量这一数据很重要,公布可能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而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网站上公布,该局将按年度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成交量
综合来看,汇改一月来,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并无明显走势特征,符合此前经济学家所言“有涨有跌,央行会让投机者无从下手。”此外,人民币对美元、欧元以及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在反应基本走势的情况下,并不与国际市场同步,也显现出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是参照而非简单盯住的特点。
政策发布紧锣密鼓 央行透露一篮子设计
央行7月21日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随后决策层着力强调此次汇改并非简单调整汇率,所改革的是汇率形成机制,相关配套政策将会次第出台。初步统计,央行和外管局自7月21日至今,分别出台有关新政策7项和4项,涉及外汇交易市场、交易主体、外汇衍生品等领域;央行领导也两次对汇改政策作出重要解析。
7月21日宣布汇改当日,为减少与美元息差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央行同步宣布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7月23日,针对外界误解以及部分报章的翻译错误,周小川行长向外界澄清并强调人民币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而非紧盯。
26日,央行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对外澄清人民币初始升值2%的含义,排除继续调整汇率的可能性;当日,央行还宣布,将在每日外汇市场闭市后,公布人民币汇率交易收盘价。
随后在29日,周行长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对人民币汇率初始水平调整的准确含义、“一篮子货币”的有关内容,以及人民币汇率有管理浮动与国际市场汇价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解答。他在这个会议上透露,下一步工作将是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
随后的8月9日和10日两天,央行密集公布有关推动外汇市场以及外汇衍生品发展的政策。9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的银行主体,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同时,允许银行可自行对客户报价,并放开交易期限限制,由银行确定交易期限和展期次数。
而在交易范围方面,首次将全部经常项目包括在内,同时增加部分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同时,央行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10日,央行宣布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参与;其次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允许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开展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会员开展银行间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
同日,周小川行长还首次透露了有关一篮子货币在币种选取、权重确定时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篮子中所包括的大部分币种浮出水面。
在此期间,外管局为配合央行有关汇改的政策,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在7月28日宣布在全国推广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系统;8月2日宣布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随后第二天又宣布提高居民个人经常项目购汇等政策。16日又宣布调整境内银行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方式
从央行和外管局此期间紧锣密鼓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决策层按照“先聚焦、后发散”的步骤逐步展开,首先释放汇改的最中心内容,继而公布相关技术信息。
其次,这些政策紧紧围绕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尽快向市场提供管理汇率风险工具的两个原则进行。同时,系列政策也显示央行借汇改的机会,一方面推动企业锁定汇率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提高它们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