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码字存档 |
禹刚 2005-07-08
“全球并购潮又回来了”,摩根大通的并购专家孟亮看到数据时有点兴奋,“不过和2000年那时候大不一样啊。”
根据著名金融数据公司ThomsonFinancial刚刚出炉的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再次表现不俗,并购总额(包括已宣布但未最后成交)高达1.2万亿美元,而在亚太(除日本外,下同),同比更是增长82.9%,并购额超过98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537亿美元。
在亚太地区,中国内地此次迈进一位,排在第二,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分列第三和第六,三者相加后的交易额超过排名第一的韩国两倍以上。
就全球并购趋势和特点、跨境并购和私募基金并购的影响、亚太区特别是中国的并购案例分析等问题,本报特地邀请了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亚太区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孟亮来解读这份报告和关键数据。孟亮本人是并购专家,同时摩根大通也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交易中的财务顾问之一。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并购数据创下自2000年来的新高,那么与5年前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孟亮:初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并购潮又回来了:并购额超过1万亿美元、自2002年来半年统计数据连续第六次出现增长。但是仔细研究这份统计报告,我们会发现正在经历的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并购潮。
如果说2000年的全球并购热中,是IT、互联网公司等新兴行业向传统行业发起冲击,出现天价并购案的话,那么现在的并购活动更多是发生在传统行业内部,以资源整合、跨国并购为特色。
从金融行业到现在的热点能源行业,再到宝洁这样的消费品企业,无一不体现出以上两个“亮点”。
《第一财经日报》:那如果从区域来看呢?
孟亮:从区域来看更有新景象,欧洲、亚洲的份额快速上升,不少美国公司成为并购目标。
从统计来看,最近三个月,目标是美国公司的并购案额度已超过2770亿美元,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季度超过2000亿美元了。2000年的时候,美国公司一直是国际并购中的绝对“狩猎者”,而现在欧洲、亚洲的公司越来越多地成为主动者。
此外,上半年,欧洲的并购超过40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成多,跨境并购活动也非常活跃,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今年上半年就有4050亿美元的国际并购案。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许多以前行事低调的私人财团、私募基金现在也活跃在国际并购活动中,它们对全球并购带来一股新的势力。
《第一财经日报》:上半年亚太区的成绩也不错,哪些特点和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孟亮:无论从并购的数目和并购额来说,亚太区近来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仅上半年就增长了八成。
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趋势就是,中国的并购活跃程度在该地区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去年下半年我们就预测,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数据已经体现出这种特点了。
单从第二季度来看,中国内地前进一位,排名第二,804个并购项目,额度118亿美元;香港地区排名第三,386个项目,额度81亿美元;台湾地区排名第六,额度也有50亿美元之多。三地合起来超过排名第一的韩国126亿美元的两倍还多。
从单个的并购项目来看,内地中海油此次并购,有望成为除日本外的亚太区并购最高额。
除了传统行业并购活跃这一点和全球一致外,亚太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能源是最活跃的行业,从第二季度看,能源行业的并购占到了32.3%的份额,同比增长高达126%!去年同期,来自能源行业的并购所占份额只有14%。
此外金融机构也是并购的热门,最近三个月就有597例并购,并购额近200亿美元,占到整个亚太区的两成份额。
《第一财经日报》:下半年还会保持这种势头吗?
孟亮: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下半年还会更好。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政府在大力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商业舞台,很多企业也有“并购成长”的打算,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孟亮:从我们很多的经验来看,内地企业在参与国际并购当中,首要任务就是“找人”。
对一些中国企业来说,它们已经为并购做好准备,但是跨国并购,整合的不仅是行业资源,还有文化差别、国际关系等因素包括在内,做好这些事情需要富有经验的高管人员,中国企业应尤其注意“人力资本”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
其次,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还要注意节奏、控制好风险。正因为国际并购所涉及的人力、财力以及整合力,对企业来说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借助专业人士和专业顾问的帮助,这样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才能减少风险,减少盲目性。
“全球并购潮又回来了”,摩根大通的并购专家孟亮看到数据时有点兴奋,“不过和2000年那时候大不一样啊。”
根据著名金融数据公司ThomsonFinancial刚刚出炉的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再次表现不俗,并购总额(包括已宣布但未最后成交)高达1.2万亿美元,而在亚太(除日本外,下同),同比更是增长82.9%,并购额超过98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537亿美元。
在亚太地区,中国内地此次迈进一位,排在第二,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分列第三和第六,三者相加后的交易额超过排名第一的韩国两倍以上。
就全球并购趋势和特点、跨境并购和私募基金并购的影响、亚太区特别是中国的并购案例分析等问题,本报特地邀请了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亚太区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孟亮来解读这份报告和关键数据。孟亮本人是并购专家,同时摩根大通也是当前最引人注目的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交易中的财务顾问之一。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并购数据创下自2000年来的新高,那么与5年前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孟亮:初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是并购潮又回来了:并购额超过1万亿美元、自2002年来半年统计数据连续第六次出现增长。但是仔细研究这份统计报告,我们会发现正在经历的是一次完全不同的并购潮。
如果说2000年的全球并购热中,是IT、互联网公司等新兴行业向传统行业发起冲击,出现天价并购案的话,那么现在的并购活动更多是发生在传统行业内部,以资源整合、跨国并购为特色。
从金融行业到现在的热点能源行业,再到宝洁这样的消费品企业,无一不体现出以上两个“亮点”。
《第一财经日报》:那如果从区域来看呢?
孟亮:从区域来看更有新景象,欧洲、亚洲的份额快速上升,不少美国公司成为并购目标。
从统计来看,最近三个月,目标是美国公司的并购案额度已超过2770亿美元,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季度超过2000亿美元了。2000年的时候,美国公司一直是国际并购中的绝对“狩猎者”,而现在欧洲、亚洲的公司越来越多地成为主动者。
此外,上半年,欧洲的并购超过40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成多,跨境并购活动也非常活跃,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今年上半年就有4050亿美元的国际并购案。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许多以前行事低调的私人财团、私募基金现在也活跃在国际并购活动中,它们对全球并购带来一股新的势力。
《第一财经日报》:上半年亚太区的成绩也不错,哪些特点和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孟亮:无论从并购的数目和并购额来说,亚太区近来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仅上半年就增长了八成。
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趋势就是,中国的并购活跃程度在该地区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去年下半年我们就预测,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发现,数据已经体现出这种特点了。
单从第二季度来看,中国内地前进一位,排名第二,804个并购项目,额度118亿美元;香港地区排名第三,386个项目,额度81亿美元;台湾地区排名第六,额度也有50亿美元之多。三地合起来超过排名第一的韩国126亿美元的两倍还多。
从单个的并购项目来看,内地中海油此次并购,有望成为除日本外的亚太区并购最高额。
除了传统行业并购活跃这一点和全球一致外,亚太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能源是最活跃的行业,从第二季度看,能源行业的并购占到了32.3%的份额,同比增长高达126%!去年同期,来自能源行业的并购所占份额只有14%。
此外金融机构也是并购的热门,最近三个月就有597例并购,并购额近200亿美元,占到整个亚太区的两成份额。
《第一财经日报》:下半年还会保持这种势头吗?
孟亮: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下半年还会更好。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政府在大力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商业舞台,很多企业也有“并购成长”的打算,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孟亮:从我们很多的经验来看,内地企业在参与国际并购当中,首要任务就是“找人”。
对一些中国企业来说,它们已经为并购做好准备,但是跨国并购,整合的不仅是行业资源,还有文化差别、国际关系等因素包括在内,做好这些事情需要富有经验的高管人员,中国企业应尤其注意“人力资本”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
其次,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还要注意节奏、控制好风险。正因为国际并购所涉及的人力、财力以及整合力,对企业来说要求非常高,因此,需要借助专业人士和专业顾问的帮助,这样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才能减少风险,减少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