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互联网 |
絮叨开场
絮叨几句啊。先。
周五之前,我看了些cnblog关于此次活动的介绍,对会议基本是迷糊乎乎的。
后来周六上午到上海完成一个会议之后,下午就茫茫然冲了过去,接下来是周六下午/周日一天,周六晚上写另外一篇稿子到2点多,周日早上爬起来就赶紧去会场,原本打算听一下Horse的Web2.0,结果因为司机比我还迷糊,居然给我跑错了地方,跑到会场时Horse已经开始回答问题了。
在会场呆到周日下午4点半大会基本结束,我就提着行李狂奔机场,临到机场门口,送我的朋友还撞了旁边的一辆车。
然后我和朋友在机场还多等了一个小时才登上飞机,折腾到昨天晚上11点才到家。今天去上班也是迷糊的很,还没有进入状态,到了晚上,才稍微沉静了一点下来。
刚刚回来以后,想起还有几个碗没有洗,于是就赶紧跑厨房洗。在洗的时候,随着温热的水淌过手指间,把一个个的碗洗刷干净,我的思绪好象也慢慢地舒展开了,淡淡地想着这次的上海之行,想着中文blog年会的种种,还有那帮结识的好朋友们。
未完成的商业化冲动
毛的发言
我去的比较晚,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这次年会的投资方,风险投资公司的VP(副总裁),和他简单地聊了几句,他提到了blog的商业化发展。毛的背景不难理解他投资的意图,寻找新的投资点,见证和壮大一个个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发掘新的投资机遇。作为有着blog南方教父之称的毛,当之无愧。
很遗憾没有听他的演讲,不过据参加第一天会议的朋友说,毛的发言比较令他们失望,抨击的地方就是他夹杂的英文太多,造成了听众在接收信息时的人为障碍,一些本不是国外专业术语的部分,他也说英语。比如美丽不说美丽,非要用beautiful;但是不说但是,非要用but。让一些早期加入blog大军的老同志,或者英文不好的朋友,听起来非常吃力,脸上时常露出茫然又欲罢不能的挣扎状。
我不清楚当时的状况,也不能评价啥。只是觉得,如果说要作到商业化,却不能让普通人听懂,那么所谓的商业化就是扯淡。
商业化是为了将产品或者服务的商品化、产业化,而商品和产业必须是能够满足大家的一定需求的,目前blog的商业化之旅需要突破的并不是技术上的瓶颈,而是获得社会上的认同,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文心的无奈
之后再谈到商业化的,就是文心,对他的发言和绅士风度很有好感。作为参与blogdriver创始的早期元老,文心谈到了创业时候面临的困境和曲折,对那段历史意犹未尽之时,便不得不放弃美好的梦想,在现实面前选择了投入博客中国的怀抱。
在选择融资还是被收购的道路面前,文心放弃了回国创业和做一个职业经理人/CEO,他的解释他们的团队没有运营的经验,最终选择了被收购,并且至今坚信在当时他们的抉择是正确的。
文心的blog梦想依旧,他在bokee(前身博客中国)继续他的梦想,只是我不清楚,这个舞台足够大吗,是否能够延续他的梦想?
当商业化的道路从梦想成为现实的过程中,在资本的美食面前,有多少开创者可以顶住资本的双刃,顶住赢利的压力、守住运营和管理的艰辛,几乎有点偏执狂般地走下去?
横戈们的梦想
横戈是窦毅的博客名。他的现实身份是BlogBus的CEO。这次参加会议的还有UUZone的创始人、BlogCN的董事长等等的互联网新军人物。这些横戈们在现实与网络中交错着,挣扎着。
在blog圈子,他们在技术上走在了最前面,吸收着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很多人拥有海外背景。先进的技术让他们的思想超前,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人可以说是当今互联网前沿最具活力最具有创造力和爆发力的一个群体。
从纯技术的追逐者到现实创业的实践者,横戈们在痛苦而悄悄地发生着角色的裂变:技术狂热爱好者转变成管理人员、企业家。
窦毅说,他会坚持将横戈的风格延续下去,让其不沾惹上企业的烙印,不过他也坦率地表示完全没有是不太可能的。
而UUZone老大则现实许多,从他安排手下写blog就可见一斑。
一点破碎的遐想
后来会议上我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大意是主张目前应该坚决排斥商业化,而坚持blog本身一些纯粹的东西,不必迎合商业化、大众化之类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评判,只是觉得排斥商业化保持纯粹性也许只是一个美好而纯洁的梦想,就像你希望可以一直保持初恋的感觉一直恋爱不结婚一样;实质上和横戈们希望在踏入商业化之旅、陷入资本的漩涡后但又期盼着可以苦苦地维系住原有的纯粹和纯净一样的困难。
但是,我依然对横戈们特别的敬重与喜爱,因为看到他们的努力和挣扎,因为他们有他们的光荣和梦想,他们在执着寻求和探索着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逐着最为适合个人的人生、事业之路。
多元撞击下的文化交融
延续中的Blog话题
短短2天的中文网志年会就这样结束了。昨天登陆CNBlog的时候看到有留言说让大家不要忘记年会上讨论的一些话题,所有的内容依旧在延续着。
的确,年会的结束应该说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围绕着Blog的一些思绪的小结,同时,年会也开启着大家新的思绪,给予参加会议的每个人与不同的刺激和遐想,为新的思想交锋抛下一些碎砖头瓦片之类的。
而Blog本身,并不简单是一个技术的名词、一个时髦的概念。Blog的复杂和迷人之处在于她的综合交错、在传统和现代中的摇曳生姿。Blog与全球化、Blog与教育、Blog与媒体、Blog与传播、Blog与社会、Blog与文化等等等等。
从手写日记到打字写Blog方式的巨变,从见面热烈讨论到Blogger通过Tag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回帖交锋,从只能从学术刊物上看到一些经过筛选、受到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内容到第一时间直接通过RSS获悉个人Blog从而了解最可能接近作者本意的思想火花。。。。。。Blog在酝酿着属于自己的完美风暴到来。
Blog的到来有丝润物细无声的味道。与国外不同,中国的Blog并非从新闻记者开始兴起的,而现在新闻记者也只是作为一部分相对活跃的Blog群体,这个群体主要是局限在一些专业IT媒体内。可是,慢慢地,随着新浪、Sohu这些门户网站的介入,阳春白雪的Blog渐渐变为下里巴人。
也同样无法作一些价值判断,但是可以预见到的是,当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就不再可能独善其身,也无法做到相对封闭和孤立,而是会渐渐地影响着、改变着个人、社会的面貌。
要完全做到封闭和孤立是不可能的,而打破封闭和孤立的确也是趋势,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临很多不断喷涌而出的话题以及引发得种种悖论,经历每种新事物从诞生到发展到壮大必然要经历的阵痛、完成认知的螺旋上升。
多元背景与文化的交融
这里说的背景和文化辐射着很多外延,小的来说文科生和理科生,大点来说同样说中文的内地、台湾、香港、海外华人,往再大点来说中国人和外国人、中国化和全球化,等等等等。我只是做了最粗略的分类。而这个分类就只是从年会上所感觉到的一些东西而言。在胡言乱语间再次抛个砖头,让大家砸点碎瓦片过来。
年会最大2个特点,理科生比文科生多,男生比女生多。参加此次报道的e时代周报记者说,演讲太技术了,“简直是歧视文科生”。而我身边的一位英文专业的女生,在对我摇摇头说听不懂,丢下一句“现在是他们理科生牛,以后就靠我们文科生发扬光大了”,之后直接跑出去逛街了。另外一位同样英文专业毕业,曾经教过书,后来做记者的女生在会后发msn给我说,这些理科生的将原本可以一句话说清楚的东西说的非常的复杂、词不达意,让她着急得想冲上台替他讲述,而原本生动丰富的内容,硬生生地给讲得枯燥无味,让接受信息的人失去兴趣。
尽管Blog可能最初是男生、理科生玩家们的一个产物,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稳定,必然需要在内容上雕琢和打磨。而此时,文科生的优势就将发挥出来,而内容的打磨也不仅局限文字,文科生笔尖散发的人文气息,潜移默化地会推动着Blog从边缘化走向主流文化。
谈到中文地区的Blog交融,想到年会上见到的除了内地人,还有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朋友,甚至有不少的海外华人。
都是使用中文,内地、港台和ABC,他们对中文Blog的发展同样抱着很浓厚的兴趣和期待。香港大学研究新媒体的助理教授,意念科技的创始人,台湾番薯藤的企划,华盛顿邮报的ABC,等等。尽管他们对中文Blog的关注和热情并没有受到语言隔阂以及交流不畅的影响,但是在会议上,确实能够感到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不融合,缺失了本该有的共鸣。
在听他们介绍他们对Blog发展的看法和研究的时候,我不禁浮想,同样是中文Blog,系统内的不协调和隔阂又要怎么消除,达到融合呢?抑或依旧维持各自的话语系统,只是建立一条通畅的交流渠道以此来维系彼此间的水乳交融和唇齿相依?
最后要浅尝辄止的就是Blog的全球化与本土化。Blog是舶来品,Blog的诞生和发展,本土的影子少得可怜,而通过本土化将Blog迎接进来,需要在中文系统或者中国国内处理好一种平衡,技术的解码和编码只是硬件基础,而话语系统的解码和编码再到输出,则是更为重要的软件内核。
据说哈佛大学法学院的rebecca呼吁中国Blogger用英文写Blog,因为很多外国人不愿意学中文。再想到很多发言人尽管不是海龟或者ABC,依然不忘夹一些英文来撑门面、显示自己很专业,而我身边真正英文出身的朋友反倒对此不屑一顾。我不由担心,我们电影已经沦丧到为了获得国外的奖而不顾本国人民需求的地步了,Blog会不会也这样迷失掉了呢?
语言本身的工具作用是我们应该去使用表达我们思想的,而我们的思想本来就不必去为了迎合所谓的全球化(实质上是欧美化)和国际化而失去本土的特质和风采,这样的思想下自然更没有必要去刻意改变自己的语言,当然用外国人熟悉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是非常好的,这样牵涉到的就只是传播的技巧而不是思想的迷失。
最后的一点小絮叨
上面拉拉杂杂说了一堆东西,不乏对这次年会的一些“拷问”,不过我想说的是瑕不掩瑜,这也是我刚刚洗碗后再洗澡的时候脑子中蹦出来的4个字。作为我这么一个不太了解的边缘人,不是很认真写Blog的懒惰家伙,在迷迷糊糊听了这一天多不太懂的会议之后,竟然也莫名其妙地被会议中的热情所感染,认识一大群可爱的Blogger,产生了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和激情,足以见得Blog的魅力确实是瑕不掩瑜的。
那么就让我们尝试拥抱一下新鲜的Blog吧,不时地让心灵去年轻飞扬一把。
好累了。天啊!又若干个小时过去了,幸亏抹了眼霜和乳液,又不知不觉地牺牲了睡眠,絮叨半天。不过,心下也是舒坦了许多,仅以此文作为我参加首届中文网志的一个小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