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轧钢过程中控制氧化烧损探讨
(2012-03-02 10:24:47)
|
在钢坯的加热过程中,钢坯表面的铁元素与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发生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造成金属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钢坯的氧化烧损。氧化烧损必然降低钢坯的成材率。如果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不能脱落,轧后氧化铁皮脱落则会造成钢坯表面压痕,直接影响钢材表面质量。当炉内氧化烧损严重时,氧化铁皮在炉内堆积是炉低增高,给炉低的维护和钢坯在炉内运行带来困难。
连铸坯直接作为线材用坯时,由于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较多,又很粗糙,因此,连铸坯表面的氧化烧损大,给炉子带来的危害也大。显然,减少氧化烧损,对线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炉内气氛对氧化烧损的影响
炉气的氧化能力取决于氧化性气氛的浓度与还原性气氛的浓度之比,氧化性气体含量越多,炉气的氧化能力越强。炉中的SO2、H2O、O2和CO2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SO2的氧化能力最强。当炉气中有SO2时,在1100℃以上,钢坯表面产生FeO·FeS低熔点化合物,钢坯不断暴露新表面,造成激烈的氧化。当SO2的含量达到0.1%-0.2%时,烧损增加1-2倍。炉气中的H2O的氧化能力也较强,是CO2和O2的2倍。过剩空气对氧化烧损的影响不明显,空气过剩系数由0.9逐步增加时,氧化烧损有所增加,超过1.2时烧损并不显著增加,因为此时氧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氧气的扩散速度,钢坯表面的氧化反应如下:
Fe+O2= FeO
3Fe+2O2= Fe3O4
4Fe+3O2= 2Fe2O3
Fe+CO2= FeO+ CO
3Fe+4CO2= Fe3O4+ 4CO
Fe+ H2O = FeO+H2
3FeO+4H2O = Fe3O4+ H2
在还原性气氛中生成的氧化铁皮其质地致密,粘着在钢坯表面不易脱落,容易造成线材表面缺陷。当钢内有些合金成分如Cr、Ni、Mo的含量增高时,生成氧化铁皮的过程加剧。钢坯的氧化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7000℃以下氧化不显著,9000℃开始加剧,11000℃时氧化量急剧上升。若以钢坯在9000℃时氧化烧损量为1,则10000℃时为2,11000℃时为4,12000℃时为8-9,13000℃时可达十几或更多。在12700℃以下生成的氧化铁皮量脱落,在13000℃以上生成的氧化铁皮不易脱落。钢坯的加热时间对氧化烧损的影响也很重要,加热时间越长,生成的氧化铁皮越多,铁皮层越厚,又不易脱落。尤其在高温段停留的时间越长氧化烧损越严重。在11000℃温度下每多停留1小时,氧化烧损率增加0.5%以上。
二、加热温度控制对氧化烧损的影响
钢坯的加热温度主要根据铁-碳相图中组织转变温度来确定,同时必须满足轧钢工艺的要求,一般钢坯的加热温度都在1050-12500℃,具体确定加热温度还要看钢种、钢坯断面规格、控热开始温度和轧钢工艺及设备的条件。
从轧钢角度看,温度高时钢坯的塑性好,变形抗力小;温度低时塑性差,变形抗力大。但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钢中化学元素的行为发生变化,轧制后往往发生钢材力学性能的改变,而且钢的氧化烧损率也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若氧化铁皮不易脱落,在轧钢时会造成轧件的表面缺陷。另外加热温度高,必然降低加热炉的寿命,也明显增加燃料消耗。因此,应从工艺钢种、规格、质量、成材率和节能降耗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加热温度。从低碳钢、高碳钢及低合金钢的轧钢加热实践看,1050-11800℃的加热温度是比较适宜的。
现在轧钢厂加热炉均采用两段供热方式,供热点布置在加热段和均热段。具体操作方式:第一种是预热、加热和均热的加热方式,钢坯在预热段内得以充分的预热,进入加热段后进行快速加热,钢坯表面温度达到高于出炉温度,在均热段,在低于加热段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短时间的均热,完成钢坯温度的均匀化。第二种是预热,加热,再加热的强化加热方式,称为快速加热法,在第一种加热方式中,加热段的热负荷最大,温度最高,均热段仅用作钢坯温度的均匀化,而在第二种方式中,均热段的热负荷最大,温度最高,均热段起着强化钢坯加热的作用。在第一种加热方式中,钢坯温度从预热段至加热段逐步升高,在加热段达到高峰后缓缓转入平缓。在第二种方式中,钢坯温度一着上升,到均热段达到高峰后转入平缓。加热速度大时,能充分发挥炉子的加热能力,在炉时间短,必然烧损率小,燃耗低。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提高加热速度来追求较先进的生产指标。不过应避免钢坯表面和内部产生过大的温差,否则钢坯将会产生弯曲和由热应力引起的内裂。在操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热工系数,使钢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加热。
三、低温轧制对氧化烧损的影响
低温轧制即轧件在稍低于结晶温度下轧制。开轧温度低达800-9000℃,有的只有7500℃。但轧制温度降低时,轧件的变形抗力增大很多,轧制过程中做很大的变形功,而变形功转变为热能,使轧件的温度逐步回升。实践证明:在棒线材轧机的终轧速度达到30m/s时,终轧温度与开轧温度无关,当钢坯分别加热至10500℃和11500℃时,并经25道次轧制成相同尺寸的线材时,其终轧温度分别是8000℃和8300℃。降低轧制温度时粗轧机的负荷增加较大,而精轧机的负荷没有多大变化,因此,要采用低温轧制工艺,必须对现有的机组,特别是对粗轧机组进行改造。
在低温轧制时,虽然轧机的电能消耗增加,但总的消耗却降低30%,节能效果显著。由于,钢坯加热温度低,因而提高了加热炉的加热能力和寿命,减少了钢坯的氧化烧损,提高了成材率。低温轧制时,钢材力学性能有所提高,表面质量大有改善。
总之,氧化铁皮的生成不仅影响成材率和钢材质量,而且给炉低的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降低氧化烧损对保持炉况正常,生产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钢坯的氧化烧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降低钢坯的加热温度,实行快速加热,缩短钢坯的加热时间,控制氧化气氛。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