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医院账户

(2013-01-26 20:27:22)

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医院账户

 

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即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账套)相关数据并入医院会计“大账”。为方便并账,医院应当在新账中“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套并入的在建工程支出。

2011630日或20111231日原基建账套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时: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合计,增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增记新账中“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增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增记新账中“待冲基金”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基建账科目与“大账”科目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

1、基建账“交付使用资产”科目→医院大账“固定资产”科目

2、基建账“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转出投资”、“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等科目→医院大账“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

    3、基建账“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现金”等科目→医院大账“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库存现金”等科目

4、基建账“其他应收款”科目→医院大账“其他应收款”科目

    5、基建账“基建拨款”科目(财政拨款)→医院大账“待冲基金”科目

    6、基建账“基建拨款”科目(单位自筹)→医院大账“其他应收款”科目(若医院将自筹资金结转基建账户时在大账中记入“在建工程”科目,则对应医院大账“在建工程”科目)

7、基建账“基建投资借款”科目→医院大账“长期借款”科目

8、基建账“应付器材款”、“应付工程款”科目→医院大账“应付账款”科目

9、基建账“其他应付款”科目→医院大账“其他应付款”科目

【例8-14】承【例8-7】,20111231日,丙医院基建账资金平衡表如表8-6

           

8-6  资金平衡表

编制单位:丙医院

2011

1231

单位:元

资金占用

余额

资金来源

余额

一、基本建设支出类合计

2,472,544.64

一、基本建设拨款合计

5,575,523.98

(一)交付使用资产

500,000.00

()以前年度拨款

575,523.98

1、固定资产

500,000.00

1、中央财政性资金拨款

275,523.98

2、流动资产

0.00

   其中:以前年度部门自筹

0.00

3、无形资产

0.00

2、地方财政性资金拨款

100,000.00

4、递延资产

0.00

   其中:以前年度部门自筹

0.00

(二)待核销基建支出

252,000.00

3、其他拨款

200,000.00

(三)转出投资

338,000.00

()本年拨款

5,000,000.00

(四)在建工程

1,382,544.64

1、中央财政性资金拨款

3,000,000.00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410,000.00

   其中:中央预算内基建拨款

0.00

2、设备投资

650,000.00

         国债专项资金拨款

0.00

3、待摊投资

322,544.64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3,000,000.00

4、其他投资

0.00

         中央政府性基金     

0.00

二、应收生产单位投资借款

0.00

         其他资金(中央部门自筹)

0.00

三、器材

0.00

2、地方财政性资金拨款

1,000,000.00

    其中:待处理器材损失

0.00

   其中:省级拨款

1,000,000.00

四、货币资金合计

4,987,101.33

         地市级拨款

0.00

    其中:银行存款

4,087,101.33

         县市级拨款

0.00

          财政应返还额度

900,000.00

         其他资金(地方部门自筹)

0.00

          其中:直接支付

0.00

3、其他拨款

1,000,000.00

                授权支付

900,000.00

()预收下年度财政性资金拨款

0.00

          现金

0.00

         其中:部门自筹

0.00

五、有价证券

0.00

()本年交回结余资金(均以""号表示)

0.00

六、预付及应收款合计

435,790.12

1、交中央财政

0.00

    1、预付备料款

0.00

2、交地方财政

0.00

    2、预付工程款

235,000.00

3、交主管部门及其他

0.00

    3、预付设备款

0.00

二、项目资本

0.00

    4、应收有偿调出器材及工程款

0.00

三、项目资本公积

0.00

    5、应收票据

0.00

四、基建借款合计

1,000,000.00

    6、其他应收款

200,790.12

    其中:企业债券资金

0.00

七、固定资产合计

 

五、应付款合计

1,319,912.11

    固定资产原价

0.00

(一)应付器材款

0.00

    减:累计折旧

0.00

(二)应付工程款

1,000,000.00

    固定资产净值

0.00

(三)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

0.00

    固定资产清理

0.00

(四)应付票据

0.00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0.00

(五)应付工资及福利费

0.00

 

 

(六)其他应付款

319,912.11

 

 

六、未交款合计

0.00

 

 

()未交税金

0.00

 

 

()未交基建收入

0.00

 

 

()其他未交款

0.00

 

 

七、留成收入

0.00

资金占用总计

7,895,436.09

资金来源总计

7,895,436.09

 

丙医院应在新旧制度衔接时,将上述资金平衡表中的数据(或将其基建账中相关科目20111231的余额)并入新账(指会计“大账”)。基本原则是:将基建账中资金占用类科目余额并入新账资产类科目;将基建账中资金来源类科目余额并入新账负债和净资产类科目;对于医院“大账”资金户和基建账户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应当进行抵销处理。 

假定丙医院将自筹资金结转基建账户时在大账中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则丙医院将20111231日基建账数据并入新账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新)                             500,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新)  252,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转出投资)(新)        338,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新)410,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新)        650,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投资)(新)        322,544.64

    银行存款(新)                           4,087,101.33

    财政应返还额度(新)                       900,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预付工程款)(新)      235,000

    其他应收款(新)                           200,790.12

    贷:待冲基金(新)                                275,523.98

        待冲基金(新)                                100,000

        其他应收款(新)                              200,000

        待冲基金(新)                              3,000,000

待冲基金(新)                              1,000,000

其他应收款(新)                            1,000,000

长期借款(新)                              1,000,000

应付账款(新)                              1,000,000

      其他应付款(新)                              319,91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