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被新浪“文化博客”首页推荐
妹妹住在城里,比我小6岁,有一个懂事听话的儿子。妹夫是公路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他们一家人非常和谐,生活得非常幸福。看着他们一家如此幸福,谁能想到,他们在八年前曾出现过矛盾,还险些离婚。
2000年刚入夏,公路局修筑城乡公路,妹夫被安排到项目部负责收砂石料,因此,非常忙碌。由于收料是个很有“油水”的岗位,妹夫经常被人“公关”,应酬自然增多。而妹夫为人仗义,待人热忱,好交朋友,常常难以拒绝朋友的好意,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很晚才回家。
一开始,妹妹心疼妹夫的身体,就劝他少喝点。时间一长,妹夫嫌妹妹啰嗦,两人的争吵就多起来。后来,妹夫被朋友请去唱歌、跳舞,整夜不归家,让妹妹非常恼火。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最后出现了撕打。
有一天下午,我到城里开会。会后,我去看望妹妹,正遇到两人在家争吵。妹妹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统统告诉了我。
当着妹夫的面,我深知不能袒护妹妹,必须维护妹夫的尊严。于是,我耐心劝说妹妹,让她好好和妹夫交流,不要动怒,更不能无休止地争吵,甚至动手撕打。两个人在我的劝说下,开始交流起来。妹妹说出自己的担心,怕妹夫喝坏了身体,更是担心妹夫行为出轨。而妹夫则说自己是爱家的,只是碍于朋友的情面,无法拒绝。至于唱歌、跳舞,完全是纯娱乐,没有发生任何越轨的事情。
我对他们说,你们早像这样心平气和地交流,不仅不会争吵,还会为对方对自己的关心而感动。我就劝妹妹少抱怨,多体谅妹夫;劝妹夫尽量推脱应酬,多抽出时间在家陪妹妹。
我本以为问题就这样被轻易得到解决,矛盾就此化解。可是,一个女人的到访破坏了这一切,妹妹和妹夫的矛盾迅速升级。
那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穿着时髦、打扮妖媚的女子。她来到妹夫家,给妹夫带了一件高档羊毛衫。妹妹和妹夫十分客气地接待了这位女子。“妖媚”可能自来熟,她一点也不客气,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张罗着让妹夫试试羊毛衫是否合身,还帮着妹夫脱衣服、查看羊毛衫穿着效果。还好,羊毛衫非常合身。“妖媚”看到后,满意地笑了,而妹妹却是一脸的不快。“妖媚”寒暄几句后就离开了。
等“妖媚”一离开,妹妹就向妹夫连珠炮一样地开了火:“她是谁?她和你怎么这么熟?她为什么要给你买羊毛衫?她怎么知道你穿多大号的毛衣,买得这么合身?你们认识多久了?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你老实说!”
“你……”妹夫被妹妹指责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憋了好大一会儿才说:“你真是蛮不讲理!”
“我怎么蛮不讲理了!你有理可以说出来!说不出来就是没有理!”妹妹继续大声指责妹夫。
“我根本就没有和她怎么样!她只是想让我在收她的砂石料时照顾一下她!”妹夫的声音也提高了很多。
“你为什么要照顾她!你照顾她干什么!是不是想图谋不轨!”妹妹开始说起了气话。
“我就图谋不轨了,你能怎么样!”妹夫也不甘示弱,气话脱口而出。
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嗓门也越来越高。
我理解妹妹的心情,她不能容忍别的女人对自己的老公“暧昧”;我也理解妹夫此刻的恼火,他可能被“诬陷”了。
我不能再沉默,我必须把妹妹的“机关枪”关了。
“够了!”我大吼一声。我知道,要想让他们的争吵“熄火”,声音小了不起作用。
我的这声怒吼起到了意想中的效果,妹妹和妹夫立刻安静下来。两个人都看着我。
我冲着妹妹说:“你们接着吵吧,我回去了!”我欲擒故纵,做出要走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妹妹不可能让我走的。
果然,妹妹立即挽留我。妹夫也赶紧把我拦下,说:“哥,你别走,今晚就住在这儿!”
我对妹妹说:“你不想让我走可以,但你们不能再争吵了,必须好好说话,不说气话!”
妹妹不说话了,妹夫则说:“行,我们不吵了!”
我见妹妹坐下,就对她说:“你不能总像在家时那样,爱说气话。别人给妹夫送礼,是有求于妹夫,不见得就会发生什么越轨的事。我能看出他们之间很正常。假如他们之间真有什么,他们只可能在外面见面,绝不可能到你家来。”
“我一看到他们亲热的样子我就受不了!还帮他脱衣服,真不像话!”妹妹觉得有点委屈。
“她也是好意嘛!她是看妹夫穿着是不是合身。如果不合身,还可以拿去换。”我极力劝说妹妹。
“试衣服他不会自己试?非得要她帮着吗?”妹妹有点激动,声音又开始高了。
“你声音不要高!”我及时压制住妹妹的音调,“她是有求于妹夫,当然得拍马屁,做出这种‘媚态’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求于他就可以这样吗?如果她要和他上床他也会愿意吗?”妹妹赌气说道。
“你讲点理好不好!”我火了,我不能让妹妹再胡搅蛮缠,立即严厉地批评她:“你怎么这样说话呢!你还想不想好好过了!你这样赌气能解决问题吗?”
在我一迭连声大声批评下,妹妹不再说话。
“本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被你这样瞎猜疑就变味了。”我说道,“谁没有走过‘后门’?谁托人办事不得送礼?如果送礼像施舍,还能办成事吗?”
“他现在应酬这么多,有时候整夜不归家,连电话也不打一个。”妹妹自知理亏,就提出另一个问题。
“谁在工作中都会有应酬。男人天天在家,你又该嫌他没有出息了吧。”我尽量把声音压低,然后转头对妹夫说:“我能理解你的应酬有时候纯属无奈,妹妹也是担心你的身体。”
“我知道。”妹夫十分配合,适时地说,“我今后会尽量减少应酬。”
“这样吧,”我趁机对妹夫说,“你一下子避免不了应酬,可以天天打个电话回家。”
“好的,我会的。”妹夫很真诚地说。
“他已经答应了不回来时给家里打电话,”我转向妹妹,“你就多理解他,不要再争吵了好吗?”
妹妹以沉默代替了回答。她虽然没有说话,但从她的脸上能够读到她还没有完全从生气中走出来。
晚饭是他们一块儿做的,这也是他们和好的开始和象征,至少他们有了和好的愿望和行动。看来,他们在争吵中都感觉到了压力,有点厌倦吵闹,都想尽快改变现状,只是缺少一个调和他们的人罢了。而我恰好这时出现了。
离开他们家后,我担心他们的和好难以一下子做到。第二天晚上,我就给妹夫打电话,问他在哪。他说在工地,我就提醒他别忘了给妹妹打电话。妹夫照做了。
在我的耐心调和下,妹妹和妹夫相互理解了,他们的关系也渐渐融洽起来,感情逐渐好转。到现在,他们之间虽偶有矛盾或争论,但都不是大问题,再也没有说过让对方伤心的话,更没有撕打。
从妹妹的婚姻危机中可以悟出,夫妻之间要相互体谅。一旦出现矛盾时,不能说气话来伤害对方。当一方的家人出面调停时,一定不能一味地袒护自家人,而去指责对方,那样做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适得其反,加速婚姻危机。
正是:
婚姻一旦有危机
自己家人首先批
一味袒护效果反
正确选择矛盾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