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我一直都在纳闷一件事,为什么同样一篇文章,有的人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而有的人却相反。
前几天,我发表了一篇比较敏感的文章《中年女人写博是否装嫩》,引起了一些争议。其实,在发表该文之时,我就意料到这将是一块“石子”,会激起千层“浪”的。
博友“忧郁河上的桥”说:“还是你这人好”;“桃花潭水”说:“说得太好了”;“雪雪”说:“看来所有写博的中年女人都要来赞美你了”;“纤纤十指香”说:“护花使者的帽子可以戴你头上了”;“冰之火”说:“赞成博主追梦的说法”……
而有的博友却通过给我留言或发纸条,反对我,向我问罪,似乎“装嫩说”是我的观点。比如“青山白水间”说:“桓兄说中年女人写博装嫩,当心被告年龄和性别歧视。”(虽然她有戏谑的成分)
还有的博友就比较冷静,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给予了客观评价。“静皞轩”说:“其实我觉得顺应自然就好,何必去装呢”;“寒雨连江”说:“赞同,保持年轻心态,有什么不好呢”;“冰山”说:“保持年轻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但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我整不明白的地方就在这里。我在文中说道:“只要开心、快乐、顺心、遂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干涉。”明明我是在替“同龄”人说话,怎么就被人误解呢?毕竟,我也是中年男人啊!也有“装嫩”的嫌疑啊!难道是我文笔太差,没有把问题说明白、道理讲清楚?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明白呢?
今天看了“薇”的文章《你被短信忽悠过吗》,我恍然大悟。薇的文章说,有人把“忽悠”的短信内容当成真的,那是因为他们只看了短信头一句,没有将短信内容全部看完。
我猜想,可能有的人只所以将作者的意图完全领会反了,就是因为只看了文章标题,然后情绪激烈,失去耐心和细心,三下五除二将文章粗粗看完,囫囵吞枣;甚或根本没有看完,就匆匆下结论,然后躲到一旁生作者的气,跟作者较上了劲。
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那是读者对文章中的人物的看法和理解,况且,要有自己眼中的“哈姆雷特”,也必须用心去阅读和理解。如果仅仅是用眼睛看了作者的标题而“迁怒”于作者,实为鲁莽之举。
在此,我提醒朋友们,看文章不能只看标题,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将作者的意思往相反的方向去领会。
正是:
阅读文章要用心
莫把八两当半斤
如果意思全弄反
说明你啊会创新
(呵呵,过去的八两就是半斤,但现在已经十两为一斤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