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场上比较令人关注的话题当数“撒谎市长”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公布了今年第3批挂牌督办的6起环境案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当众撒谎欺骗督查组”案件。
9月22日,当督查组向当地政府询问该市环境质量时,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表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常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质量为贵州省9地市最好”、“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
国务院督查组在调查后发现,这些说法并不属实。督查组发现六盘水野马寨发电厂未履行相关程序,擅自开工建设投产,六盘水境内煤化工企业众多,部分饮用水源已经被污染,“贵州最好”的空气质量,其实污染也是相当严重。事实说明,这位副市长对督查组撒了个弥天大谎。
对这位“撒谎市长”的撒谎行为,各种批评的声音铺天盖地,不绝于耳。有的谴责叶副市长“缺乏道德”,有的为挂牌督办叫好,也有的认为这是地方利益博弈惯用的手段。
那么,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透明度日益提高的今天,这位副市长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撒下弥天大谎呢?当前官场普遍存在的“虚报”、“浮夸”之风为何难以消除呢?
窃以为,现在官场谎话众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益驱动。当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那些虚报浮夸,敢于撒谎的官员,甚至被认为有魅力,有胆识而升迁的机会大增。一任任官员因此晋升了,而“实话实说”的官员则原地踏步。撒谎能得利,何乐而不为!
其次,上级压力。比如有些地方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要上级领导定好“盘子”(即确定出比上年增长的比率),然后下面根据“领导意图”决定当地的人均收入。如果照实上报,可能会被上面“退货”,必须重新填报才能“合格”。所以,某些人的撒谎行为是被迫的、无奈的、逼不得已的。而六盘水市的撒谎看似叶副市长个人在撒谎,其实他代表的是六盘水市政府,督查组不能仅仅惩处他个人,还要让该市党政班子为环境的破坏付出代价。
第三,监督不实。许多所谓的“督查组”都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中午一顿,晚上一觉”,督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最后各有好处,皆大欢喜。长此以往,都认为督查就是走走过场,只是个形式,甚至认为是“纸老虎”,专门用来吓人的。没有了顾虑,撒谎的胆子就大了。叶副市长正是认为中央“山高皇帝远”,督查组的人不可能了解情况而无所顾忌,以为可以糊弄过去。
第四,制度缺失。一方面制度设计不合理,本该垂直管理的诸如纪检、监察、审计、统计、环保等部门,却要去监督同级的党委、政府,“儿子”管“老子”,能监管到位吗?另一方面,干部任免、惩戒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干部任用前有考察,有公示,有试用,但很多都是长官提名,组织部门按照领导意图去考察,几乎没有不合格的。许多干部带“病”被提拔、重用,结果腐败案发后对任用推荐、提名、考察等相关领导都没有责任追究。由此可见,干部若想升迁,光有真本领是不行的,还要靠谎言、虚报、浮夸。
第五,考核不当。政绩考核不科学,过分追求GDP的增长,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高度资源消耗、大量的环境污染,而且不能反映就业率、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水平。为了突出政绩,短期行为多了,花架子多了,形象工程多了。上级在政绩考核时,往往以数字为准,而数字一般都是注水的。这就为官员虚报、浮夸埋下了伏笔。
叶大川无疑开了因公开撒谎而被追究的先河。如果通过这件事能够教育一大批干部从撒谎的怪圈中走出来,消除“侥幸”心理,那么,叶大川的被责罚还是值得的。
题图为六盘水风景
您看完了?
别忘了为我的文章参加“小胖新图PS比赛”投票哟!
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