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集 |
————————————
题目||河南一法官因酒后发表“不实言论”被调离审判岗位
当事人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 处理“太重”
————————————
采写||成都商报首席记者牛亚皓
————————————
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节外生枝;一名法官因酒后谈论案情时发表“不实言论”,被调离审判岗位。
————————————
第一段||当事法院工作人员回应:“各有各的看法”
————————————
今年9月4日,某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河南漯河法官感慨: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的新闻报道。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谌宏民,在谈论当地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时,向记者“大倒苦水”。
“谌说,漯河市人大某领导、漯河中院某领导给我招呼让我关照程建伟一案。老弟,当法官真难呀!”这篇稿件还写道:“‘我是漯河中院最公正的法官,这个案件是我判的最失败的案件,谌宏民说’。”
12月7日10时,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此事的调查通报。通报显示:
“9月4日,媒体报道“河南漯河法官感慨: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后,河南省法院纪检组监察局、漯河中院纪检组对此事进行了认真调查。经查,8月28日,漯河中院民一庭副庭长谌宏民因其承办的民事案件在接受媒体采访后,私自宴请记者,并在醉酒后发表不实言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同时查明,此事涉及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不服二审判决,均已申请再审,我院已启动再审审查程序。我院决定给予谌宏民记大过处分,依据有关规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法定程序免去谌宏民民一庭副庭长职务,并调离审判岗位。”
通报一出,引起舆论反弹。有评论认为,仅因谌宏民酒后失言就免去其副庭长职务,这个处理结果会不会太重了?昨日,漯河中院宣教处一位魏姓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个事件出来的第一时间,调查组就来到单位进行了各方面的调查。谌宏民审判员的职位,要通过市人大罢免,这个程序也已经走过了。现在,已经把谌宏民调到其他综合部门了。”对于舆论的反弹,这位工作人员说:“这是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处理得重不重,我没法告诉你。有问题,不回避。网上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各有各的想法、观点和看法,不是咱们所能控制的。”
——————————————
第二段||当事法官:“处理太重了”
——————————————
这起事件的源头是漯河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据媒体公开报道:2003年至2008年,漯河市民程建伟多次向周颍借款,用于做生意。借款协议签订后,程建伟于2012年10月8日还款30万元,余额125万至今未还,双方因此对簿公堂。2013年7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法院就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程建伟偿还周颍借款125万元及利息。程建伟上诉至漯河中级人民法院。
漯河中院民一庭副庭长谌宏民,担任本案审判长。2014年5月16日,漯河中院做出二审判决。媒体相关报道称,由于该判决中程建伟欠周颖的金额,比周颍认为的,少了近30万元,引发周颍的“强烈不满”。周颍遂向河南省高院提请申诉,并向相关部门控告谌宏民“枉法裁判”。谌宏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宴请某媒体记者的。
昨日,谌宏民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电话专访。他觉得,对自己的处理“太重”了。
—————————————
第一小节||“我酒后表达不周密”
—————————————
成都商报记者:对调查组的处理结果,您有什么想说的?
谌宏民:省高院、漯河中院联合调查、给我的处分,认定事实不准确,我觉得太重。对处分决定,我有申诉的权利,向本院提出申请复议,或者向省高院提出申诉。申诉不申诉,还不到期。
成都商报记者:您酒后发表“不实言论”,具体是什么情况?
谌宏民:我只强调一点,这是我酒后表达的不周严的错误。
案件的当事人曾对我说过,要找这个领导打招呼、找那个领导打招呼、怎么怎么着。我认为,这是当事人在给法官、给我施加压力。我酒后表达不周密,被记者断章取义了。我正在考虑是否起诉那位记者。
我现在有苦难辨。那是喝了酒之后的闲谈,不是正式的采访。正式的采访是在我办公室里。我忘了哪一天了,记者到我办公室采访,晚上7点采访结束了,他作为客人,我请示过院领导,院领导让我联系宣教处长,宣教处长有事没参加吃饭。一共三个人,喝了不到半瓶酒。是我自己掏的钱,没花公家一分钱。
我喝过酒说话不周密。其实作为分管司法工作人大领导,过问案件,是正常的职务行为;但记者报道出来,成了领导给哪个当事人打招呼、说情了。
——————————
第二小节||“最失败的案件”
——————————
成都商报记者:您说这个案子办得最失败?
谌宏民:案子办得很认真,这是中院、省院调查组的评价。
我平时说话比较直。我1968年生,1988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02年法律硕士毕业。我对自己要求是比较高的。有人对我评价,特别是改判案件,我每一个判决书就是一篇学术论文。你可以看看网上我的其他判决。这个案子的判决书,是当事人要求不发到网上。我现在都后悔,当时没把文书上网。上网了,大家就可以看看,判决书我就写了20多页,列了三份表格,光看表格就看得清清楚楚。我是找银行专业人设计的表格,就是这么认真。
我说“最失败的案件”,并不是办错了案件。而是说,我判决书下发之后,双方当事人没有息诉。也就是说,我认为公正裁判、定纷止争是法官的追求。但是我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认为很失败。
成都商报记者:这个案子,问题到底在哪儿?
谌宏民:这个案子,一审在郾城区法院,程建伟是缺席审理,没有参加诉讼,好些证据,程建伟没有提交。二审在漯河中院,程建伟提交了大量的证据,法院就是依据周颖自己给程建伟写的借还款明细表改判的。所以中院和省院,没有说是因为这个案子我办错了而处理我,而是酒后说话不周密。喝点酒后,谁说话能像写文章一样周密?
这个案子,我强调一点,周颍和程建伟是老乡关系,而且我们三个都是临颍(漯河市下辖县)老乡。改判了,周颍不满意。其实周颖一开始就对我说:“你只要给我改判,我就告你状”。
成都商报记者:程建伟为何也不满意?
谌宏民:因为改判归改判了,也不符合他的预期。这个案子说来话长了,我只能说我是实事求是判案的。报道只说我和程建伟是老乡,其实我和周颍不也是老乡吗?按说法院处理了了,你不服就申诉吧,告啥状啊?法官好当吗?
———————————
第三小节||“当法官压力很大”
———————————
成都商报记者:调离岗位之后,准备去哪儿?
谌宏民:还干我的老本行。我从1991年起,在漯河中院调研室搞了17年审判调查研究。2008年,我主动要求到一线,办办案、有所体会,不然写调研文章光嫌审判人员有时做不到严格依法办案。
做了法官之后,才知道当法官压力很大。唯独怕办错案了。我办案有个原则,宁可让富人告状,不让穷人喊冤;宁可当事人告状,绝不枉法裁判。你在百度搜索我的名字,我2012年元旦节在漯河、2013年元旦节在广州,两年救活了两条人命。所以说好事不出门,赖事传遍天下。
也很累。所以我这次主动给领导提出,我还是到研究室工作吧。还搞我的老本行、审判理论研究。你看我每年在《人民法院报》发表理论文章,被上级部门采用的立法建议还是很不少的。
成都商报记者:当法官的压力在哪儿呢?
谌宏民:压力,主要是信访压力。因为你就算是很公正、再公正,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告状(这也很正常),但领导会认为你工作没做好。再一个,就是来自舆论的压力。比如我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