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了多少添加剂?
(2011-06-07 11:26:33)分类: 手记集 |
>>>发表于成都商报6月4日大周末版
>>>成都商报国内新闻记者牛亚皓
(1)
我记得在07年春天我写一部长篇小说(当然了没写成)的时侯,成天起五更打黄昏,蓬着头,胡子拉碴,吃饭不挨点,饿了就到楼下那个小卖铺踅摸。好在小卖铺卖馒头。还卖各种“麻辣条”(就是那种细长的麻辣卷),名字起得很花吵,比如“唐僧肉”。那时我真没想过要长生不老,只是对于坐家(还称不上作家)和宅男而言,这种东西很消耗馒头,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吃饭问题(说实话,很难吃)。
时过4年多,近日,我终于知道当年吃的麻辣条实际上有个官名,叫“调味面制食品”。令我悲摧的是,这些“调味面制食品”还有问题,原来我早就被害到且茫然不知。
是这么一回事儿。5月21日,轰隆出现一条新闻,说京城工商查了一批货,食安办随后通报,发现60种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其中竟有53种出自河南,竟有36种集中在郑州管城区。这些小食品的问题是“甜蜜素”、“糖精钠”、“苯甲酸”等添加剂滥用或超量使用。
所以我立即就悲摧了。我吃“唐僧肉”的地点正是河南郑州。
(2)
按照我对某些事物的理解,我分明在四年多以前已经不健康了,你也可以说这跟我熬夜吸烟、生活不规律有关。但我吃的东西呢,有多少含有被滥用和超量使用的添加剂?
说到这儿,必须解释一下添加剂是个什么东西。
我先从唐朝开始。唐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让杨玉环吃到新鲜的荔枝,便派队伍快马加鞭一路飞驰去取。说明,唐朝时要提高荔枝的保质期,是很困难的。到了欧洲工业革命有了添加剂之后,一切都变了。
添加剂呀,是个可以让东西改变性状和生成新特性的东西。随着科学的奔腾,添加剂的花样越来越多,我们熟知的有动物饲料添加剂等,比如“瘦肉精”。该精能让猪猪长得膘肥体壮膀大腰圆。当然我们也知道,“双汇”已经栽到这上了。
食品添加剂只是添加剂大家族中普通的一支,它下面又分20多个大类,大类里又有N多个小类,品种繁多,多用于改变食品色香味和保质期。“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每天每顿吃的添加剂多达几十种。”一位李姓资深业内人士严肃地告诉我,“你说你自己种菜?那你炒菜不?好了,你用的酱油、醋、味精、鸡精等等调料,那里面都有很多种添加剂。”
李先生说,添加剂并非都是坏的,在中国,国家允许生产和食用的添加剂有2000多种,并有严格的标准。问题出在,很多无良商家乱用、滥用和超量使用添加剂。
单就“调味面制食品”而言,最常用的添加剂是着色剂、甜味剂和防腐剂。着色剂俗称色素。甜味剂就不解释了。防腐剂用以提高食品保质期。“甜蜜素”和“糖精钠”都属于甜味剂,但前者过量食用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后者会影响肠胃使食欲减退。“苯甲酸”会损伤肝脏,在食品上是严禁使用的一种防腐剂。
(3)
好像是,啥事一牵到河南就显得意味深长。这次京城查出的60种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竟有53种出自河南,河南中有36种出自郑州管城区。此前被“瘦肉精”事件折腾累的河南,这次又迎来当头一棒。
一个湖南人把这事儿说明白了。他叫李长根,供职平江县招商局,被政府派任郑州市平江商会秘书长。他说,在河南搞“调味面制食品”的多是湖南和四川人。为啥来河南?因为河南是粮油、物流、人力资源大省。为啥在郑州管城区?因为该区有个全国食品批发市场。
而在管城区,又集中于十八里河。
十八里河是个名字很怪的镇。到这镇的几个村一转悠,我就看明白了。
那尘土飞扬的村庄,四处是大大小小的食品厂。他们租着农家小院和房屋,搞几台机器和几袋面粉,买上添加剂,就这样,无数“唐僧肉”类的小食品被造出来,卖向全国各地。成本甚低,行业管理也不严,很多老板几乎白手起家现都腰缠百万贯。
业内人士说,是在五六年前这个行业开始兴盛,数百家小食品厂先后落户管城。但一直以来,国家对该行没出台统一标准,导致地方执法空档很大。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标准,这唯一的标准还不是强制性的,造成官方很难对企业是否滥用、过量使用添加剂进行监管。而要想让企业自觉去检测添加剂是否合格,犹如痴人说梦。别的不说,他们说,光购买可以检测多种添加剂的仪器等就得花几百万元。另外一个问题,也是在很多行业存在的,就是造假仿冒窝点太多,今天一个“唐僧肉”,明天一个“仙女肉”,谁都管不了。
我记得郑州市质监局一位领导瞪着眼说:“要是有人存心干坏事,任何一个部门都管不了,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她等着我的回答,长达5秒,但我勇敢地保持了沉默。
真的就没有解决之道吗?我问业内很多人,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到了5月26日,由河南副省长挂帅的6个督查组,席卷十八里河。能查到的大小厂,通通被封。不能查到的黑窝点,溜之大吉。十八里河镇政府大院里堆了满满半院子被查封和收缴的机器。一哥们看着那些搅拌机、传送带,不由感叹:“他们挣钱真容易啊!”
我说:“反正我以后是不吃唐僧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