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从哇到靠的成长
(2011-05-21 09:53:09)
标签:
成都商报文物八卦图乾隆通宝曹操墓 |
分类: 新闻集 |
五年前,我在郑州街头游荡,见一电线杆下卧着个老头,面前一白布,布上放着两条龙,龙嘴衔珠,盘旋云海。我问:这啥。老头说:古董。我问:哪儿搞的。老头说:地里挖的。我说:哇,多钱。老头说:一对六十。最终二十元成交。回到实习单位,人皆称我痴呆。
五天前,我在郑州街头晃悠,见一围墙边栽着名妇女,面前一花布,布上放着一只鳖,鳖大如牛,背驮寿桃。我问:石头?妇女说:球,玉。我问:你买的?妇女说:球,挖的。我说:靠,多钱。妇女说:六百。最终我说:你要挖到这,还在这儿卖?遂扬长而去。
零九年我采访曹操墓,到某村找盗墓贼。村口见一老头袖手立,问其正事,百问不答,正欲离开,老头开腔:我耳背,你啥事。我说:收古董。老头笑道:“俺家倒有一件儿。”遂返家中,进堂屋耳室捧来一棉布包,又拆开层层旧报,露出一碗一碟,模样憨态可掬,碗底有模糊印章“乾隆通宝”,碟面有八卦图。少见多怪,引以为罕。
我说:哪儿搞的。
老头说:多年前挖土,挖了一房子深,方见此宝。
我说:这哪朝代的,八卦图是啥意思,是石是玉。
老头说:我一农夫,懂个甚么。挖到只管藏着。你收古董的,想必在行。
我咳嗽了一声:你保证是自己挖的?
老头脸上再次浮现出浓重的老实忠厚:千真万确。
我对着此宝左拍右拍,说:我是业务员,回去让领导看看,是真的就来收。
回到宾馆,我找专家鉴定。那专家看到照片后立即笑翻了:
“假的。潘家园遍地皆是,五元一个。建议收了当烟灰缸。”
我说:但是那老头看上去很傻很天真啊,说是自己挖的啊。
专家在QQ上发了一个暴汗的表情,说:我看你更傻更天真。
前不久,我去洛阳采访盗墓生态。见那苍茫大地已被捅成马蜂窝。找了个新盗洞下去,见到古人尸骨和碎瓷片。如当时手中有铲,向前挖挖,未来不可设想。
很明显,我没挖,也没铲。这不合法,也不道德。
但人数庞大的盗墓从业者,还在挖。那夜,在昏暗的光线中,我和两个神秘人面对面聊了两个小时。这俩人跟着盗墓大佬当了20年的马仔,言语鲜活,直逼真相。
他们告诉我,多年来洛阳盗墓成风,历朝古墓被盗一空。盗术甚简单,买一洛阳铲,取土观色,如三色混乱,必有古墓,圈墓道,钻墓室,清淤土,得宝贝如探囊取物。洛阳大佬从农民手中购得宝贝,以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利润卖给南方老板。每月上万件文物走私海外。
他们说,曾见一老板得纯金重器,价值连城。亦曾见一老板得半人高大佛,精美绝伦。
说着说着,他们给我勾画了一个类似于倒金字塔的盗墓江湖。最顶层的老板多年狂揽几十亿元,最底层的农民仅盖一屋娶一媳妇。
他们说了很多,很多我不能写,我能写的都已经颠覆了我的想象。
他说这话,有着洛阳20年来警察与盗墓贼斗法的广阔背景。上世纪90年代,因与盗墓贼勾结走私文物,洛阳缉私队“全军覆没”。2002至2004年,一桩部督大案,打击盗墓贼的洛阳专案组“集体下课”。最终,他们总结出一句话:“在洛阳,警察斗不过盗墓贼”。并谱成一首歌传唱。
前几天,这件事被央视披露。历史的沉浮总是伴随着失落与希望。上述警官相信,那些盗墓大佬们总有翻船的一天。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国人信仰“入土为安”,从皇帝到百姓无不选择挖墓造棺下葬(当然也有山崖悬棺等少数民族葬俗)。所以至今国内各地就算地面上留存的古建筑不多,地下的古墓却都不少。
自古以来,盗墓现象不绝,古代为筹军饷甚至设有专门的盗墓机构。清朝末年洛阳村民李鸭子发明洛阳铲后,一铲风行,盗墓的成本低、利润高,导致很多村民铤而走险,埋头挖墓。在古墓云集的乡村,村民渐渐积累起丰厚的文物鉴别知识。领域内,也渐渐成长起专家级的人物。在洛阳的一个村子,村民从盗掘文物到仿造文物,用古代工艺烧制器物,再埋在同年代的古墓墓土里,最后挖出后的东西即便是国内一流专家也真假难辨。
不论在街头小摊还是文物市场,不论是私家所藏还是大拍卖会,我等肉眼凡胎,看看就好,文物江湖,水太深,别呛着。多走走,多看看,多交些学费,多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