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克勤并不孤独

(2010-03-20 10:49:07)
标签:

王克勤

山西疫苗

舆论

媒体

记者

公信力

杂谈

分类: 乱弹集

    近两天最热的新闻莫过于《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这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历时多日调查,采写的一组报道。翔实、厚重、尖锐,颇具震撼。引发强烈关注。山西省委书记批示。卫生部批示。山西省卫生厅吓坏了。立即约请新华社记者回应。这番危机公关显然失败,语焉不详,对焦点问题有回避。最大的亮点在于,中国经济时报随后作出声明,对报道内容负全部法律责任。

    我查看了王克勤博客上的网友评论。多数力顶王克勤和中国经济时报。感叹有良心的记者和媒体不多。

    这其实是一个相对偏执、理性不足、很不成熟的国度。像我们多数人一样。容易走极端。物质和品质,不对称。事情一出现,就走火入魔。动不动就消灭谁、诛杀谁。或者,就冷笑,可怕的冷漠。众生相,如无枝可依。

    我们该信谁?信政府?信媒体?还是信自己的谁都不信?

    公信力何在?

    中国经济时报这份声明,掷地有声。这并不多见。一般是,噤若寒蝉。如果上面追查,那肯定是丢卒保帅,处理记者。司空见惯。中国经济时报如此高调地站出来替记者挡箭,显然是出于对记者的信任和对报道无误且“字字有证据”的自信。而背后,却并不如此简单。

    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记者的舞台有多大,则取决于报社老总是否敢于担当,担当的能力和冒险的决心有多大。事实上,多数媒体是在职业精神诉求和现实舆论环境、生存竞争压力的三重夹缝中,尴尬、痛苦、小心翼翼地行走。它们,既要为民请命、揭露黑暗,又要应付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还要赚钱生存。没人敢说自己轻松。每天都可能踩到地雷。

    于是,媒体界曾催生一个理念:服务。从为民请命,转入信息服务。于是,前几年社区新闻很火。老头老太太,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还有,大量的天气预报,动物世界,尘世花边。当然,更注重政府民生政策的公布和解读。长此以往,报纸、电视缺乏锐气,老百姓并不为被服务买账。与此同时,乱七八糟的广告、记者收受红包等现象,让媒体公信力大幅下降。

    沉闷的空气里,平面媒体的本能欲望却总会在某个时期突然爆发出来。让人看到一丝丝血气。

    我相信,这和网络媒体的冲击也有关。当人们在向平面媒体呼救无效之后,转向网络发帖,反而能有所安慰。这让平面媒体更加失落。现实是,更多的记者从网络获得信息,信息经记者之手被证实、放大,才会真正受到广泛关注。

    无数的记者在祖国各地奔走。王克勤并不孤独。这也应当是重建媒体公信力的时代。

    王克勤的这组报道,至少有这样的重要意义:中国政府的舆论环境还没有坏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中国记者依然有为民请命的欲望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