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新闻集 |
昨日下午3时,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举办“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三十多家媒体记者到场。说明会上,除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外,还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考古与古文字学专家郝本性等参与曹操墓论证过程的专家教授。相比于前日“媒体见面会”的仓促,本次说明会历时较长并直接回应外界各方质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河南省将按程序将曹操高陵所在的西高穴墓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做好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准备工作,适时积极申报。
>>>成都商报记者牛亚皓河南安阳摄影报道
有问必答,河南直面5大质疑
质疑一,曹操墓消息的发布有点仓促?
回应:曹操墓挖掘历时一年,多次请权威专家论证,才最终下了结论,过程并不简单。
质疑二,曹操墓有没有“72疑冢”?
回应:“72疑冢”是民间传说、小说、戏剧以讹传讹的结果,不足为科学依据。
质疑三,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碑是挖掘出土的、盗墓者盗的、还是后人伪造的?
回应:同类石牌共8件,一件从盗墓者手中追缴,另7件皆为发掘出土,绝无“一般现代人”伪造的可能。
质疑四,为什么不对曹操遗骨进行DNA鉴定?
回应:对古人遗骸DNA进行提取和分析是考古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并不成熟,可能面临技术难题,另外曹操后裔也未确认,所以进行DNA鉴定难度很大。
质疑五,曹操墓为什么没有墓志铭?
回应:东汉末年曹操有感于汉代立碑之盛,曾下“禁碑令”,并要求对自己的墓“不树不封”,曹操墓未见墓志铭是“正常现象”。
现场直击 本报记者三问:
曹植说“素陶”为何成“玛瑙”?
曹丕说“葬到山阿”为何是平原?
石牌是否有造假可能?
本次说明会还给了记者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本报记者现场提出三个问题。
本报记者:曹植在曹操死后作《诔文》,记载曹操大殓之后,看到殓进去的东西仅有几件旧衣和“素陶”,这与今曹操墓发掘出的“玛瑙”等物是否有矛盾?另外,曹丕在曹操去世后曾作《哀策文》,记载曹丕给曹操送葬是一直送到“山阿”,这一归葬地点是否与西高穴村为平原大地相冲突?
现场专家:其一,曹植所作是纪念性的文学作品,有美化褒扬其父之嫌。曹操墓里发掘出的女性头骨可以证明,陪葬品不一定都是曹操的。其二,曹丕说的“山阿”不一定就是大山,也有可能是高丘。还有,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地形地质也在变化。
本报记者:既然说刻有“魏武王常所用”字样的石牌,有从盗墓者手中追回的。为什么不联合当地派出所,给大家一个说明,这个石牌到底是不是从西高穴曹操墓中盗得的?是不是有造假的可能?
现场专家:公安局破案对于判断曹操墓没有关键作用。我们相信亲手发掘的东西,并不是根据盗墓者盗得的东西。盗墓者手里拿到的石牌上的字体和同时期石牌字体完全对得上,一般人造假造不出来。
直到说明会结束,记者注意到,关于曹操陪葬的“两女”是谁,仍为悬案。
安阳警方督促盗墓贼上缴文物
前日上午,听说西高穴村考古工地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众多媒体记者都包车来到现场。人群之中,有一位韩国记者最为亮眼,他说韩国人从小就学过曹操,对曹操很感兴趣,报社特派他来采访。他还带着自己的儿子,说要一起看看曹操墓。
下午2时,潘伟斌来到工地上的简易房内召开媒体见面会,会极简短,约五分钟。他说:确认曹操墓只是阶段性的成果,阶段性的发布,墓地的信息太多了,还没来得及归纳整理。关于外界的质疑,潘伟斌回应说,没有质疑,就不正常了。
有记者插问:“到底真的是曹操墓吗?”潘大声说:“当然就是曹操墓!谁说不是,让说的人来看!”
众多记者要求进入墓穴看看,也被各方面所拒。
有意思的是,当地民警抱来厚厚一摞《联合通告》散发给在场记者。这份通告是《关于敦促盗掘西高穴曹操墓违法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和上缴文物的联合通告》,为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安阳市人民检察院、安阳市公安局2009年12月26日联合下发的,现在才开始对外张贴。
“按照这份通告上的‘曹操墓’字样,三家机构提前一天为大家确认了曹操墓。”一位记者笑道。(注:曹操墓新闻发布会最早在北京召开,时间为12月27日。)
西高穴村村主任徐焕朝表示,曹操墓所在的地点是农民的耕地,一共涉及18.5亩。2008年墓地开始保护后,提出了对村民的补偿方案,一亩地补偿1.75万元。徐还表示,曹操墓发掘后,附近已经不允许建房子,方圆2.5公里都将划入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