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行北川

(2008-12-29 23:45:43)
标签:

北川

寒冬

灾区

行走

温暖

杂谈

分类: 旅行集

此时此刻,我在北川。坐在一个用帐篷搭建的临时房屋里,在敲打着我迟到的文字。坐在我旁边的是志愿者高思发。这个已经在地震重灾区奔走7个月的38岁男人,刚刚为寒冷的灾区拉来一车的棉被。曾经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如今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队员,孤军奋战。在老北川城浓墨一样的夜色里,他的脸色苍凉、孤独。

我来到北川禹里乡,费尽周折。今日上午,早早地,我从绵阳出发,到达擂鼓镇。沿路过安县、北川遗址和新的北川县城。对于震后的情况我已不想多说,与5月份来此地所见到的情景相比,更多了重建的色彩。

安县是我所熟悉的地方,5月我曾和同事和志愿者一起将郑州市民捐给灾区的奶粉带来,深入受灾最重的山村,发给他们。那时,他们还住着帐篷。现在,他们住进了板房。当我路过黄土救助点的时候,脑际再次浮现曾经给我表现过千手观音的孩子们,不知他们安在否?还有那两个搂着走路的小男孩,本不相识,因为住在一起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形影不离。还有许许多多我曾经采访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印在我的记忆里。

但这次我或将不会重访他们。因为在大路边,惹人关注,我想他们一定过得还算过得去。我要去的,是偏远的地方。正因偏远,他们所得到的更远远少于所失去的。

上午11点多我来到擂鼓镇,北川之咽喉,深入北川的必经之地。在满目疮痍的印痕中,天上下起了零零碎碎的小雨,好冷。我站在临时搭建的汽车站点,等着去禹里乡的车。要去禹里,地震后本无路可走,禹里成为一个孤岛,唐家山堰塞湖的大水漫过,禹里遭受灭顶之灾。擂禹路的A方案终于在几天前造了一条新路,新路攀越重重高山,如今远未完工,泥泞不堪。但要去深山里探亲的人,已经开始行走。

此路唯有四驱的越野车方可通过。等越野车等到下午2点。坐上车,我长舒一口气,没想到前路漫漫,比我想象的要艰难的多。

由于刚刚通车不久,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乡亲都是第一次回老家,大包小包的扛着,目光里是层层的泪光。你想象不到当你真的目不转睛地对视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阅读他的内心,那种无法忍受的疼痛感。

挤着我们11个人的吉普车终于上路。这条新路挖在山体上,一边是滚落的泥石流,一边是深深的悬崖。车子歪歪扭扭地往山上爬,爬到半山腰,天上飘起了小雪。在山里,几天前下的雪没有融化,漫山遍野都是白白的。越往上爬,道路越发泥泞,雪下得越来越大,在山顶上,整个就是一片雪的世界,苍茫茫的大雾里,那些树的枝叶都结了冰,沉沉欲坠,像挂满了银白色的项链。

山顶上修路伐木,道路堵塞,一等就是两个小时,下车远望,悬崖峭壁,滚落的大石压垮了树木,寒风刺骨,冻得人直打哆嗦。赶紧躲进车里,手机有了信号,接到单位今晚聚餐的短信通知,我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在我的印象中,单位中心的每次全体聚餐,我都赶不上。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去福建,已经买好了火车票,准备开始长达29个小时的火车之行,热线通知我单位聚餐……

下山时则更难,车轮打滑不说,那些尚未修好的山路太过曲折,有的弯道甚至转过100多度,一般的车辆根本无法行驶,稍不留神,就会滚入悬崖。

到了下午6点多,车又被堵住了。四川不比郑州,天黑得稍晚些。看到是一块刚被炸掉的石头拦腰挡住了去路。

天渐渐黑下来,终于把大石炸开,得以前行。

禹里乡这个大禹的故乡在一片浓重的黑暗之中沧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大桥已成危桥,房屋倒塌成片…….

一个小女孩在大桥上低着头走路,一步半步,生怕走错,她没有拿手电筒,当我将手机打开为她照路的时候,她抬起头看我了一眼,我知道这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来绵阳
后一篇:2009年来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